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國華
摘? 要:數學在初中階段的學校教育工作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對于學生來說,學習數學并非是積累生活常識、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更與學生的升學有著緊密的聯系,其重要性由此可見一斑。因此,教師必須肩負其教好數學以及引導學生學好數學的重任。但在現實情況之中,很多教師卻受到諸多客觀因素的阻礙,而導致教學工作難以深入推進且收效甚微。那么,身為一名數學教師,應當采用怎樣的教學方法去改變這一現狀,更加優質的呈現教學內容呢?接下來,本文將圍繞這一問題,并根據個人教學經驗以及近年來層出不窮的理論研究成果,結合實際情況,進一步展開論述。
關鍵詞: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教學策略
眾所周知,數學知識具有知識點抽象、邏輯嚴謹的基本特點,而初中學生依然保留并依靠感性、直觀的認知方式與認知習慣去完成學習任務,導致不能快速、高效地吸收、消化教師傳授的知識,使課堂教學效果不佳。鑒于此,教師必須及時地調整教學方法,轉變教學思路,在課堂上,嘗試通過開展趣味教學活動、創設教學情境兩種教學手段,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緊密結合,需要教師在課前做好備課工作,提升課堂質量,以此為數學教學工作帶來新的活力,讓數學課堂充滿生機。
一、創設教學情境,打造生活化課堂
數學知識來源于現實生活,并且經常運用于解決現實生活中出現的實際問題。鑒于此,教師想要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促使學生的成績進一步提升,就需要抓住數學知識的生活性質。為了給學生營造一個富有生活氣息的學習氛圍,可以在課堂上創設一個與現實生活緊密相關,或在現實生活中經常出現的情境,并通過合理的手段將學生引進其中,從而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同時設身處地地思考情境中的數學問題。這樣一來,學生就可以在現實生活與數學知識之間建起一座橋梁,進而將數學知識轉化為能夠應用于現實生活的技能。
例如,教師在執教《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一課的相關內容時。在課堂上,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這樣一個情境:學生A和學生B兩人,各自制作一件手工藝品,學生甲需要4小時,學生乙需要3小時,如果兩人被分配到一個小組中共同完成這件手工藝品,請學生運用一元一次方程的相關知識,計算出合作完成共需要多長時間。為了讓情境更加真實,教師可以組織學生用角色扮演的方式直接參與到情境當中。此后,教師為學生尋找問題的切入點,從而幫助學生更加快速地找到解題方法。這樣一來,學生就能夠更好地掌握本課內容。
二、開展實踐活動,打造趣味性課堂
興趣是學生產生學習行為的內在動力源泉,也是直接影響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非智力因素,更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習主動性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系。鑒于此,教師必須重視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始終把激發學生興趣放在教學工作的第一位。但在傳統教學模式下的數學課堂之中,部分教師并未真正地重視學生的學習興趣,一味地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完成教學任務。由于使用“填鴨式”教學方式打造的“一言堂”雖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輔助學生成績提升,但長此以往,其中包藏的種種弊端勢必會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造成難以逆轉的消極影響,產生適得其反的效果。
在課堂上,教師可以通過趣味實踐活動去提升課堂的趣味性。例如,教師在執教《勾股定理》一課的相關內容時,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制作邊長分別為3厘米、4厘米、5厘米的正方形,將這三個正方形圍成一個三角形,引導學生通過觀察與測量以及計算的方法去發現三個正方形面積之間的關系,從而領悟直角三角形的奧秘。這樣一來,教師將抽象的概念用手工制作的方式可視化,從而起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被充分的激發出來。
三、巧妙提出問題,打造思維型課堂
很多學生由于受到數學抽象晦澀的學科特點影響,認為數學知識非??菰?。很多時候,教師為了去確保學生擁有良好的學習狀態,會在課堂中進行大量的提問,在不知不覺中極大的增加了提問的數量,卻降低了問題的質量。對于學生來說,課堂上大量的時間都在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尋找問題的答案,以防止教師提問到自己時出現回答不上來的尷尬情況。在這樣的教學環境中,學生忙于“應付”教師提出的問題,缺乏靜下心來思考數學知識本質的環境。鑒于此,教師要適當的進行提問,在提高提問質量的同時,注重提升學生對于回答問題的積極性,改變“應付”的現象。
例如,教師在執教《一元二次方程》一課的相關內容時,可以提出難度不同的問題。在課堂上,教師需要先針對課本之中的基礎內容展開教學工作,通過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學生嘗試說出一元二次方程應當如何求解。諸如此類較為基礎的問題,教師可以請班級中的“學困生”回答,使其掌握基礎知識。接下來,教師可以提升提問的難度,包括“如何去分母、括號”“如何移項、合并同類項”等,此類問題難度中等,主要面向班級中的中等生。在提問到品學兼優的優等生時,教師則可以結合問題的具體情境,讓學生說多種切入問題的角度,讓其他學生在聽優等生發言時,學會觸類旁通,從而更好地解決數學問題,掌握數學知識。
總而言之,初中數學教學工作需要教師付出心血,才能取得更好的課堂教學效果,讓學生在今后的學習過程中表現更加出色。
參考文獻:
[1]石磊.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對策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8(30):148.
[2]胡艷華.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初探[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15(07):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