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明波 黃利華
摘 要 新高考改革即將全面鋪開,創客教育必須與生涯規劃教育結合起來,實現創新教育的第二次轉型升級。中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強調“以創新驅動創業、以創業倒逼創新”,內涵了發明創意教育、創客實踐教育、生涯規劃教育,是一場以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為支撐,以創業教育為導向的教育改革。
關鍵詞 創客教育 創新創業教育 創新教育 轉型升級
中圖分類號:G632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DOI:10.16400/j.cnki.kjdks.2020.09.070
Abstract The new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reform is about to be launched in an all-round way. Maker education must be combined with career planning education to realize the second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innovation education.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emphasizes that "innovation drives entrepreneurship, while entrepreneurship forces innovation". It contains innovation education, maker practice education and career planning education. It is an educational reform supported by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guided by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Keywords maker educatio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novation education;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1 創客教育向創新創業教育的轉型升級
在中學生創新教育領域,創客教育已經穩穩占據重心位置,從發明創意教育到創客教育,是一次轉型升級。STEAM教育為創客教育提供了跨學科的綜合知識,包括科學、技術、工程、藝術、數學等學科,“創客教育”則是STEAM教育的實踐化,將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與動手操作能力結合起來,彌補了傳統教育忽視創新創造和動手能力的弊病。
當前,新高考改革即將全面鋪開,將會引發高中學校選課走班改革、新課程改革、初中教育教學及中考考試招生改革,接著會促發學業規劃、職業規劃開始成為中學生必修的課程和必備的能力,這就要求創客教育必須與生涯規劃教育結合起來,實現創新教育的第二次轉型升級,這是新時代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和發展趨勢。
也就是說,中學生創新教育即將從創客教育向創新創業教育轉型升級。新時代中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不是反創客教育,而是創客教育與生涯規劃教育相融合的結果。中學生的生涯規劃教育,包括學業規劃、事業規劃(社會理想)、職業規劃(體驗)和企業規劃(設計)教育。
中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內涵了發明創意教育、創客實踐教育、生涯規劃教育,是一場以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如網絡技術、人工智能、AR/VR、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等)為支撐,以創業教育為導向的教育改革。
2 中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含義與內容
2.1 中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含義理解
(1)創新創業教育是人才成長在中學階段的一種啟蒙教育,是強調“以創新驅動創業、以創業倒逼創新”的教育模式。創新是手段、方法、動力,創業是目的、導向、歸宿、檢驗標準。
(2)創新教育以科普教育為基礎,以科技創新教育為核心,強化STEAM教育、創客教育、人工智能教育等創新實踐教育,是一種在自主創新、原始創新推動下的創客實踐教育。
(3)創業的“創”是指創造、創新、創意,“業”的含義包括狹義上理解的“企業”,中義上的“職業”,廣義的“事業”。
(4)“創業”包括三個層次的理解:狹義上的理解是指“創辦新的企業”(追求利潤);中義的理解是:在本職崗位上創造性開展工作,創造性地完成任務,打開新的工作局面,創造出新的業績,創造出新的工作崗位來,創造出新的價值,滿足社會的新需要;廣義上是指開創新的事業,可以是自身事業,更可以是社會國家人類的事業,推動社會發展,引領社會變革,造福人類社會,其層次和境界是最高的,不是金錢可以衡量的。
(5)“中學生”創業教育的“業”應該理解為廣義上的“學業+事業”,中義上的“學業+職業”,狹義上的“學業+企業”,與此相對應,中學生的生涯規劃包括對學業、事業、職業、企業的規劃設計。“中學生創業教育”的含義是指“創學業+”的教育,內涵是指中學生能夠創造性地進行學習,在創新思維指導下處理好學習、身體、心理、社會實踐之間的關系;外延包括廣義上的“創學業+創事業”教育,中義的“創學業+創職業”教育,狹義的“創學業+創企業”教育。通過事業教育(人生理想和社會責任教育)、職業規劃、企業體驗,讓學生了解未來的事業、職業、企業,規劃人生和職業,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明確今天的學習目的,更清楚自己需要什么,應該掌握什么知識,鍛煉什么能力,考取什么大學,激發當下的學習熱情,也就是通過創事業、創職業、創企業來倒逼創學業。
2.2 中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主要內容
(1)中學生創新教育的內容:學校層面的管理、政策、制度、環境創新;學生層面的人文創新、科技創新、實踐創新、科研創新,具體包括科普教育、發明創造、科技調查、創客教育、航模車模的設計制作與表演、人工智能教育、知識產權教育、科研創新教育等。可在中學設置“創新學備課組”和“創客教育備課組”。
(2)中學生創業教育的內容,包括學生層面的學業規劃教育、人生理想教育(社會責任感)、職業規劃教育(職業體驗)、創業設計教育(創業模擬),以及學校層面的校企合作、家校合作、中學與高校合作、中學與科研機構合作、學校與社會合作。可在中學設置“生涯規劃與創業教育備課組”“校企合作辦公室”“校友工作辦公室”。
(3)“中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成果體現:包括教育教學、活動賽事、教研科研三個方面的成果。
①校本特色課程《創新學》《創客教育》《生涯規劃與創業設計》的期末作業:發明創造作品、創客設計作品、生涯規劃書、創業設計書等。②創新創業教育類社團開展活動,充分發揮活動育人作用。③校內跳蚤平臺、校內外義工等公益性活動,要求有創新創業價值。④省級和全國性創新創業賽事獎項: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萌芽板塊)、中小學電腦制作活動、青少年機器人競賽、青少年創意編程與智能設計大賽、青少年人工智能創新挑戰賽、青少年電子信息智能創新大賽、中小學信息技術創新與實踐大賽、青少年科學調查體驗競賽、“明天小小科學家”競賽、青年科普創新實驗暨作品大賽、青少年科學影像大賽,以及中學生數學、物理、化學、生物、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等。⑤中學內部的年度賽事獎項:科技創新成果評選活動、生涯規劃設計大賽、創新創業大賽。⑥論文、課題、專利、研究報告、科技信息、社情民意、議案提案等科研調研成果。
3 開展中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對策建議
3.1 對地方政府的政策建議
(1)明確地方政府的知識產權獎勵政策,給予中學與高校同等的鼓勵政策,學校享受與企業同等的補助政策,個人享受與法人同等的獎勵政策。
(2)不少地方全縣沒有一所中小學校科技館,需要地方政府關心,將學校科技館的建設、運行、維護費用列入財政預算,為科技館配備STEAM工作室、人工智能工作室、3D打印室、創業模擬室、學生社團活動室等設施。
(3)由地方政府牽頭,引導當地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公益機構為中學提供科技創新、勞動實踐、創客教育、職業體驗、創業設計、人工智能教育等方面的實踐基地。
(4)批準在中學設立“創新創業教育中心”,作為學校中層行政業務部門,專職承擔科普教育、發明創造、科技調查、科研創新、創客教育、STEAM教育、人工智能教育、知識產權教育、生涯規劃教育、創業設計教育、校企合作、推廣幫扶等工作任務。
3.2 對學校的措施建議
(1)中學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邏輯路徑建議:學校領導小組—職能處室—教研組—備課組—專兼職師資—課程—教材—社團—科技類節日—科技類賽事—年級組—特色班級—班主任工作室—科技工作平臺項目—教育教學成果—活動賽事成果—教研科研成果—示范推廣。
(2)學校成立新的領導機構“創新創業教育工作領導小組”,新設中層行政部門“創新創業教育中心”。
(3)學校成立“創新創業教研組”,下設3個備課組(創新學備課組、創客教育備課組、生涯規劃與創業教育備課組),開設3門校本特色課程(創新學基礎、創客教育、生涯規劃與創業設計),開展3項年度賽事活動(創新創業大賽、科技創新大賽、生涯規劃設計大賽)。
3.3 關于學生社團活動的建議
學生社團活動能夠成就學生,成就老師,成就學校,是培養學生個性發展、多樣發展、全面發展、創新發展、終身發展的搖籃,是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成名成家的階梯,是學校全面教育事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課堂教育教學的有益補充,是學校教育事業改革試點的排頭兵。開展中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工作,可以先通過學生社團進行試點實驗,時機成熟后向全校推廣鋪開。
(1)探索建立“學校領導—處室管理—社團輔導員指導—科技類節日—科技類賽事—科技平臺項目—活動賽事成果—教研科研成果—示范推廣”社團活動路徑體系,調查畢業社員在高校、社會中的創新創業能力可持續發展情況。如檢測發現問題則進行反饋,修訂完善路徑措施,條件成熟后向全校鋪開,向其他中學推廣。
(2)為學生建立一系列創新創業教育類學生社團,例如科技館講解團、勞動創造社、人生規劃與職業發展協會、創新創業協會、科技創新協會、科技調查協會、博物考古社、3D打印社、模型社等。
(3)學生社團活動要重視實踐、實操,堅持“教學做創賽一體”的活動理念,開展與傳統課堂教學中知識灌輸教學法相區別的實踐教學法、案例教學法、項目教學法等教育教學改革,切實做到以學生為中心,尊重學生在社團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充分激發學生的聰明才智和積極主動性。學生社團要在指導教師的指導、帶領、監護下參加社會實踐活動,例如可以安排相關學生社團參加學校科技館的講解、檢修、維護工作。
參考文獻
[1] 陳宏程.青少年科技創新活動指南[M].合肥: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2016.
[2] 唐新強,鄧明波.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M].北京:現代教育出版社,2012.
[3] 婁瑩.中小學生科技創新精神與創新行為培養的研究[D].哈爾濱理工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