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聽評課即聽課評課,是一種對課堂進行仔細觀察的活動。聽評課的開展能夠幫助教師更加充分地了解及認識課堂,是幫助教師快速成長的重要途徑。然而,傳統的聽評課因具有目標性不強、準備不足、易受自身主觀因素的影響等不足之處而影響了其開展效果。文章將課堂觀察量化表應用于小學英語聽評課中,并就其應用情況進行了分析,以期能夠進一步提升聽評課效果,更加全面地評價小學英語課堂狀況,促使教學效果得到進一步提升。
關鍵詞:聽評課;小學英語;課堂觀察量表;有效性
一、 引言
聽評課是教師開展教學研究的重要方式之一,通過開展聽評課能夠幫助教師針對實際案例進行針對性的交流與探討,對于幫助教師發現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注意揚長避短有非常重要的價值,同時還有利于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促進教師快速成長。因此,在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加強對聽評課活動開展的重視,盡可能地提升聽評課的有效性非常必要。
二、 聽評課概述及傳統聽評課現狀分析
(一)聽評課概述
聽評課是課堂教學開始便存在的一種行為活動。其主要包括聽課與評課兩個方面,其中聽課主要是指聽課教師仔細觀察課堂情況的過程,也是幫助教師充分了解課堂的過程。在聽課過程中能夠幫助教師認識到日常習以為常的問題,從而引發思索與探究,進而達到提升教師素質及教學質量的效果。而評課則是指課堂教學評價,是聽課后的延伸,主要由聽課教師對執教教師課堂教學活動的評價;評課活動的開展能夠進一步強化教學管理、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對于幫助教師發現授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提升教師授課能力有重要意義。
(二)傳統聽評課現狀
聽評課是當前各個區域、各個學校中都非常常用的一種教師教研活動方式,在提升教師教學能力及教學水平中承擔著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當前中國多數學校聽評課活動開展中仍存在有一定的不足與問題,這也就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聽評課的開展效果,不利于教師教學能力的快速提升。總的來看,當前聽評課活動在開展過程中存在的常見問題主要有下述幾點。
第一,隨意性大,目的性不強。傳統聽評課開展時,教師記錄聽課過程的主要工具即隨身攜帶的筆記本。在進入課堂前,聽課教師并沒有做好相應的觀察準備及觀察計劃,這也就導致教師在教學活動觀察中缺乏重點,聽課與評課缺乏明確的目標,進而就會導致后續評價流于形式,難以達到聽評課的效果。
第二,依賴于主觀判斷。多數教師在聽課過程中極易對課堂作出主觀判斷,缺乏對信息材料、教學過程的認真、客觀的觀察與分析,這也就會導致聽評課結果存在主觀性強、客觀性不足的現象。
第三,以教師為中心。當前多數教師在聽課過程中多將重點放在教師身上,過于注重教師的行為表現,而缺乏對學生行為反應、精神狀態的觀察,這也就會導致后續評價缺乏全面性,甚至會對評價的準確性造成影響。
第四,缺乏對方法與工具重要性的認識。既往聽評課活動開展中教師們習慣使用的工具與方法都非常簡單,在進入課堂后多是采用聽與看的方式進行,或者是采用大一統的評價表進行聽課記錄與評價,對于錄音、音響等工具的使用較少,同時還缺乏個性化量表,致使聽評課結果缺乏科學性。此外,多數教師在聽評課結束后未對相應的資料進行積累、分類與研究,這也使得聽評課活動多缺乏系統性,這也必然會對聽評課開展效果造成影響。
三、 課堂觀察量表的必備元素
由于既往聽評課中存在有上述多種不足,故而,如何進行改進與調整,合理地將課堂觀察應用到小學英語教學實踐中來,并盡可能地提升聽評課就是當前需要關注的重點。隨著研究的深入,學校逐漸將專業的課堂觀察量表應用于英語聽評課中,以改善傳統聽評課模式的不足。但為保障聽評課開展效果,所使用的課堂觀察量表必須要具備下述幾種元素:
第一,課堂觀察量表必須要具備有別于傳統聽評課大一統評價表的認識高度,應該是指向于發現于解決課堂教學問題的,是課堂教學研究的重要途徑與方式,而非單一的經驗反饋。
第二,課堂觀察量表在評判教學活動時,必須要有課堂教學數據及信息作為支撐,需要由數據作為驅動來開展研究的;同時數據的收集必須要具備精確技術,促使課堂觀察成為有技術支撐的研究,從而彌補傳統聽評課技術元素缺失的不足。
第三,課堂觀察量表的應用需要有團隊的合作支持,而且不僅僅需要在觀察過程中合作,同時還需要做好觀察前后的合作,這就促使課堂聽評課活動的開展并非簡單的聽課、評課,同時還是一種合作性研究。通過技術元素與合作元素的有效應用,使得聽評課更具備促進教師專業技能提升的潛力,對于進一步提升教師的專業技能、提高聽評課的有效性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四、 課堂觀察量表在小學英語聽評課中的應用實踐
通過對課堂觀察相關理論知識的學習與培訓后,學校開始嘗試在實際教研工作中應用課堂觀察量表。學校教研團隊對日常下校調研及學科區域教研活動中應用課堂觀察量表的方式進行了認真討論與分析,同時組織部分骨干教師開展研討,最后得出一致結論,即充分學習“課堂觀察”的理論知識,并設計個性化、具備可行性的課堂觀察量表,同時將課堂觀察量表應用于教研活動中,對其實踐應用情況進行觀察分析。
結合學校小學英語學科的具體情況,教研團隊設計了專門的小學英語課堂觀察量表,在經過英語教研員溝通與討論后,一致通過將設計的課堂觀察量表作為聽評課的創新范式。該量表主要包括觀察目的、對象、行為、觀察情況記錄、觀察資料與數據處理、觀察結果呈現等內容。同時該量表在應用過程中更加注重團隊合作及記錄的客觀性。首次在學校應用課堂觀察量表開展小學英語聽評課活動時,發現部分教師受既往聽評課習慣的影響,在填寫表格、觀察課堂時仍有明顯的傳統聽評課痕跡。為此,教研團隊進一步進行了量表調整與改革,針對英語學科設計了緊密相關的觀察點,并再次應用于小學英語課堂專題研討活動中。同時引導教師嘗試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角度來觀察課堂。課程結束后,對不同觀察點老師的記錄情況進行反饋,發現多數教師在量表的引導下已經注意到了教學過程中需注意的問題。
為進一步提升小學英語聽評課的有效性,促使教師們的關注點都集中于當前小學英語教學中常見的問題身上。學校教研團隊進一步對學校聽課情況進行了分析,發現多數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都具備了通過活動來開展教學的意識,但部分老師對于活動開展目的的認知還不夠充分,甚至只是提升了課堂的熱鬧程度,而未充分認識到促進學生語言操練的意義。基于此,教研團隊再次改良了課堂觀察量表,以數據為依據展示教學情況,以更客觀地記錄教師的課堂情況。
在實際英語聽評課活動中,向所有參與活動的老師發放觀察量表,同時要求教師認真記錄課堂情況,并在課堂活動結束后上交量表。以“What does Lingling have at school?”這節課為例,從上交的表格記錄情況中發現:本節課中學生語言操練時間共30分鐘,占據整節課時間的70%左右,提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是比較注重讓學生開口操練語言的,表明教師認識到了將教學主體地位歸還給學生的重要性。但從表格記錄結果還可以看到,課堂語言操練中約有8分鐘的時間學生只是機械性地操練,只有約3分鐘左右的時間是在交際性運用語言;提示英語課堂教學中學生交際性操作比例仍然較少,這也是教師后續教學中需要改進與完善的地方。在學生參與度方面,通過分析教師觀察量表的記錄情況可以發現,課堂教學中全體學生參與操練語言的時間約為20分鐘,4分鐘左右的時間只有一半學生參與操練語言,2分鐘左右只有1/4的學生參與操練語言;這一結果表明學生在操練語言的參與度方面已經有了較大提升,但尚沒有達到理想狀況,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這也給教師后續教學活動的開展提供了方向。
這樣,通過教師的討論與分析,能夠幫助教師進一步明白課堂觀察量表的應用價值,幫助教師改變傳統評課的思維與模式,以實際數據及記錄情況為出發點,真正發現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通過討論與分析及時明確改進方向,從而有效提升小學英語聽評課效果,改善教學效率。
五、 總結
總而言之,聽評課活動在提升教師教學能力、改善課堂教學質量方面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對于提升小學英語課堂教學質量同樣有非常重要的價值。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要不斷改變自己傳統的聽評課思維與模式,合理利用課堂觀察量表,對于課堂觀察情況進行客觀、準確的記錄,并且需有意識地對課堂觀察與課堂評價進行結合,通過對量表中記錄情況進行分析的方式來針對性地、合理地對教師及學生情況進行評價,從而幫助執教教師進一步認識自身在教學活動開展中存在的不足與問題,并及時進行改進與調整,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聽評課的作用,提升教師教學水平及課堂教學質量。當然,這并非是要求教師完全摒棄傳統聽評課的內容,既往聽評課同樣具有自身的優點,在實際聽評課過程中教師需要合理地對兩種方式進行融合與協調,更加全面地對課堂教學情況進行評價,從而更好地提升聽評課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付黎黎.聽評課:指向合作的課堂觀察[J].教育科學研究,2010(2):39-42,67.
[2]李國強.課堂觀察:提高教師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途徑[J].教學與管理,2011(32):3-5.
[3]王雪艷,趙冬云.應用課堂教學觀察表改進教學實踐的研究[J].化學教學,2016(1):33-38.
[4]文朝暉.運用課堂觀察量表提高小學英語聽評課有效性的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4(25):120-121.
[5]胡勇.如何借助課堂觀察量表來提高課堂評價效益[J].新課程:教師版,2015(6):217.
[6]董軍.在“課堂觀察”評價模式中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J].遼寧教育,2018(10):59-60.
[7]鄭英花.利用英語課堂教學觀察量表走向專業聽評課[J].心事,2014(11):132.
作者簡介:陳藝君,福建省漳州市,漳州市薌城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