錢文良
【摘要】目前,很多學科的教學目標都有了很大的改變,對此相應的學科教師要提出新的教學方案。針對這一情況,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為了將翻轉課堂與教學內容結合在一起,本文針對高中語文教學翻轉課堂的運用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探討研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自己的解決措施,從而幫助高中語文教師更好地教學,提高自己的教學質量,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關鍵詞】高中語文 ? 翻轉課堂 ? 應用措施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0)28-051-01
引言:新課標改革之后,很多學科的教學目標都發生了改變,教師對學生的要求不能只停留在對他們學科成績的要求,應當綜合培養學生的能力,養成學生的核心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的發展。為了給國家培養優秀人才,本文針對翻轉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提出了自己的措施,以供參考。
一、翻轉課堂的特征
(一)教師與學生共同思考
教師是課堂的引導者,是知識的傳播者。在一般情況下,學生學習知識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傳授知識以及知識的鞏固。在傳統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最主要目標是向學生傳授知識,教師傳授知識的方式是通過板書傳授知識,鞏固知識的方法是通過布置課后作業。這樣傳授知識、鞏固學習的方法不僅不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反而會妨礙學生吸收知識的效率。為了杜絕此現象的發生,翻轉課堂重新定義了傳授知識以及吸收知識的步驟,翻轉課堂要求學生首先觀看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制作的教學視頻,以達到預習目的。其次,合作共贏、共同進步是翻轉課堂的另一特征,就是要求教師與學生共同思考、共同進步,以個性化的教學方式加快學生對知識的吸收。
(二)讓學生協作學習
隨著合作共贏時代的到來,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可以使用合作化學習方式,從而提高自己的自主學習能力。首先,學生觀看教師制作的教學視頻,判斷自己對知識的掌握情況,部分同學可以將視頻內容與課后習題相結合來預習。其中,對于課文中出現難以理解的問題,同學之間可以相互討論,集思廣益,以此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主性以及班級合作能力。
二、翻轉課堂自身的不足
根據研究調查發現,就目前而言,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使用翻轉課堂存在的問題有以下幾方面。
(一)依賴學生學習的自覺性
教師是學生中的引導者,教師一直扮演著引導者的角色,正確引導學生學習,但究其本質學習最主要的目的是依靠學生的自覺性,這也是翻轉課堂對學生提出的基本要求,但是依靠學生自主學習,因為學生的學習能力存在著差異,這將會在后續教學中集中體現出來。
(二)依賴教師的教學能力
教師是學生學習知識中的引導者,也是知識的傳授者。翻轉課堂對教師提出要求,要求教師制作視頻,視頻的娛樂性及內容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由于高中語文課程較枯燥乏味,教師為了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沒有制作具有教學意義的視頻,而許多教師制作的視頻過于娛樂性,失去了本來的教學意義。但有的教師制作的視頻過于枯燥,不利于學生預習及課后花費時間去復習與鞏固。
三、高中翻轉教學問題的解決對策
(一)優化教學模式
翻轉課堂相對于傳統教學模式存在著一定的優勢,但是在具體實施上存在著一定的問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需要教育部研究員與教師共同討論,集思廣益。根據高中教學的實際情況,提出相應的策略,以此來優化教學模式,科學的分配教學資源。
(二)提供教師培訓
教師是學生學習知識中的引導者,所以教師的能力決定著教師制作視頻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都有著不可磨滅的影響。因此,本文認為學校應定期為教師提供機會進行培訓,以此來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同時,學校應提高教師使用計算機的能力,以此來幫助教師制作出更加精美而豐富的教學視頻。培訓的同時更加注重的是改變教師的教學模式,讓教師改掉以往傳統的教學模式,讓教師給學生留下相應的時間,自主學習與討論,在討論的同時,教師要觀察學生的一舉一動。對于學生討論中出現的問題,及時給予幫助與指導,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必要時提供一對一的教學模式。
(三)加大資源庫建立
由于高中語文涉及面較廣,這就需要教師擁有豐富的信息來源,利用各種信息來源為學生制造出更加豐富而有效的視頻。例如,高中語文中出現的文言文以及文中出現的歷史性案例,這就需要教師利用各種資源為學生推導出歷史的發展原因,以及文言文理解翻譯上需要利用照片的優勢為學生更好講解與理解文言文。
結束語
綜上所述,目前在我國高中語文教學中使用翻轉課堂教學存在著依賴教師、依賴學生等問題。以此本文提出優化教學模式,科學分配資源以及擴大資源庫建立,為教師定期培訓,采用多元化評價方式以此來提高高中語文教學效率,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高學生的語文質量。
【參考文獻】
[1]王兆君. 微課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天水師范學院,2018.
[2]安民.“翻轉課堂”模式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應用[J]. 課程教育研究,2018(26):67.
[3]林小玲. “翻轉課堂”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分析[A]. 《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七卷)[C].:,20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