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鄉村振興作為近幾年來的新命題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在新的發展形勢下鄉風文明的建設已經成為了振興鄉村的一項十分重要的指標。但是從目前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現狀來看,在實際工作中依舊存在著許多的問題需要認真對解決。在此背景下,只有堅持以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引領,為鄉村的建設發展培育更多的優秀人才才能真正推動農村精神文明獲得長足的發展,為鄉村的振興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戰略支撐。
[關鍵詞]鄉村;振興;視閾;精神文明;分析
[中圖分類號] D422.6
[文獻標識碼]A
1 引言
在新的發展時期黨的十九大對鄉村振興戰略做出了明確的部署,鄉村振興作為推動農村產業發展的一項重要任務要對其引起重視,鄉村振興不僅僅是指經濟這一單方面的振興,同時還包含產業、人才、文化以及生態等多個方面的振興。在新時代下,實施鄉村振興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鄉村振興主要的發展目標就是實現農村農業發展的現代化,促進農村的全面發展。為了進一步實現鄉村振興的發展目標,需要借助制度包保障來完善城鄉融合發展機制以及相關政策體系,不斷推進農村精神文明的建設與發展,為新形勢下的鄉村振興與發展打開一個嶄新的局面。
2 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對鄉村振興的重要意義
2.1 精神文明建設能夠激活廣大農村的智力資源與文化資源
在鄉村振興的過程中離不開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發展,這兩者互為補充缺一不可。在鄉村的建設與發展過程中,物質文明為精神文明提供了一定的基礎,而精神文明為物質文明的發展提供了必要的條件,同時精神文明的建設與發展對于農村的經濟以及生態等等都有著極其重大的影響。目前鄉村人口受條件限制,文化素質處于一個較低的水平,許多中青年農民作為鄉村振興的中流砥柱都需要進一步提升自身的思想文化素質,只有不斷加強對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視,采取不同的措施切實推動其發展與進步才能真正使農民精神文化素養得到提升,從而更好地為農村的發展提供智力支持。此外,加強鄉村精神文明建設還可以進一步推動鄉村文化資源的發展,在近幾年來很多農村地區借助農業生產以及節慶活動、地方民俗美食等等挖掘出了當地的文化資源以及市場價值,這也從不同程度上促進了當地旅游業的發展。
2.2 精神文明建設能夠為鄉村振興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鄉風文明是鄉村振興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在要求,在農村的發展過程中只有營造出一個良好的風氣才能建設出更好的外部環境。因此在開展精神文明建設的過程中.需要政府做好引導各個方面互相協調互相配合才有利于良好氛圍的構建。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包含學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及社會教育等三個方面,在這幾個方面的不斷配合下才能使鄉民形成正確的三觀,促進社會發展更加和諧,進而創造出一個良好的社會發展環境。
2.3 精神文明建設能夠為鄉村振興提供內在的精神動力
鄉村振興的主體就是人,主要是生活在鄉村中的廣大群眾。鄉村振興作為一項需要長時間且較為艱巨任務任務,需要廣大人民群眾能夠團結在一起,使每一個個體都能夠意識到自己在團隊中的重要作用,從而激發出自身參與鄉村振興運動的激情,將力量凝聚到一個地方為鄉村文明建設提供充足的人力保障。只有廣大人民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了,才能夠發展更多的致富項目,才能夠讓群眾之間形成團結一致、互幫互助的拼搏力量與友愛精神,真正促進鄉村經濟實現飛躍。
3 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鄉村振興的影響
首先,農民文化水平相對落后,導致鄉村振興缺乏一定的智力支持。目前農村的經濟發展水平已經得到了顯著的提升,但是在新的發展形勢下人們的對文化以及精神方面的需求已經超過了物質內容,由于條件的限制很對文化項目以及技術措施在農村都無法開展,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經濟的發展。其次,中華民族作為以農業為基礎的文明古國,其優秀的傳統文化十分的風度,是構建廣大農民精神文明建設的最為核心的文化資源,但是對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農村青少年接觸到了外來文化,作為一些自我發展還不夠成熟的青少年來說他們很容易在這些流行文化中失去自我,形成不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此外,很多農民的環保意識是十分匱乏的,有些地區為了促進經濟的發展對土地過渡的開發與污染,對環境造成了極大的破壞,很多農村青少年對家園失去了眷戀,導致建設農村家園的動力不足。在此背景下很多農民對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積極性也就難以提升,盡管有些地區的農民在物質上已經擺脫了貧困,但是精神上的貧困卻依舊難以擺脫,這就需要對農村的發展與建設重視起來,不斷地創新思維與工作手段,開發出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新路徑為鄉村振興提供充足的動力。
4 鄉村振興視域下農村精神文明振興新路徑
4.1 以鄉村本土人才培養戰略助推鄉村文明建設
培養本土人才對于鄉土建設來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對于鄉村振興來說教育是發展和培養本土人才的基礎,因此需要不斷對基礎教育進行建設,借助教育這條途徑來幫助農村地區人民來掃除文化知識的盲區與障礙,為鄉村不同的發展領域培養人才與精英。同時農村文明建設要堅持以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引領來對管理機制進行構建,同時借助先進的幫扶機制以及宣傳工作等來提升政策待遇,在本土人才的帶領下實現廣大農民群眾的共同進步。從目前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現狀來進行分析,其建設的基本思路就是將社會主義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結合在一起,共同作用于廣大農民的精神世界,發揮以文化振奮人心促進發展的積極作用。一方面,在培養本土人才的時候應當堅持以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指引,防止精神文明建設的方向走偏;另一方面本土人才的培養必須要將農耕文化以及家庭倫理文化融人進去,例如在高校中開設一些鄉土文化課程專業,發展高校與農村經濟建設發展對口項目,使高校學生畢業能夠直接服務于基層,從而對這些文化進行深入的挖掘與再創造,全面推動鄉村文明建設的大發展。
4.2 地方政府要強化責任意識.嚴格履職
在目前的發展形勢下地方政府需要不斷的對自身的責任進行強化,通過對的當地知識分析的教育與引導來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同時還可以在農村開展“農家書屋”等不同形式的項目實踐,在茶余飯后對農民開展關于法律以及法規等相關方面的制度的普及以及宣傳教育工作,讓農民能夠更好的理解法律的作用以及道德的意義,認識到情與法、科學與迷信之間的關系,從而真正能夠樹立起對事物進行正確的價值評判的標準,讓農民群眾自覺做到知法守法,懂科學、守底線。此外,村委會的干部還要不斷的進行責任意識的強化,同時對于自身的職責以及相關的任務進行明確,通過以身作則來加強農村精神文明的建設。黨員干部作為帶頭人要不斷的向農民宣傳和介紹最新的科技知識以及信息技術,不斷普及先進文化。可以借助“文明村鎮”以及“星級文明戶”“文明家庭”等形式來創建相關的文明建設實踐活動,從不同的層面上提升農民的科學文化素養,減少人情世故上的攀比等不良的風俗習慣,為精神文明建設打下堅實的基礎。除此之外,地方政府還需要進一步的提升自身的經濟發展水平,確保當地政府財政收入能夠支持基層文化活動的開展。意識在任何時候都應當是被意識到了自身的存在,農民群眾的存在就是他們實際的生活生產過程,因此要想解決根本上的問題,需要對當地落后的精神面貌進行調整與改變,借助充足的物質文明建設來為鄉風文明的建設做好準備。
4.3 著力整治鄉村社會風氣,為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夯實基礎
在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過程中存在著許多不良因素,尤其是在一些偏遠地區封建迷信以及陳規陋習都影響著農村整體風氣的建設。因此要對農村的移風易俗工作重視起來,在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融入鄉風、家風以及民風的建設,不斷的改善鄉村的風氣,抓住美麗鄉村建設的精神內核與總體要求,從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首先,改善鄉村文明要做的是改善家風,一個家庭具備良好的家風能夠影響家庭成員的三觀以及思維的發展,因此要想建設良好的家風需要從家規以及家訓等多個方面來對家風活動進行建設,從而借助一個家庭來帶動多個家庭,由眾多的家庭帶動整個村莊的發展,最后在整個社會中形成良好的風氣。同時在建設家風的過程中要注重對青少年的培養,從小開展養成正確的道德觀念以及思想規范,使家庭以及社會和學校的教育能夠有效的融合在一起,真正為精神文明的建設提供相關的發展條件,從而促進良好家風不斷綿延下去,推動鄉村振興與發展。
4.4 切實提升農民精神文明建設主體作用
開展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最重要的就是發揮農民在其中的重要作用,作為鄉村文明建設的主體應當被充分重視起來,借助不同級別的文明單位來推動相關工作的開展,同時借助資源的整合以及互動來開展城鄉共建活動,使農民能夠真真切切的感受到精神文明建設帶給我們的好處,從而主動地參與到其中。在開展相關的精神文明建設活動的時候要從農民的角度出發,想農民想的問題思考農民想要達成的目標,這樣所產生的教化功能遠遠大于被動的灌輸。例如在村鎮播報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的時候播放一些廣播以及村報,吸引企業投資農業文化項目,讓文明理念能夠進入到千家萬戶當中去,不斷改善落后的思想以及習慣全面提升農民群眾的精神生活以及經濟條件。
5 結語
鄉村振興工作是新時代下的偉大戰略部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作為其中一項十分重要的環節需要黨與政府的積極推動與引領,只有充分發揮出農民群眾在這其中的主體精神才能調動各方的力量參與進來,推動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彰彰顯新成就。
[參考文獻]
[1]賈璟琪,王鑫,魏旺拴鄉村振興戰略下晉城市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研究[J]鄉村科技,2018 (26).
[2]翟勇鄉村振興戰略下的農村文化建設思考[J].赤子,2019 (16),
[作者簡介]朱琳(1986-),女,天津人,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會文化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