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曄
摘? 要:現如今隨著我國新媒體環境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媒介被應用到教學中來,大學英語教學也呈現出更加新穎化、多樣化的趨勢。大學英語課程是學生的公共必修課,是高校思想素質教育、人文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運用新穎的新媒體教學手段將思政教育融入大學英語教學不僅能夠拓寬英語課堂的知識面,提升英語課堂的德育教學效果,同時也是一種新型教學模式的拓展,促進了英語課程與思政教育的雙向發展。
關鍵詞:大學英語;新媒體;課堂思政;方式建議
中圖分類號:G641? ? ? ?文獻標志碼:A?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0)30-0162-04
Abstract: Nowadays,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the new media environment in China, more and more media are being used in teaching, and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is also showing a more novel and diversified trend. College English course is a public compulsory course for students and an important part of humanistic education in ideological and quality education in colleges. Therefore, the use of novel new media teaching methods to integrat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can not only broaden the knowledge of English classrooms,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moral education in English classrooms, but also expand the new teaching mode, which promotes English courses and thinking two-way development of political education.
Keywords: college English; new media; classroom ideology and politics; method suggestions
現如今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發展,大學英語課程建設也迎來了新一輪的發展階段。2016年習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政會上提出“立德樹人”的基本要求,大學英語是每一位大學在校生的必修課,也是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的前沿陣地。因此協調完善英語課程建設,將思政教育融入大學英語課堂,深入挖掘課程教育體系的價值,并通過新媒體的媒介更加生動直觀地傳遞給學生成為了當前大學英語課程的發展重心。
一、利用新媒體手段將思政教育融入大學英語教學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現階段互聯網產業的不斷發展也加速了人與人之間思想交流,例如手機,電視,電腦等的存在,使得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也越來越順暢。可以說新媒體的發展對于大學英語課程來講,是一種課堂手段和課堂觀念的革新。新媒體的教學手段相比較傳統的教學方式來說,更加的新穎且直觀融入課堂之后能夠帶來更好的教學效果,對于大學英語課程來說也是如此。大學英語課程除了要傳授英語知識之外,更應該起到德育的作用,但是現階段我國大學英語課堂上缺乏思政教育的內容,特別是對于現在的大學生來說,他們接觸網絡十分頻繁,更容易接納新鮮的思想和事物,但是網絡上的信息復雜多樣,因此也有一部分大學生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受到了一系列外來思想觀念的沖擊,例如一些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或是其它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背離的思想的出現,使得學生的思想發生動搖,出現了一些社會責任感不強或是道德缺失的心理特征。因此,大學英語課堂教學需要有效利用多媒體的教學方式,在嚴抓英語教育的基礎之上,加大思政部分內容的挖掘,有效的提升思政教育的普及性,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這種迫切性也愈加明顯。
與此同時,我國現階段大學生思想政治課程發展還存在著不完善的現象,雖然這是一門必修課,但是依舊有很多學生并不重視該門課程,在上課上不配合、不認真學習,不深刻的去領會課堂上的內容,因此學生的思想價值觀,人生價值觀和擇業觀等都缺乏科學的指導,因此大學思政課堂必須著力研發多項的教育模式,同大學英語課程相結合,借助現代化的教育教學手段完善自身的課程教育模式,擴大教育范圍,使學生在學習英語的同時能夠受到潛移默化的思想政治課的教育,以此來補充思想政治課堂上的教育短板,從這一角度上來看,在多媒體手段的結合之下,將大學英語課程同思想政治課程相結合顯得非常有必要。
除此之外,將思政教育融入大學英語教學的必要性也體現在課程的自身要求上。對于大學英語教學來說,教師除了傳授學生們英語知識之外,更要潛移默化地傳遞給學生們我們自身的文化自信和民族信仰;在教學的過程當中,要使學生除了能夠感受到英美文化之外,還能夠感受到社會主義獨有的道德魅力以及價值觀標準,這對于學生的未來三觀培養以及人生發展的導向樹立問題都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對于大學生而言,了解中華傳統文化及其思想體系,加強自身文化素養,提升思想政治和思想覺悟,建立健全的思想道德體系是勢在必行的,因此,必須加強大學英語課程當中關于思想政治課程內容的教育,同時注意與新媒體手段相結合,研發出現代化的新型英語課堂模式,以此來推動英語和思政教育的雙向發展。
二、新媒體環境下將思政教育融入大學英語教學的方式建議
(一)積極更新教育技術現代化的教學理念
新媒體的發展對于我國大學英語課堂建設無疑是有利的,能夠使課堂的教學效果更加的直觀,學生注意力也能夠更加的集中,因此教師需更新自身的教育教學理念,學會新媒體的相關操作,懂得在課堂上加入新媒體教學方式。在進行講授時可以加入影片音樂或是軟件教學的方式,豐富課堂的教學手段吸引更多學生的目光,同時在進行英語課程教育的過程當中,要深入的挖掘思政的價值觀和內容,基于此,大學的英語教師必須要加強自身的理論和學習建設,對于黨中央的一些重要文件和指示要深入的學習和體會,同時在教育教學的過程當中也需要積極參加各種教學研討活動,積極的提升自身的思政教育能力。在課堂教學的過程當中,英語教師需要提升自己的民族文化傳播能力,在講授英語內容的同時激發學生的橫向對比,從而啟發學生們以中國傳統文化的角度進行思考,并且用英語將其觀點表達出來,這樣就能夠增強學生們表達對于中華傳統文化的積極性,另外在教學過程當中,對于那些能夠挖掘出積極的思政教育點的內容,教師也不能放過,要啟發學生體會這種文化的差異,同時發現我國文化當中的優勢,幫助學生認識到中華傳統文化以及中國的思想道德理論體系的優越性,這樣就能夠在進行語言知識點或文化講授的過程當中實現潛移默化的教育目的,使學生在學到知識的同時又感受到了文化和精神。
(二)加大新媒體教學方式在大學英語和思政教育中的使用比重
教師除了要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之外,更要注重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學能力,懂得善用新媒體這種教學方式,并且在日常教學當中加大新媒體的使用比例。可以將PPT,音頻視頻,電子屏幕投影等一些先進的設備引入課堂中,使得教師呈現知識或進行操練的方式更加的新穎化,學生們也能夠在高科技的課堂環境下更好的進行學習。這些新型化的媒體方式的出現,不僅帶來了教育產業的變革,同時更豐富了課堂教育方式和手段的實施,使課堂更富于吸引力,教師在講解中也更加的省時省力,并且呈現的知識點也更加的直觀,學生們可以通過圖片,音頻,視頻等多種多樣的方式,更直觀的感受到課堂的教育教學內容。例如,大學英語課堂在講授的過程中主要以英語為主,學生感受到的英美文化頗多,因此通過這種新媒體的教育教學方式手段能夠使學生在學習中更加的直觀明了,而在大學英語課程當中加入思政教育課程內容,也完全可以借鑒高科技的方式和手段,這樣使得學生在學習當中感受更加的直觀,具體來說,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新媒體教育工作。
首先在課堂的鋪設環節就可以加入新媒體的內容,例如在課前可以給學生播放一些有關于本節課堂的音頻、視頻等內容,讓學生在影片當中去深切的感悟到不同國家的文化,這種多媒體直觀的呈現方式比傳統的講解方式更加的直觀且生動,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通過課前一小段的音頻視頻播放,能夠使學生對于整節課的內容有所了解。緊接著在課堂的講述環節,可以發揮新媒體的強大優勢,通過PPT的動態化效果能夠可以使課堂的講解更為生動,在PPT當中可以插入一些超鏈接,隨時隨地將有關于課堂的網頁內容或者是其他鏈接等插入進來,能夠使學生在學習當中不斷的轉變思維。在課堂結束時,可以給學生進行作業布置,例如可以播放一小段短片,讓學生思考幾分鐘之后進行現場的展示,講述本節課收獲以及結合該影片談一談自己的感想。這些課堂內容在傳統的教育教學方式當中雖然也可以進行,但是沒有了這些聲色動畫的參與,顯然會枯燥很多。
例如在老師講到國外的節日文化風俗的內容知識就可以插入一段國外的節日視頻,或者是播送一些與國外節日相關的音樂。這種方式使用較為普遍,學生也能夠更加直觀地感受到這種國外節日文化,甚至仿佛身至其中,而此時在介紹完國外的文化內容之后,教師完全可以再次利用多媒體教育教學方式,將中國的傳統文化內容放進去,雖然這一部分看起來與大學英語課程內容無關,但實則絕非如此,學生可以從不同的文化內容當中感受到這種差異性,并且激發學生們對于自身傳統文化和思想道德理論基礎的認可與熱愛。通過這種更加直觀的對比,才能夠使學生認識到我國思想教育理論體系的優越性,而且也不會引起學生厭學的情緒,因此在進行教育的過程當中會更加的容易被學生接受。
(三)在細節上挖掘大學英語課程中的思政教育點
新媒體教學的優勢不僅僅體現在教學內容的直觀化上,更體現在課程教育點的深入挖掘方面,大學英語課堂之中,需要善于挖掘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點擴大文章的解讀范圍,細心分析文章內部的文化內容,對于文章的知識講授點必須要進行深入系統的分析,這樣能夠使學生在現代化的新媒體教育當中,同時收獲英語知識和思想政治教育理論,提升自己的道德文化素養。具體來說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思政教育點的挖掘:
首先,在進行英語文章分析的同時也要加入思政內容的分析。大學英語課程教育會從文章之中幫助學生挖掘英美文化,讓學生體會英美的文字表達魅力、寫作風格以及人物的情感心理變化特征,實現學生的英語文學水平的提高。教師將講解的內容投影在PPT上之后引入一段有關于課程內容的英美文化影片,然后給學生細心的分析,注意除了要挖掘出文章的英語文化魅力之外,同樣需要深入的挖掘其有利于進行思想道德教學的內容,可以給學生進行課上的橫向思維啟發,可以讓學生進行聯想,針對同樣的一件事情文章當中的主人公做出了這樣的選擇,那么與此同時,如果是我們中國人又會怎么樣呢?我們中國人應該有什么樣的文化價值觀?這件事情應該有何種看法?從這兩種不同的思想觀念當中,能夠總結出我國的文化思想有何特征?
這些問題都是一種對比類的問題,老師可以通過影音或圖片的方式進行展示,進而總結英美文化,并且帶入中國的文化和價值理論體系內容,從而在思想上對學生進行教育,啟發學生在內心之中自身對于中國的思想道德理論體系和價值觀有所理解和感悟。
其次,可以從文化背景入手拓寬思政教育的延伸范圍。在大學英語課程當中這一部分的教學相對來說難度較大,由于學生的認知能力并不強,所以需要教師進行一定的分析與闡釋,因此,教師完全可以借助現代的多媒體教學手段,通過視頻網頁等信息化的內容處理,能夠使學生更加直觀的接觸到英美的文化氛圍,由此可以看出,新媒體的教學手段的加入使學生能夠更加直觀地克服文化上的差異,并且在挖掘英美文化價值的同時,教師也需要幫助學生體會同一時期中國的文化體系和中國的價值觀認同標準。現階段我國已經邁入了社會主義建設的初級階段,同時很多優秀的古代思想道德文化理論在今天依舊能夠熠熠生輝,所以學生完全可以從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入手,在了解西方文化的同時感悟我國的思想文化體系,感受中西方不同的文化差異,從而加深對于我國的社會主義價值觀的認同。
另外,運用多種新媒體形式積極創設課下學生接觸思政教育的機會。很多教師會在課后給學生留一些自主性作業,例如自主查閱一些關于英美文化相關的民風民俗等信息,并且寫成一篇自我體會表達對于英美文化的看法,通過語音、自拍視頻上傳到學習平臺,在這一過程當中不僅可以給學生創設接觸思政教育的機會,而且通過網絡平臺的資源共享,同學之間也可以進行信息的相互交流和補充,因此實現了通過多媒體手段促使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思政知識的目的。老師需要鼓勵學生在表達自己對于英文價值觀的觀點看法時加入中國的思想文化內容部分,展示的方式不限,既可以交文字論文,同時也可以通過收集一些圖片制成動態相冊的方式來進行展示,除此之外也可以搜集有關的影片內容,剪輯成一個對比的視頻,然后鼓勵學生積極的結合視頻進行演講,通過這種方式能夠鍛煉學生現場的英語表達能力,同時也能夠使學生更加直觀的接觸到中國的傳統文化內容,表達出自己對于一些與思政教育相關的理解與感悟。
再者,除了進行對比這種課后練習的方式之外,老師也可以直接給學生布置一些關于思政教育的作業,例如可以在課堂上先播放一段美國總統的就職演講視頻,同時呈現出當前關于美國總統就職演講的相關網頁材料,然后老師就要啟發學生進行聯想,在歷史的同一階段,我們中國是哪位總理任職,他發揮了什么巨大的作用?在他的演講當中你能夠體會出什么樣的思想理論體系,這說明我們中國的社會主義思想主流內容是什么?這樣的問題都可以引發學生積極的思考,并且讓學生利用更多的信息搜索渠道來獲取相關的內容,學生們會在網絡上查閱相關的文獻資料,圖片資料,視頻資料以及評論內容等等,在這些內容查閱和總結的過程當中,學生其實已經進行了一次自我的思政教育。因此實現了課后教育與課上學習的無縫銜接,并且也成功的拓寬了大學英語課程的課后教育領域,使思政教育與英語教育教學工作相輔相成。
(四)開設多種課后活動,使大英教學同思政教育相接軌
除了學習之外,英語老師也可以通過舉辦一些課后的實踐活動來提升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舉辦一些英語的辯論賽,演講活動等都能夠很好的使學生的英語水平得到提升,而在設立這些活動項目的同時,其主題就可以選擇一些與思政教學相關的內容。學生們可以用英語來表達出自己對于思政內容的觀點和看法,這樣既能夠鍛煉學生的文法功法表現力,同時又能夠加深學生對于演講材料的體會,在演講過程當中可以加入一些多媒體的手段,使演講更為豐富,從而達到情景交融的表達效果。
三、新媒體環境下將思政教育融入大學英語課堂的意義
現階段新媒體的發展給我國許多高校的課程建設帶來了新的生機與活力,以更加直觀且新穎的教育教學方式,廣受學生好評,將新媒體的方式與手段融入進我國大學英語課程建設當中,能夠使課程的整體教學方式得到革新,講授方式更為直觀,呈現方式更為生動,學生也更容易積極地投入,與此同時在進行課程講授的過程當中,加入思政教育內容,不僅能夠豐富我國大學英語自身課程理論體系建設,同時也能夠拓寬我國思政教育的范圍,使學生們在學習到英語知識的同時,更感受到我國社會主義理論價值觀的優勢,幫助學生養成正確的社會觀、人生觀。
總體來說,高校是我國實施建設的根據地,利用新媒體的教育教學方式,能夠使我國大學英語課程,以更加新穎化和生動化的方式呈現給廣大學生們,必須充分的利用這一課堂優勢,深入我國的思想政治教育時間工作,將思政教學同英語課堂教學相融合,以先進的教育理念和多元化的教育手段充分的發揮英語課堂主陣地的作用,以英語教育帶動思政教育,同時以思政教育促進英語教學的教書育人作用,真正的實現知識教育與德育教育相結合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李靜.思政教育與大學英語的同步建設探究[J].卷宗,2019,9(33):304.
[2]張喜華.大學英語與中國文化思政融合教育研究[J].北京教育(高教版),2019(11):62-64.
[3]馬琳.大學英語教學中加強學生思政教育的重要性[J].現代交際,2019(20):175-176.
[4]鄶英.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育與傳統文化傳承[J].青春歲月,2019(29):186.
[5]文靜.大學英語課堂的思政教育滲透研究[J].青春歲月,2019(29):103.
[6]郭鳳青.思政教育走入大學英語課堂之教學探索[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9(7):29-30.
[7]李嫣.新媒體環境下大學英語課程思政建設研究[J].河南教育,2019(08):7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