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近近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國家、社會的各個領域、各個區域都在經歷著不同程度的進步和發展,但顯而易見的是各自的發展效率、發展成果卻不盡相同。深圳從一個邊陲小鎮,歷經四十年發展成為現在的“區域發展核心引擎”,其飛速發展的實質在于敏銳地抓住了時代機遇和區位優勢,在于準確把握了創新驅動的核心要義。深圳在科技創新的制度建設、產業布局、項目支持以及人才引進等方面,有很多先進的、前瞻性的做法,值得我們認真思考、研究。深圳市的科技創新模式具有學習借鑒意義,為我們開拓了思路,也帶來了啟示。
關鍵詞:深圳市;科技創新模式;發展;啟示
科技創新模式是促進中國經濟社會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關鍵,縱觀深圳市的發展歷程,改革開放是深圳實現跨域式發展的“基因”,科技創新是深圳實現創新驅動的“密碼”。我們可以從深圳的發展過程中分析其科技創新模式的特色,獲得啟示,總結經驗。
一、深圳城市發展歷程
1979年深圳的GDP僅為1.97億元,而2019年的GDP近2.7萬億元,人均GDP突破20萬元,經濟總量居亞洲城市前五。深圳用四十年完成了從一個邊陲小漁村到“區域發展核心引擎”的城市蝶變,創造了世界工業化、城市化、現代化發展史上的諸多奇跡。深圳城市發展的命運與改革開放緊緊相連,四十年的飛速崛起,讓深圳擁有了現在的繁榮發展。改革開放為深圳創造了千載難逢的機遇,這其中固然有區位優勢、有政策優勢、有發展先機,但更重要的是如何把握機會、迎接挑戰。
20世紀80年代初,電子工業蓬勃發展,深圳市政府敏銳抓住毗鄰香港的區位優勢,及時出臺相關政策和措施,確立了外引內聯的經濟發展戰略,從引進資金,到模仿創新,再到自主創新,以“三來一補”(來料加工、來件裝配、來料制造和補償貿易)起家的深圳電子工業迅速崛起,信息產業很快形成規模。
1995年,深圳開始實施“科技興市”戰略,確立了深圳信息產業、新材料、生物技術三大支柱產業;并在相關政策上不斷創新,譬如分配制度的創新和人才政策的創新,吸引大量人才投身深圳的科技創新和企業發展。這一時期,為深圳奠定了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基礎和目標,從以企業為主體開發高新技術,再到自主創新帶動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深圳的發展始終沒有離開科技創新。
本世紀初,深圳提出的建設自主創新型城市,讓深圳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迎來再次升級。在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浪潮沖擊的當下,針對基礎研究和源頭創新不足,深圳提出了構建“基礎研究+ 技術攻關+ 成果產業化+ 科技金融”全過程創新生態鏈,打造可持續發展的“全球創新創意之都”。縱觀深圳城市發展軌跡,之所以能一直保持飛速發展,正是得益于其堅持不懈的科技創新,得益于每一個關鍵節點的戰略選擇,得益于提前其它城市幾乎10年的前瞻布局。
二、科技創新的“深圳模式”
科技創新是深圳高質量發展的持續動力,深圳科技創新的發展路徑無疑是成功的。深圳的科技創新之路不僅是一種發展模式,更是一種城市氣質,創新的基因早已融入城市發展的血脈。從技術創新到制度創新,從單一創新到集成創新,從產業創新到全面創新,深圳“始終把創新作為城市發展主導戰略”,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
全球視角下的戰略謀劃,是深圳創新發展的綱領藍圖。如果說當年深圳成為經濟特區是被選擇,那么之后的每一次產業升級則是深圳的主動抉擇。深圳的創新發展,始終堅持以全球戰略眼光謀劃布局,堅持面向未來、緊盯前沿、對標全球,做好科技創新頂層設計,為深圳創新發展提供了政策保障和戰略引領。四十年的發展,從技術領域、產業布局、資源整合到科技金融、人才支撐、創新載體、科技服務等各個方面,深圳已經形成了覆蓋自主創新體系全過程的頂層設計鏈。
企業和市場,是深圳創新發展的持續動力。在深圳有6 個90%之說,即 90%的創新型企業為本地企業,90%的研發人員在企業,90%的研發投入源自企業,90%的專利產生于企業,90%的研發機構建在企業,90%的重大科技項目由龍頭企業承擔。深圳培育了華為、中興、騰訊、比亞迪、平安、招商銀行等世界500強企業和大疆科技、優必選、柔宇科技等一批獨角獸企業,企業和市場,在科技創新中發揮了主導作用。從這6 個90%不難看出,在深圳,企業的創新主體地位異常突出,企業作為基礎研究、應用研究、推廣示范和產業化的主力軍,科技專項資金用于支持企業的比例超過70%,建立了以企業和市場需求為主體的創新體系。
識才與用才,是深圳創新發展的核心力量。城市對人才的吸引力是決定城市經濟能否持續健康發展的關鍵,不拘一格引進人才,構筑平臺培養人才,優化環境使用人才,為深圳的科技創新注入了源頭活水。在全國首個以人才為主題的深圳人才公園,隨處可見人才元素,深圳在以這種獨特的方式致敬過去40年為城市發展做出貢獻的杰出人才,也在彰顯深圳對人才的重視和引進人才的決心。“1+6”專業人才政策、“孔雀計劃”,十大基礎研究機構、十大諾獎實驗室、十大海外創新中心,這些政策和舉措,都在為深圳“全球創新之都”集聚更加強大的核心競爭力。
總而言之,科技創新的“深圳模式”,為區域和城市創新驅動發展奉獻了最佳實踐。
三、深圳市科技創新發展帶來的啟示
深圳以科技創新為主導的發展模式無疑為其他區域提供了優秀的經驗,深圳科技創新工作的思想理念、機構設置、創新舉措、方法路徑均走在全國前列,我們學習和借鑒深圳模式,就是要結合區域和城市自身特點,把創新意識和理念融入到本市科技創新的實踐中。
首先,要做好頂層設計。在四十年的發展歷程中,深圳市政府總能站在宏觀經濟、行業前景和企業發展的角度,適時提出領先的發展思路、策略和理念,不斷引導城市創新發展。與深圳相比,西安在謀劃事情上的視野和站位,都有較大差距,政府部門應緊扣國家賦予西安國家中心城市、國際化大都市和國家自貿區建設的重大機遇和戰略定位,在整體統籌規劃、具體政策制定、重大產業布局、重點任務推進、社會資源調動等方面,敢想敢干、想到干到,大力推進西安科技創新產業發展,研究出臺相關政策措施,提前謀劃布局產業生態鏈。
其次,要營造良好創新環境。2018年,深圳南山區國內專利申請量達6萬件,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為356件,是全國的32倍;寶安區2018年國內專利申請量為50549件,其中發明專利為8257件,國內專利授權量3.2 萬件,增長61.3%。深圳的發展,體現了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市場意識與深圳開放自由、優化完善的創新環境的高度契合。西安在打造全球硬科技之都、發展硬實力的同時,應進一步強化企業的創新主體地位,加大企業研發投入支持力度,通過政策引導、資源聚集和環境營造,加強全方位服務,鼓勵更多企業和研發人員創新創業,營造良好的創新生態環境。
最后,要強化人才服務體系建設。人才是第一資源,擁有頂尖的科學家、擁有最具創新意識的企業家,就有可能擁有未來的科學發現和開創性的產業。西安目前尚缺乏科技創新領域大師級人物,缺少具有高潛力、高成長性、能夠把創業團隊變為“獨角獸”企業的青年人才。因此,應樹立世界級眼光,強化招才引智力量,圍繞城市重點產業布局和重大項目,制定若干配套措施,用足用好各類平臺,吸引全球各領域拔尖人才,特別是掌握關鍵技術,帶動新興科學和產業發展的戰略科學家和領軍人物。
綜上所述,深圳市為我們在科技創新方面帶來了重要啟示,尤其在產業鏈布局、環境優化提升、高端人才吸引等方面值得西安學習和借鑒。
參考文獻:
[1]?? 張宇.深圳市科技創新與經濟發展的相關性分析[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0.03.
[2]?? 張永凱.上海與深圳城市科技創新能力差異及創新模式比較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7.11.
[3]?? 沈麗娟.寧波與深圳創新型城市建設模式的研究[D].寧波:寧波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