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辰浩
摘要:為了提升學生的聽課效果,教師往往在教學設計中加入課程導入環節來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些教師的課程導入環節設計的簡單,或者只是為了設計課程導入而隨便取材,以至于并沒有收到理想的課程導入效果。“SPT”智慧課堂是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一種教學模式。把“SPT”智慧課堂教學模式與課程導入相結合,設計有效的課程導入,對生物教學具有一定的指導作用。
關鍵詞:課程導入;生物教學;“SPT”智慧課堂模式
一、課程導入研究背景
課程導入已經成為教學環節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是整節課能否成功的關鍵。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如果教師能夠通過富有啟發性的課程導入環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學生對新知識和新問題的學習熱情,那么在接下來的教學環節中就會進行的比較順利。文章探討什么樣的課程導入能夠收到良好的課程效果,對課堂教學的開展具有理論指導意義和實際教學應用的價值。
“SPT”智慧課堂教學模式是適應《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提出“教育信息化1.0”向“教育信息化2.0”時代的轉變,制定的符合學生學習和發展的一種教學模式。“SPT”智慧課堂教學模式具體是指以pad作為技術支撐,實現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之間實時溝通,推進翻轉課堂的實施。從課前、課中和課后三個方面都可以利用pad進行教學和指導。
將“SPT”智慧課堂教學模式與高中生物學科的課程導入環節相結合,設計出有效的課程導入,對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教學都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也為今后“互聯網+教育”的推進提供理論指導意義和實際教學參考。
二、尋找課程導入素材的方法
21世紀是生命科學的世紀,培養學生的生物學核心素養符合當今世界發展的必然趨勢。那么如何尋找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生物學興趣的素材,就成為了實際教學中教師需要思考的問題。
教師可以從生活中的報刊中尋找素材,如發生在我們生活中與生物相關的新聞。越來越多的微信公眾號也推送很多關于生物學研究進展的信息資料,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也會播放一些紀錄片,很多短視頻軟件也有關于生物學相關的短視頻。如果能夠把這些素材合理應用到課程教學中,會有效地提高課堂效率。
三、有效利用課程導入素材的策略
找到的課程導入素材如果不加以歸類,備課時就不能立刻找到所需素材。因此,教師可以在平時就把找到的素材進行建庫,將素材掃描或者按照章節放入分類檔案袋里,這樣想要備某節課時,教師就可以直接在素材庫中選擇素材。
有些教師利用課程導入引出本節課后,就把課程導入擱置在了課前,還有些教師的課程導入與本節課毫無關系或者關系不大,浪費了自己和學生學習的時間。教師如果花費心思去選擇合適的素材,便能夠給課堂效果加分。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書·生物學1(必修)》(以下統稱“必修1”)第1章第1節“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時,教師選擇東北虎林園中的東北虎正在一棵楊樹下休息的圖片或者視頻資料進行課程導入,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同時也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教師提出問題:東北虎和楊樹是由什么構成的?它們的生命活動能離開這個基本結構嗎?你有哪些證據能夠證明你的觀點?這樣的問題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開展接下來的課堂環節。
本節課的內容有細胞學說的建立過程、細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統及生命系統結構層次等。教師在每一部分知識學習后都讓學生回顧課程導入中的問題,根據學過的知識進行思考和回答,培養學生思考問題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課程導入貫穿于整節課,對于這節課而言具有高效性和連貫性。
四、“SPT”智慧課堂教學模式與課程導入相結合
筆者認為,將“SPT”智慧課堂教學模式與課程導入環節有效結合,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教學必修1第5章第4節“光合作用的原理和應用”時,教師在課前制作微課,并布置一些問題和素材讓學生思考,如農民在田地里耕作的圖片到秋天收獲糧食的喜悅,如果讓你去社會實踐,想辦法讓農民增加產量,你會怎么做呢?為什么要這么做呢?試根據光合作用的原理給出理由。教師把微課發送給學生,并布置預習作業。
制作微課目的是提前把課程導入環節發給學生,這樣上課時就可以回顧微課創設的情境,讓學生回答相關問題,學生也會更想了解如何讓農民增加產量?如何利用光合作用的特點增加農作物產量?課程導入后,教師與學生共同探討學習光合作用的原理及影響光合作用因素的內容,學生分別在學習完這兩部分內容后分析并回答課程導入的問題。這樣課程導入與本節課完美結合,并且把“SPT”智慧課堂教學模式應用到課程導入環節,有效提高課堂效率。
“SPT”智慧課堂教學模式在課程導入環節的應用只是智慧課堂模式的一部分,如果把“SPT”智慧課堂教學模式應用于其他課堂環節,對于課堂教學來說還有很多有待挖掘的優勢。
參考文獻:
[1]邱妍.論課程導入在課堂教學中的重要性[J].教育教學論壇,2014(2).
[2]郭軍.“SPT”智慧課堂&翻轉課堂[J].基礎教育論壇(下旬刊),2017(7).
[3]秦佳伸.“SPT”智慧課堂的探索、實踐與發展[J].基礎教育論壇(下旬刊),2017(7).
[4]馬奔,程春雨.“SPT”智慧課堂生物教學模式[J].基礎教育論壇(上旬刊),20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