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澤竑
摘要:目前,新媒體環境下的高校廉潔文化建設發展面臨著輿論環境復雜多變、監督管理機制不健全、廉潔文化建設隊伍缺乏專業性、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程度不高等挑戰。針對這些問題,需要努力構建和諧、文明的校園網絡環境,完善新媒體監督管理機制,不斷提升建設隊伍的專業性和綜合素質,加強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有機融合,從而促進新媒體時代高校廉潔文化建設的新發展。
關鍵詞:新媒體 廉潔文化建設 高校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20)18-0130-03
廉潔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中國共產黨始終保持先進性的思想和道德基礎[1]。新時代背景下,高校校園文化應與廉潔文化相結合,通過開展一系列文化活動,以文化的形式來表達廉潔的內涵[2]。高校是人文思想精髓的匯聚地,更是社會精神文明建設的引領者,高校作為廉政文化建設的主陣地,其重要地位不可動搖。開展高校廉潔文化建設的根本目的是營造“以廉為榮、以貪為恥”的良好校園文化氛圍。大力開展高校廉潔文化建設是構建和諧校園,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的根本需要,是改進、深入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務,是推進高校領導班子廉潔從政、教職工廉潔從教、青年學生堅定“敬廉崇潔”理念的重要舉措,是建立健全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長效機制的必然要求。
傳統媒體如廣播、電視、報紙等,存在時間、空間上的局限;新媒體則體現了便捷性、虛擬性、匿名性、互動性等特點。新媒體通過互聯網、數字存儲和移動通信技術,借助多種形態的網絡平臺,如微信、論壇、博客等,向社會公眾提供可傳播信息[3]。新媒體技術更加便利快捷,使信息傳播突破了空間、地域的限制,使隨時隨地傳播、接收消息成為可能。此外,新媒體為所有參與的個體營造了充分的言論自由環境,大大增加了交流互動,提高了資源信息的共享性。隨著時代的發展與進步,新媒體技術在高校廉潔文化建設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并逐漸成為高校廉潔文化建設拓展新途徑、創造新形式的有效載體。高校廉潔文化建設迎來了新媒體時代。
一、新媒體時代高校廉潔文化建設特征
1.傳播速度更快,覆蓋范圍更廣
報紙報刊、廣播等傳統大眾傳播媒介需要按照固定的時間發行或播報,因此在高校廉潔文化建設中表現出了受眾面狹小、傳播時間滯后的弊端;而新媒體真正實現了隨時、隨地、隨心傳播,新媒體環境下,所有師生同時扮演著信息的接受者和傳播者的雙重角色[4]。一部手機、一臺電腦,就可以輕松獲取信息,轉發、保存相關內容,從而便于反復查閱,這使廉潔文化宣傳信息以裂變的方式在校園內傳播,大大提升了廉潔文化傳播速度、擴大了廉潔文化宣傳的輻射范圍。
2.傳播形式更靈活,內容信息更豐富
傳統的校園廉潔文化主要依靠校園廣播、校報校刊、宣傳海報、書畫攝影等傳播手段,往往因為形式單一、枯燥乏味而缺乏感染力和滲透性,對師生缺乏吸引力。進入數字化時代,新媒體技術的應用,使校園廉潔文化宣傳內容有了圖片、短視頻、直播、vlog等多樣化的呈現方式,產生了更加有趣生動的效果,并且使傳播內容更具體驗性。特別是時事政治等嚴肅的宣傳內容,也可通過創新以漫畫、微電影、連載微小說、表情包等形式傳播,使師生更樂于接受且享受參與、體驗的過程。新媒體技術既豐富了高校廉潔文化建設的傳播內容,又大大提升了宣傳效果。
3.交流模式更全面,共享互動更充分
新媒體打破了傳統大眾傳播媒介自上而下的單向傳播模式,提高了廉潔文化建設的參與度、體驗感和互動性。網上論壇、評論、留言等服務功能為大眾搭建了充分發表個人見解的平臺,使文化傳播形成了“你來我往”的雙向互動[5];而不再只是信息發送者與接受者之間你說我聽的關系。通過微信公眾號、微博等網絡平臺,宣傳方可以及時獲取師生的反饋與評價,聽取意見和建議,與師生進行全方位的互動,跟蹤了解師生的思想動態,有針對性地進行正確的輿論引導;同時激發師生主動參與校園廉政文化建設和管理的熱情。師生之間也可借助網絡平臺方便快捷地實現資源、信息共享。
二、新媒體時代推進高校廉潔文化建設所面臨的挑戰
1.輿論環境日益復雜
新媒體環境的開放性和包容性使高校廉潔文化傳播的信息量大大增加,但是網絡上海量的信息、文化、思想魚龍混雜,使輿論環境變得更加復雜。加之大學生信息甄別能力較弱,容易在信息接收過程中產生困惑和迷茫,將大量的寶貴時間浪費在信息真偽的鑒別上,影響高效廉潔文化傳播的效率。一些別有用心之人利用新媒體虛擬性和匿名性的特點,肆無忌憚地公布和傳播不良信息,不負責任地對事件或個人進行偏激的評價甚至攻擊,動搖了高校廉潔文化傳播內容的權威性,同時削弱了輿論導向的作用。
2.對監督管理機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媒體的快速發展,使得受眾既是校園廉潔文化信息的接受者,同時也是信息的發布者與傳播者。多方發布、轉發、評論的傳播方式,給網絡環境的監管和維護形成了巨大壓力。特別是在“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的效應下,一些負面信息往往比主流的文化思想傳播得更快,因此,高校廉潔文化建設的監督管理任務更加艱巨和繁重。
3.隊伍的綜合素質和專業性有待加強
隨著新媒體技術的普及率越來越高,傳統的傳播、教育方式正在發生變化。目前,有相當一部分高校廉潔文化建設者對新媒體技術不熟悉,缺乏新媒體技術的專業知識和實際操作與運用的能力。高校廉潔文化建設者應順應新形勢和新變化,積極學習和掌握新媒體技術相關知識,提高運用新媒體技術的能力和水平;同時,努力學習和把握好黨和國家廉政建設方面相關的政策理論,提高個人政治素養,建立起一支符合新媒體時代高校廉潔文化建設發展要求的專業化隊伍。
4.新媒體與傳統媒體融合度不高
積極探索新媒體在校園廉潔文化建設中的積極作用并不代表傳統媒體已失去價值。要實現新時代下校園廉潔文化建設新發展,就必須以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互聯互通、共建共享為目標,不能將兩者割裂開來。在充分發揮新媒體優勢的同時,利用傳統媒體的權威性等特點彌補新媒體傳播的劣勢,實現線上線下、虛實高度融合,將線上宣傳互動與線下教育引導進行無縫銜接。
三、新媒體時代高校廉潔文化建設發展的對策探討
1.構建和諧、文明的校園廉潔文化網絡環境
首先,必須加強培養大學生網絡安全意識和自律意識,幫助大學生明確網絡道德規范,使大學生能嚴格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和學校的規章制度,加強辨別力與判斷力,自覺抵制不良信息,共同維護和諧、文明、積極向上的網絡氛圍,為高校廉潔文化的高效傳播創造良好的環境。其次,應為高校廉潔文化建設者提供更加充足的網絡安全培訓和網絡技術學習機會,提高其對共享和傳播的信息資源的分析過濾、甄別篩選的能力,把好凈化校園網絡環境的源頭關;同時,掌握足夠的專業技術手段對大學生的網絡行為進行監管和制約[6],當網絡平臺上出現不當言論時,能及時地處理并對學生加以告誡和批評教育。總之,師生應共同構建和諧、文明的網絡環境,促使廉潔文化深入人心。
2.完善新媒體監督管理機制
在新媒體快速發展的當下,高校的廉政制度也迫切需要與時俱進。一方面,要建立健全信息公開機制,高校應通過網絡平臺及時發布有關校內外重大事件的具體情況,及時通報違紀違法行為的處罰情況,第一時間讓師生了解信息,自覺接受大眾監督,形成權力制衡。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校園廉潔舉報制度,新媒體的開放性、匿名性為檢舉腐敗現象打通了渠道,為實現人人參與反腐創造了有利條件。應完善校園廉潔文化舉報制度,使新媒體成為真正的反腐利器,高校師生可以通過網絡平臺,沒有顧慮地檢舉揭發校內腐敗現象,提高打擊校園腐敗的效率,真正實現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使校園腐敗無處躲藏。
3.組建專業性強、綜合素質高的高校廉潔文化建設隊伍
首先,高校廉潔文化建設者必須對新媒體技術在高校廉潔文化建設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有深刻的認識。其次,新媒體環境下的高校廉潔文化傳播要求建設者們既要掌握新媒體運用技術,又要具備過硬的政治素養。要有清醒的頭腦,扎實的政治理論基礎及敏銳的判斷力,做到正確理解國家大政方針政策,自覺抵制不良思想的侵蝕,對反腐倡廉的熱點、難點問題進行正確的引導,能靈活運用新媒體平臺創新宣傳方式,豐富教育宣傳內容。只有打造一支在技術上、思想政治上都具備專業性的高校廉潔文化建設隊伍,才能在新媒體時代下進一步提升高校廉潔文化建設水平。
4.加強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有機結合
新興媒體在高校廉潔文化建設中發揮出的明顯優勢并不意味著就要拋棄和否定傳統媒體[7]。傳統媒體在高校廉潔文化傳播過程中仍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新媒體環境下信息傳播往往過于細碎,缺乏完整性,中心不突出,而課堂教學、報紙刊物等傳統傳媒手段具有中心、重點突出,輿論導向性強的特點,恰恰可以彌補新媒體在高校廉潔文化建設中的不足。其次,大學生網絡信息的甄別能力相對薄弱,網絡所帶來的負面影響不可忽視,因此,仍需依靠傳統媒體對大學生進行直接的思想正向引導。充分發揮新媒體與傳統媒體在高校廉潔文化宣傳過程中的互補作用,將線上和線下有機結合,使高校廉潔文化建設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結語
新的歷史背景下,運用新媒體技術進行高校廉潔文化建設已成為必然趨勢,高校廉潔文化建設者必須抓住機遇,在不斷的嘗試和實踐中,積累、總結運用經驗,構建和諧、文明的網絡環境,健全網絡監管機制,提高廉潔文化建設隊伍的專業性,加強新媒體技術與傳統媒體的有機結合,推動高校廉潔文化建設創新發展。高校師生應積極響應號召,主動參與高校廉潔文化建設,為營造風清氣正的和諧校園環境而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許國彬.對廉政文化進校園和大學生廉潔教育的思考[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5(8):202-203.
[2]張洋.高校廉潔文化生成所面臨問題的分析[J].學園,2014(21):13-14.
[3]冀曉東.新媒體環境下高職院校廉政文化建設研究[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17(1):91-92.
[4]譚亮.新媒體環境下加強高校廉政文化建設的思考[J].高校后勤研究,2016 (5):105-107.
[5]吳端玲.新媒體在高校廉政文化建設中的作用探析[J].烏魯木齊職業大學學報,2016(1):19-21.
[6]劉凱.網絡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廉潔教育現狀與對策研究[J].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16(6):57-60.
[7]惠菲菲. 基于新媒體環境下的高校廉政文化建設路徑略談[J].現代經濟信息,2019(16):441.
責任編輯:孫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