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海峰
摘 要: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是相輔相成的,小學生只有具備一定的閱讀能力,才能不斷提高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對學生來說,寫作練習不僅是一種語言表達的練習,也是思維能力的訓練。因此,寫作練習反過來對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也具有重要作用。分析讀寫結合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情況,進而探究小學語文教學中讀寫結合的具體策略。
關鍵詞:讀寫結合;小學語文;教學
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將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有效結合在一起對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思維能力、表達能力和邏輯能力具有積極的作用。但目前小學語文教學在讀寫結合方面還存在很多問題,需要進行更深入的探索和實踐。
一、目前小學語文教學在讀寫結合方面存在的問題
1.在課堂教學中沒有將讀和寫緊密結合起來
當前很多老師都認識到了讀寫結合的重要性,但是在實際的語文教學中,老師往往將閱讀和寫作教學作為獨立的教學單元來進行。例如,有的老師認識到學生的大量閱讀能夠促進他們寫作能力的提升,于是除了向學生講授教材課文外,他們還引導學生進行大量的課外閱讀。他們認為只要學生的閱讀量上來了,其寫作能力就會得到相應的提升。但實際上閱讀能力轉化為寫作能力是一個復雜的過程,需要老師將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緊密結合起來,才能真正實現以讀促寫、以寫促讀的教學效果。小學語文老師必須轉變教學理念,不斷提升自身的能力素質,使課堂教學更富成效。
2.教學活動過多,課堂形式華而不實
隨著語文教學的不斷改革,有的老師為了活躍課堂氣氛,過于追求課堂形式的多樣化。比如在閱讀教學環節,不適當地增加學生朗誦、表演等課堂活動。這些活動的增加雖然使課堂氛圍很活躍,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興趣,但是如果過多占用了課堂時間的話,則會影響其他閱讀形式的開展,反而使得課堂教學華而不實,不能為學生深度閱讀提供有效的指導。深度閱讀是提高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方式。缺少深度閱讀,不利于學生理解力、思維力、創新力的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也就不會得到很大提升。教師在開展課堂活動的時候要講究一定的策略,否則只會使課堂形式華而不實,導致課堂效果不佳。
二、讀寫結合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1.由易到難,循序漸進
由于小學生的年齡比較小,他們的理解力和表達力還沒有得到充分發展,在文本閱讀和寫作練習中會遇到很多困難。如果老師忽視小學生的發展特點,對他們的閱讀和寫作練習缺乏必要的指導,或設置的閱讀內容和寫作內容超出了他們的能力范圍,都會使他們產生挫敗感,影響他們的積極性。老師在指導學生閱讀和寫作的時候,要按照先易后難的原則,循序漸進地增加難度。比如,小學生剛開始學習寫作的時候往往不知道如何下筆,老師可以先讓學生練習敘述課文,或者讓學生講述他們聽到的一些故事。學生的敘述雖然是依據一定的藍本進行的,但在這個過程中他們也會有自己的創造。學生敘述的過程其實也是擴展想象、遣詞造句的過程。這些訓練對提高學生的理解力和表達力非常有幫助。
2.利用教材讓學生進行寫作練習
小學語文教材內容是眾多教育專家經過認真研究選定的,能適應小學生的心理發展水平和接受能力。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要充分利用教科書內容指導學生進行閱讀,引導學生進行相應的寫作練習。比如,老師也可以就某一篇課文讓學生寫讀后感,或對課文進行續寫和仿寫,等等。在類似的寫作訓練中,學生會受到課文內容的感染,有利于更好地理解課文。學生也可以將在閱讀中學到的表達技巧和新穎的詞匯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中。不管是續寫、仿寫,還是寫讀后感,都需要學生反復閱讀課文,對課文有充分的理解和深刻的解讀。
教師在講解課文的時候一定要充滿感情,在授課方式和課堂語言方面盡量增強感染力,給學生創設良好的閱讀情境,使學生能夠與作者產生共鳴,更好地理解課文主旨。
3.讓學生通過記日記練習寫作
讓學生記日記是一種靈活的寫作訓練方式。老師不用給學生布置具體的題目,學生寫起來自由度更大。學生在一天的生活中看到過什么,聽到過什么,經歷過什么,有什么感悟,等等,都可以寫到日記里。因為寫作內容和自己的日常生活相關,學生會有更高的表達欲望,寫作積極性更高。為了更貼切、傳神地將自己的真實經歷和想法表達出來,學生會充分發揮能動性將平時積累的詞匯和表達技巧運用到日記寫作之中。這種寫作訓練也會促使學生在日常的閱讀中主動積累詞匯、學習表達技巧,同時使學生能夠更深刻地認識生活、認識自我。
閱讀和寫作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具有重要地位,小學教師應尊重小學生思維發展實際和教育教學規律,采取有效的方式方法,將讀寫教學有效結合起來,以讀促寫、以寫促讀,使小學生讀和寫的能力得到雙向提升,語文素養得到切實提升。
參考文獻:
[1]劉靜.讀寫結合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中的應用實踐[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14(9):152.
[2]鐘正霞.小學語文教學讀寫結合策略探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6(35):72,158.
[3]李宗瑩.語文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教學模式探析[J].成才之路,201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