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剛
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標準之下,創新語文教學模式是教育教學發展的重要方向。探究式學習可以有效提升老師教學質量,也可以提升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中學階段語文課程教學,仍舊比較普遍地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以傳統教學理念指導教學活動,大多數學生在應試教育模式下也逐漸喪失了學習語文的愛好和興趣。立足于初中語文教學現狀,研究探究式教學的應用措施。
關鍵詞:探究式教學;初中語文教學;應用研究
初中語文教學不僅為學生傳授一般的科學文化知識,還應注重提升中學生語文綜合素養,提高語文學習能力。教育改革的步伐持續推進,目前國內教育行業改革面臨重重困難,創新多種教學方法是基礎教育階段的必然之勢。中學語文教育運用探究式學習方法,是一種比較新穎且具有較強互動性的教學方法。將探究式教學方法運用到中學語文教學中,可進一步推動教學改革。
一、明確語文教學目標,側重探究式學習方法運用
中學語文教學運用探究式教學模式下,老師要首先明確語文教學的目標,這也是語文教學的核心主題。語文課堂教學具有時限性,但是探究活動卻沒有時限性,所以在控制時間這一方面,必定會存在矛盾,若是處理不當,將會難以實現語文教學目標,這就要求語文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以教學目標為基礎,認清教學環節的輕重緩急。將語文教學的素材內容進行重新組合,將簡單的語文知識預留給其他同學,空出較多的時間組織學生完成探究式學習。探究式教學的設計目標的載體是語文知識,核心是語文學習態度,在語文教學中側重探究式學習,可達到預期教學目標。
如在教授《背影》一文時,老師可以將教學的目標設定為在閱讀課文的時候要聲情并茂,在閱讀的時候從作者的描寫中感受人世間的情感。通過課文中的語言描述并深入體會,感受課文中對于人物的描寫,掌握刻畫人物的方法。讓學生在閱讀完成后感受親情的可貴,回家注重與父母之間的交流與溝通,養成中華民族的傳統孝道美德。就實現課文情感體驗目標而言,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程開始之前進行自主掌握。在課堂上深入體會文章情感,讓學生深入感受思想情感,在老師的指導下掌握文章對人物的刻畫。所以,在教學中要注重圍繞這個教學目標展開。讓學生在探究式的學習活動中深入體會文章語言特色與人物描述特點。
二、創設語文學習情境,激發學生求知欲望
語文教學應用探究式學習可以與生活情境相結合,設置具有階段性的任務式教學方式,老師在教學中嘗試性地運用探究式教學。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面臨多種問題,這些問題會激發學生求知欲望,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運用情景式教學,可以讓學生在較為復雜的環境中感受到知識產生的過程,并在理解過程中產生獨特的見解,進而適應情景式教學,養成遇到問題進行遷移的學習習慣。另外,學生在情境中可以親身經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幫助學生形成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如,在完成新課文教學后,老師可以讓學生從生活中尋找相關案例,通過案例感悟文章的中心思想,將其作為探究性學習內容。老師布置完成教學任務后,將課堂的前半段時間當成學生探究時間,老師在這個階段要注重學生情況變化,同時通過研究性學習深入分析學習內容,幫助學生掌握探究學習內容。在學生探究式學習過程中,老師可以獲取和分析學生存在的問題,也有利于應用與調整探究式教學法。
三、鼓勵學生主動思考,主動探究學習知識
主動探究的方向是通過問題而探明的,解決問題的開始是主動探究,學生在解決問題的時候需要通過動手動腦,進而提升自身探究能力,形成主動探究世界的態度。老師在這個過程中要強化授予學生探究的方法,主要包含有抓住題眼展開探究,探究反復出現短語和語句的含義,探究拓展題材的方法。在完成文章閱讀以后,鼓勵學生對文章內涵進行概括。
就學習《黃河頌》而言,老師可以提出多種問題,鼓勵學生上網或者是閱讀材料,了解關于黃河的傳說和故事,理性分析我國母親河是黃河的原因,在學習中提升自己的民族自豪感。對文章寫作的背景進行分析,鼓勵學生分析和揣測文章寫作目的,讓學生在閱讀中可以主動思考,散發思維。
在語文教學中老師需要掌控教學課堂,在掌握課堂教學節奏與編排教學內容的基礎上,老師要積極做出調整,將探究式教學的價值最大化地發揮出來。老師作為教學活動的發起者,老師務必要清晰地認識和全面掌握探究式學習的方法,在這個基礎之上幫助學生靈活地運用探究式教學方法,才可以獲得預期效果。另外,由于教學情況不同,老師運用探究式教學的方法可以從學生實際出發,提升探究式學習的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張有志.談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質疑能力的培養[J].才智,2020(3):1.
[2]常小霞.淺談新課改下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課程教育研究,2020(4):28-29.
[3]李培軍.淺談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模式的優化[J].課程教育研究,2020(4):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