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璞
摘 要: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是新課程改革大力倡導的學習方式。小組學習作為合作學習的主要方式在小學數學課堂被教師廣泛采用。采用有效策略提高數學課堂小組合作學習的效率對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數學課堂;小組合作學習;有效策略
如今的小學數學課堂,小組合作學習已經成為學生學習的主要方式之一。這是因為小組學習可以發揮學生的主體功能,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發揮小組群體的互動功能,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合作精神和集體精神以及參與、合作、交流、競爭的意識。然而,深入課堂仔細觀察,我們就會發現,由于對小組合作學習的理解和操作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偏差,課堂中相當一部分小組學習存在問題,如沒有獨立思考直接進入小組合作學習;小組學習看似全員參與,實際上是好學生“一統天下”,學困生“袖手旁觀”;學生不會傾聽,不會合作,課堂幾乎處于失控狀態,教師缺乏組織教學的策略;有的重視對合作結果的評價,忽視提高合作有效性的指導。種種現象表明,合作學習流于形式的多,取得實效的少。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普遍不高,影響了課堂教學的效率。
一、科學組建學習小組,奠定合作學習基礎
組建小組前,我首先通過各種途徑掌握學生的學習、性別、性格、愛好等具體情況,基本情況掌握越多越有利于建立良性小組;其次要根據成績、性別、性格等將學生分為若干個層次,分層時要綜合考慮學生各方面的情況;再次按照同組異質、異組同質、同質結對分組的原則初步分組;最后細化小組,建議每個學習小組為6人,按照學生知識基礎、心理特征、性格特點、興趣愛好、家庭情況等分為三類,可以用字母或數字對小組成員編號,便于以后課堂檢測中抽號展示。在學習過程中,可以實現同一層次的分類合作交流,同時可以實現高層次的學生教低層次的學生。這樣分組,利用了班級的差異性資源,優化了班內、組內學生學習環境,達到共同進步的目的。分組不會一次成功,根據實際情況還要進行多次的調整,使之搭配更加合理。
二、自主創建小組文化,營造合作學習氛圍
學習小組成立后,要給各小組一定的時間,讓他們自主創建小組文化。各小組根據自己的特點創設小組組名,使本小組成員相互鼓勵,奮發向上,團結協作;選擇名言、警句或者格言作為小組的座右銘;制作小組標志牌,上面有組名,座右銘和屬于自己小組的圖標,放置本組桌面;小組討論確定本學習小組月目標和學期奮斗目標;班級園地為各小組提供展示成果欄目,定期更換。
三、多元培訓小組成員,發揮合作學習作用
1.選擇與培訓組長
組長是老師的助手,是一組之魂,是數學學習的帶頭人。他必須是熱愛數學、態度積極、學習能力強、負責任,組織管理及協調能力強、集體榮譽感強的好學生;他的職責是組織好每節數學課的課堂自學、討論和展示,幫助學習困難同學完成各項學習任務,負責小組同學作業的收交,檢查清底子。小組長的培訓主要包括明確組長的職責和作用,定期召開小組長會議,給小組長額外吃“小灶”,適時地肯定、激勵、表揚小組長。
2.做好組員的分工和培訓
小組內應設有記錄員、檢查員、中心發言人各一名。記錄員負責記錄本組同學合作學習得出的數據、探討的成果和結論等,同時記錄學習小組成員在交流互助和展示反饋等環節的具體表現。檢查員負責檢查小組中各成員是否能清楚明白所探討的問題,能否為中心發言人積極準備發言內容。中心發言人負責做好全組學習探討成果的匯報。這樣在小組合作學習中讓每個成員都有事做。組內成員有明確的具體分工,在一個階段里每人都有相對側重的一項責任,擔任一個具體的合作角色。一定時間后可以輪換角色,體驗不同的職責要求,提升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組員的培訓主要包括培養合作意識和集體榮譽感,培養互助意識;認真傾聽的習慣;質疑對抗習慣等;培養良好的組織紀律性給學困生更多的學習、答題、匯報、展示的機會,增強他們的信心。
四、建立小組評價機制,保障合作學習質量
評價的原則是尊重、信任、理解學生,引發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培養學生積極、樂觀的學習、做事態度。評價方式包括即時評價,即根據課堂的動態生成進行有針對性的評價;總結評價:小組活動后,教師要及時進行總結評價;管理評價。把小組合作學習情況納入班級管理之中,依據小組整體的表現對小組加分,一周一小結,一月一次大總結,指出優點和不足,評選出最佳小組、最佳組長等,學期結束進行總評。結合管理評價情況可以適當采取獎勵辦法。獎勵盡量做到正向引導,吸引學生。如獎勵不用做家庭作業一天;老師幫他們做一次值日;帶他們做一項游戲,比如踢足球、打雪仗;座位調整中可以優先挑選小組座位;獲得第一名的小組管理下一月的班級日常工作,小組長擔任值日班長,各組員相應管理班級紀律、衛生、學習、文明禮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