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燕
【摘?要】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加強學生寫作思維訓練,能讓學生提高反應能力,提高表達真情實感的能力。如何提高小學生寫作思維能力成為語文教師日常思考的問題。筆者將結合教學經驗,分析在培養學生寫作思維訓練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并結合實際情況提出相關解決策略,希望能為教師提供幫助。
【關鍵詞】語文閱讀;寫作思維;教學策略
在語文學習過程中,作文是學生的一大難題,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十分重要。筆者根據實際教學經驗得出結論:教師結合閱讀教學來訓練學生的寫作思維,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在平時的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有意識地利用閱讀材料開展相關的寫作思維訓練,促使學生在閱讀中進行聯想感悟,訓練寫作思維,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一、啟發思考想象,訓練形象思維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語文寫作過程中離不開想象力,學生具備一定的想象力才能進行文章寫作。如果學生在寫作中缺乏想象力,就難以打開寫作思路,甚至會不知從何說起。為解決學生在寫作中“無話可說”的現象,教師有必要在閱讀教學中啟發學生主動想象,讓其多方位、多層次思考。例如,在講解統編小學語文教材二年級下冊課文《鄧小平爺爺植樹》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想象鄧小平爺爺植樹的場景,并想象樹苗長大后的場景。通過想象,學生能深刻理解課文背后的思想感情,感受作者的情懷。教師經常指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展開合理想象,能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增強他們的寫作欲望。
二、模仿借鑒課文,訓練邏輯思維
在寫作過程中,不少學生會出現思維混亂、寫作思路不清晰、缺乏寫作頭緒的現象,這些現象的發生與學生閱讀量不夠有一定的聯系。由于小學生生活經驗不足,他們在寫作中會出現語塞詞窮的現象。因此,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有必要對學生開展邏輯思維訓練。教師可以在講解課文結束后,讓學生對文章中的優美句子進行仿寫、改寫、縮寫、擴寫。在訓練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學到作者獨特的寫作技巧,還能感悟到寫作的快樂。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課文無非就是例子。”教師將文質兼美的課文運用到學生寫作思維訓練中,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寫作積極性,有效強化學生的寫作思維。例如,在講解統編小學語文教材二年級下冊《開滿鮮花的小路》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說出自己的讀文感受,使學生在感悟過程中提高邏輯思維能力,不斷增強寫作的積極性。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指導學生對文章中的優美句子進行仿寫,以達到高效教學的目的。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合課本材料,對文章進行大膽的仿寫,這樣的訓練方式可以讓學生把握課文的寫作結構,幫助學生獲得自己的寫作思路。
三、聯想拓寬文本,訓練發散性思維
發散性思維在學生寫作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一篇好的文章往往有不同的角度,因此,發散性思維能在學生的寫作過程中發揮巨大的作用。學生唯有充分發散思維進行文章寫作,才能使自己的文章有深度、有廣度。學生要想在寫作中思路廣闊,就必須有意識地訓練自己的發散性思維。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應該充分利用課本,在學生對課本熟讀熟背的基礎上,讓學生展開大膽的想象,敢于表達讀后感。以統編小學語文教材二年級下冊《亡羊補牢》的寓言為例,教師在講授寓言故事后可以安排學生寫相關的讀后感,表達閱讀寓言過程中的感悟。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可以讓學生深刻理解故事背后的道理,還有利于學生提高發散性思維能力,讓學生展開聯想。這種可行可靠的教學模式大大提高了教學的質量。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應該善用課本教材,提取文章中優美句子,指導學生對優美句子進行仿寫,使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不斷拓展發散性思維,不斷訓練創作思維。除此之外,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應該對文章使用的表達方式進行詳細的講解,讓學生收獲更多的寫作技巧,使他們能將寫作技巧運用到自己的文章寫作中。
四、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寫作思維
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創設的教學情境,能增強學生對課堂的投入感,并使他們在思想上產生共鳴,這在一定程度上能激發他們的寫作思維。學生只有充分投入到教師設計的情境中,才能真正感悟課文中的道理,才能更好地加深對知識的理解。以統編小學語文教材二年級下冊《拔苗助長》的寓言為例,教師構建出“拔苗”的場景,能增強學生上課的注意力和集中力。在課堂創設教學情境過程中,教師還應該借助多媒體工具播放與課堂相關的課文音頻,將“心急吃不了熱豆腐”的道理講解給學生,指導學生展開想象,使他們明白“拔苗”的害處。通過情境教學模式,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課文背后的道理,有效激發出寫作思維。
五、開展語言表達訓練,增強寫作思維
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指導學生有效開展語言表達訓練,能提起他們敢于表達真情實感的勇氣,不斷增強其寫作思維能力。正所謂,思維是語言的基礎,教師訓練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同時,也在促進其寫作思維的發展。在師生閱讀課文結束后,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開展小組討論活動,討論閱讀課文后的真實感想,或者討論與課程相關的日常生活事例。學生可以在相互交流中彼此學習,取長補短,不斷提高語言表達能力。教師還應該鼓勵學生敢于表達真情實感,訓練其表達能力,用提問的方式讓學生投入到課堂學習中,指導學生認真思考問題,并且要求學生回答教師提出的相關問題。學生回答問題之后,教師除了對其進行理性評價之外,還應該使用鼓勵性的語言,促使學生在語言表達中增強自信心。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可以緩解課堂沉悶的氣氛,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溝通能力。
六、鼓勵創新思考,培養創新性思維
在平時的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過分注重對課本的講解,沒有積極培養學生的寫作思維。教師只是讓學生閱讀課本,使學生思維束縛于教材中,并沒有在學生閱讀課文之后指導學生嘗試寫作。教師如果在教學過程中能提供學生創新的空間,使他們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則可以大大提高他們對文章的理解程度,并且促進其寫作思維能力的提高。除此之外,教師還應該鼓勵學生發展個性化表達方式,激發出他們創新意識,指導學生挖掘自身的探索精神。例如,在講解統編小學語文教材二年級上冊《小蝌蚪找媽媽》的課文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想象小蝌蚪在找媽媽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學生在想象過程中可以不斷激發創新思維。這樣的教學方式可以提高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活躍程度,大大提高教學的效率。
七、結語
綜上所述,在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寫作思維能力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訓練學生的寫作思維能力是一項長期的、復雜的系統工程,它需要師生共同來完成。在平時的閱讀中,教師應該鼓勵學生敢于表達,敢于想象。與此同時,教師也要提高自身的教學素養,善于構建教學情境,指導學生開展有效的寫作思維訓練。學生唯有多讀、多寫,加強寫作訓練,才能有效地提高自己的語文寫作能力。除此之外,學生也應該對教師的教學模式及時地做出反饋,以協助他們更好地改進教學方式,從而達到師生共贏的效果。
參考文獻:
[1]余志芳.淺談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重要性[J].中國校外教育,2018(36).
[2]孫春艷.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有效性策略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9(06).
[3]立曉靜.淺議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方法的創新[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