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宏佳 李仕新 黃運茂 付新亮
摘 要 “家禽生產學”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必修課,在國內家禽養殖業得到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家禽生產學教學很難培養滿足現代家禽產業發展需求的應用型人才。因此,本文深入的分析和探討這一門課程教學期間具有的問題和缺陷,并對教學內容、教學手段、評價方式等全面提出該改革的思路和舉措,供同行參考。以期提升該課程的教學質量和水平,培養學生理論結合實踐的能力,為家禽養殖業輸送的應用型人才。
關鍵詞 家禽生產學 動物科學專業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424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DOI:10.16400/j.cnki.kjdks.2020.09.066
Abstract Poultry production is a compulsory course with strong practicalit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apid development of domestic poultry industry, it is difficult to cultivate applied talents to meet the development needs of modern poultry industry. Therefore, this paper deeply analyzes and discusses the problems and defects of this course during the teaching period, and comprehensively puts forward the ideas and measures of the reform on the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ans, evaluation methods, etc., for the reference of peer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and level of the course, cultivate students' ability of combining theory with practice, and provide applied talents for poultry industry.
Keywords poultry production; Animal Science; teaching reform
“家禽生產學”是一門農畜業中不可或缺的必修課,主要涉及到相關的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培養學生從事家禽生產、管理、疾病預防等方面的能力,是一門應用性較強的專業必修課程。近年來我國畜牧業發展迅速,產業結構不斷優化,逐步實現轉型升級。特別是家禽業的飛躍發展,家畜生產逐漸從傳統模式朝著集約化、規模化、標準化的方向轉變,體現出較強的生態環保特性。[1,2]目前,高速發展的現代養禽業亟需大量的創新復合型人才,不但要掌握豐富的理論知識,而且要擁有極強的實踐應用技能。不過,現今在實際教學課程中,一些教學內容、教學手段、評價模式等具有一些缺陷和漏洞,無法滿足家畜業的飛躍發展的基本需求。所以,農業院校“家禽生產學”課程的教學改革非常必要,提高該課程的教學質量,培養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創新能力;向行業輸送滿足現代家禽產業發展需求的應用型人才。
1 存在問題
(1)教學內容與產業需求脫節。家禽生產學的課程涉及雞、鴨和鵝等多種家禽,知識面廣,內容豐富,更新快。隨著現代養禽業的迅速發展,家禽的養殖模式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相應出現很多新理論知識和新技術。[3]傳統的家禽生產學原有的教材內容相對陳舊,課程內容更新沒有跟上,很難滿足現代家禽產業快速發展和養殖結構不斷變化的需求,導致教學滯后于應用的現象日益凸顯。
(2)教學方式單一。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進步,多媒體教學等設備方法也在家禽生產學的教學上廣泛應用。[4, 5]但是,多數仍舊采取滿堂灌的教學方式,缺乏與學生的交流互動,導致多數學生處于消極和被動的學習狀態,不利于學生創新意識和能力的培養。實驗課大部分是教師提前備置相關材料,學生結合具體的要求和流程積極參與,缺乏參與度和積極性。
(3)實驗及實踐訓練缺乏。家禽生產學的實驗學時比較少,大多數實驗內容相對單一,學生在課堂上基本上是觀摩,無法進行實踐訓練。[6]缺乏綜合性、設計性的實驗,沒有直接參與家禽生產的具體實踐過程,在課下,學生基本上不會到實驗室學習,也很少有機會去了解相關實驗器材和材料,乃至無法進行實驗訓練,這對于培養學生的應用實踐能力帶來不利的影響。另外,實驗動物數量少、相關設施不完善、實驗經費不足等問題也很常見,這些都嚴重影響了家禽生產學實驗的教學質量和效果。
(4)課程考核和教學評價體系不完善。家禽生產學的課程考核體系單一,考核方法和評價方法偏重理論而輕實踐,大多數以期末閉卷考試和實驗報告為核心。[7]這一評價模式比較注重于考試成績,基本上是對學生理論知識的理解情況進行考核,無法對學生的實踐技能、應用能力等進行評價,也無法更直觀、具體、完整地呈現學生的實際水平。可能導致學生采取應試針對策略,出現學生平時不學等考試前進行突擊復習,實驗報告相互抄襲等現象。對教學質量的評價手段也存在同樣問題,很多都是單一的課堂教學評價,最終評價的結果是以學生學習成績為標準。
2 改革必要性
近20年來我國家禽產業快速發展,逐步向規模化、集約化、自動化、信息化模式轉變。家禽生產設施和技術不斷進步,出現很多現代養殖設備、環境控制設備與自動化控制系統等新設備,還有分子檢測和基因組選擇育種等新技術。另外,養殖的生態環保問題越來越受到重視,動物福利的問題也日益受到關注,電子商務等也逐步滲入到家禽業。[8]這些新的變化對傳統的“家禽生產學”課程教學內容體系都形成了巨大的沖擊,因此,課程內容改革勢在必行,是主動適應現代家禽業發展的需要。
現代社會創新型人才越來越重要,國家高度重視創新人才培養,目前已經出臺了一系列鼓勵高校學生創新創業的政策法規,鼓勵大學生積極參與創業,改變傳統的就業理念。[9]現代家禽業對人才的要求是,不但要掌握豐富的理論知識,而且需要具備極強的實踐應用能力。所以,家禽生產學作為動物科學專業的核心課程,亟需進行教學改革,為行業和企業培養應用型創新人才。
3 改革方法和措施
3.1 整合教學資源,優化教學內容
優先選用近五年內出版的國家級、省部級規劃教材、優秀教材,參考國內外高校的家禽生產學教學內容,根據課程特色,精心組織教學內容,突出家禽生產的關鍵技術,傳授應用性強的理論知識,適當的刪減一些非主干的內容以及與其他課程重復的內容,使課程內容安排更合理,層次清晰,重難點突出。其次,注重科學前沿知識的獲取和傳授。隨著家禽生產技術的高速發展,僅僅依靠教材上的知識教學,會導致學生獲取知識的滯后和片面。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對目前家禽生產行業覆蓋的新科技、新理論等進行動態補充和完善,把最新研究成果與實際教學活動相結合,對一些最新理論、學術動態和發展趨勢等進行講解,開拓學生的視野。同時,實驗教學方面也應緊密結合現代養禽生產實際,增加綜合性實驗的比重,融入教師家禽學的科研項目,積極開設新的創新性家禽學實驗項目。這樣使授課內容能夠得到不斷地更新,教學內容和實踐應用全面融合,授課層次與思想能夠隨著行業的發展得到與時俱進地更新和補充。
3.2 實行多樣化教學,優化教學方式
目前,學生需要學習很多門課程,學習壓力大,理論教學是其學習專業知識的一個重要方式,如何在有限的課堂活動中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是極其關鍵的一件事情。我們應該積極采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結合多種教學方法,引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首先,教師學習多媒體輔助教學軟件的應用特點,制作成一些網絡課件,增強多媒體平臺的多樣性。編制圖文并茂的家禽生產學教學課件,同時兼顧傳統粉筆板書,適當播放家禽孵化、飼養、屠宰、加工過程等最新視頻資源,可以讓學生更直觀地了解現代家禽生產的特點,增加趣味性,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其次,教師加強課堂上與學生深入交流,通過啟發式、情景式、提問式、討論式等教學手段進行授課。第三,可引入“微課”教學模式,教師選擇合適的知識點,用簡短的、完整的教學視頻為學生講授,比如種蛋孵化過程、育雛過程溫度調控等。也可更多視頻資源讓學生課后自學。最后,除了課堂上提出問題外,可采取“小組合作制”對學生分組管理,并布置一些課下作業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查閱資料,共同商討方案,通過口頭匯報的方式進行討論,然后提交學習報告。由此能夠增強學生的集體精神,促使學生的應用實踐技能不斷提升。
3.3 結合產學研,加強實踐教學
家禽生產學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實驗教學是該學科教學的關鍵環節,可加深學生對家禽生產學理論知識的理解,增強學生的解決問題和實際動手能力。第一,實驗安排落到實處,保證學生親自進行實驗操作,掌握實驗技能。傳統實驗課因為學生人數多,實驗設備器材不足,往往導致大多數學生只是觀摩老師或其他學生操作,象征性的參與實驗,無法真正掌握實驗技能。為改變這種現象,可將實驗課安排小班進行,保證老師指導,學生全部親自操作,參與實驗的全過程。第二,結合家禽生產實踐中的需求調整實驗步驟,然后開設一些設計性、綜合性的教學實驗活動,由此能夠增強學生的基礎應用能力,并促使理論知識與實踐應用的全面融合,不斷擴大學生的知識面,促使其綜合能力不斷提升。第三,安排學生參與家禽養殖實踐活動。由于學生到企業實習存在防疫、交通、食宿、經費等現實問題,很難讓所有學生參與到養禽業生產一線。除了一部分學生直接到生產企業去實習外,另一些留校學生在專業教師的指導下到實習基地了解一線崗位的相關操作流程和技術。可定期聘請養禽業專家、企業技術人員來校做講座,讓同學們加強了解生產中新知識、新技術、新產品的應用情況,了解我國養禽業的發展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等。最后,鼓勵學生申請學校的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或者吸收部分學生參與教師科研項目的相關課題。將理論知識較扎實、動手能力較強、愿意參與科研的學生組織起來,成立科研小組,推選小組負責人,協助碩士研究生完成具體的研究工作。另外,學校可給予一定的經費支持,鼓勵學生參與生產實踐技能大賽。
3.4 采取多元化方法,完善課程考核制度
課程考核是評價教師教學質量、學生學習質量的一個非常關鍵的方法,有效的考核機制可以全面、科學地評價學生的真實學習效果,我們需要全面創建一套滿足現代高等教育教學需求的考核評價體系。
評價內容側重于綜合技能評價,促進評價模式的不斷更新和優化,改變大部分學生具有的考前“臨時抱佛腳”的不良學習習慣。以前的考核目標主要側重于評價學生掌握理論知識的具體情況,造成考試覆蓋面廣,內容過于繁瑣。必然會導致學生出現死記硬背的情況,即便是掌握了一些知識,但是在考試過后會很快忘卻,在實踐中也不能靈活應用。在理論教學考核方面,應該增加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考試內容,盡量避免出現結構式等需死記的內容。采取更靈活的考核方式,適當增加過程考核占比,而不是單單看最后的考試成績。包括上課提問、課堂討論、作業、出勤、撰寫小論文等。在實驗課方面,可根據具體實驗項內容,開設實驗步驟與記錄等相關評分,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在實驗期間,能夠認真學習,認真參與,由此能夠更客觀、完整地記錄實驗數據,避免學生出現抄襲他人作業的情況發生。最后,加強教師和同行聽課,進行互相交流,加強教學研討活動,完善課程考核體系。
4 結語
家禽生產學的課程具有實踐性強、應用性強的特點,只有建立符合畜牧業生產需要的完善的實踐教學體系,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提高學生在家禽生產中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10]本項目通過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考核體系的改革,使課程特色更加顯著,不僅教學內容更加貼近生產,且安排學生參與校外養殖基地失信,促使學生掌握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的全面融合。總之,為家禽業培養高素質、創新型人才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需要緊密結合產業發展進行不斷地探索和實踐,親身體會,找出適合自己和學生的教育方法,這樣才能真正培養出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學生,為我國養禽業發展輸送合格的人才。
參考文獻
[1] 葛祥啟.我國家禽養殖的發展趨勢[J].中國畜牧獸醫文摘,2018.34(04):45.
[2] 殷若新,李永剛,肖玲,楊春雷.家禽養殖設備發展概況及未來發展方向[J].家禽科學,2018(12):23-25.
[3] 齊曉龍.基于現代教學模式的“家禽生產學”課程教學改革初探[J].黑龍江畜牧獸醫,2018(04):212-214.
[4] 付興周,路志芳.現代教育技術在家禽生產學教學中的應用[J].黑龍江畜牧獸醫,2015(01):200-201.
[5] 沙爾山別克·阿不地力大,周封文.家禽生產學課程多媒體課件的制作及其在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5(01):262-263.
[6] 金四華,陳興勇,耿照玉.《家禽生產學》實驗教學存在的問題與改革探索[J].畜牧與飼料科學,2018.39(01):99-102.
[7] 胥蕾,萬曉莉,楊海明,王志躍.過程考核改革在《家禽生產學》實驗教學中的運用及效果[J].教育現代化,2019.6(56):74-75,93.
[8] 石芳權,張秋娃,黃天佑.淺談畜牧養殖與生態環保協調發展[J].甘肅畜牧獸醫,2019.49(11):12-13.
[9] 石建州,高宛莉,王冰,趙金兵.雙創背景下家禽生產學實驗教學改革探索[J].畜牧與飼料科學,2019.40(08):86-89.
[10] 黃炎坤,范佳英,韓占兵,劉健,王鑫磊,楊朋坤.應用型動物科學專業《家禽生產學》課程內容改革研究[J].畜牧與飼料科學,2016.37(02):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