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智
[摘要]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背景下,高職院校紛紛加大創新創業教育力度。創新創業教育離不開產教融合、校企協同。立足于基于產教融合的跨境電商人才培養,分析了創新創業實訓基地建設的必要性,明確了雙創實訓基地的功能與定位,并從實戰項目、課程體系、考核評價、社會服務四個方面闡述了雙創實訓基地的建設思路。
[關鍵詞]產教融合;跨境電商;創新創業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隨著我國“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國際貿易獲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我國跨境電商的發展呈現出爆發式增長。2019年中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達到10.8萬億元,用戶規模超1.49億,依托跨境電商進行創業也被社會普遍認為是競爭相對較小的藍海,發展前景巨大。但跨境電子商務人才的培養卻很難適應其發展的需要。一方面是由于跨境電子商務發展迅速,人才存量不足,有經驗的跨境電子商務人才更少;另一方面,大多數高校教師在跨境電子商務的課堂教學中,仍以講授理論知識為主,實踐操作性不足,實操過程中普遍使用模擬軟件,缺乏實戰。這使得從事跨境電商行業的畢業生具備的能力與企業實際崗位需求存在很大差異.人才培養與企業需求之間的矛盾日趨顯著,由此導致的人才缺口日益嚴重。
1 基于產教融合建設雙創實訓基地的必要性
在國家大力號召“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背景下,國務院于2018年9月發布了《關于推動創新創業高質量發展打造“雙創”升級版的意見》,針對強化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培訓提出,“把創新創業教育和實踐課程納入高校必修課體系”,“支持高校、職業院校(含技工院校)深化產教融合,引入企業開展生產性實習實訓”。培養創新創業人才已經上升到國家戰略,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和企業升級換代的關鍵力量。
創新創業教育離不開產教融合、校企協同。2019年1月,國務院發布關于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簡稱職教二十條”)的通知,文件中明確提出要推動校企全面加強深度合作:“職業院校應當根據自身特點和人才培養需要,主動與具備條件的企業在人才培養、技術創新、就業創業、社會服務、文化傳承等方面開展合作”。在此背景下,高職院校應與企業深化合作、建立校企協同機制,建設基于產教融合的跨境電商雙創實訓環境,將跨境電商平臺的真實運營環境引入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同時整合各方優勢資源,開展創業指導和培訓,接納大學生實習實訓,提供創業項目孵化的軟硬件支持,為大學生創業提供支撐和服務,促進大學生創業就業,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業實踐能力的復合型跨境電商人才,達到解決跨境電商人才缺口的目的。
2 雙創實訓基地的定位與功能
基于產教融合的跨境電商雙創實訓基地,在為學校培養適應企業需求的跨境電子商務人才的同時,完善課程建設和人才培養體系,從而推進跨境電商領域的學術研究。它一方面是專業技能的教學場所,承擔著跨境電商實踐教學與技能培訓的教學任務,另一方面還是學生跨境電商創新創業孵化基地,所有的項目有著明確的運營目標,具備跨境電商企業特征。
雙創實訓基地的功能主要體現在:首先,滿足電子商務等相關專業項目化實踐教學的需求,立足實際運營的項目開展實戰教學,引導學生完成真實崗位任務提升其核心能力和拓展能力。其次,為學生創新創業提供平臺。通過雙創實訓基地的孵化,70%的學生將成為跨境電商優質就業型人才,被高薪推薦到跨境電商優質企業就業;20%的學生將成為本地企業合伙人,參與企業日常管理運營與利潤分紅;10%的學生將成為創業型人才,由校企合作全力扶持學生創業。再次,承擔1+X證書“教評鑒”工作。雙創實訓基地將實現電子商務、跨境電子商務、商務數據分析等相關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培訓、考核、認定功能,在搭建實訓環境的同時,優化課證融通課程體系,為學生進行I+X證書的培訓及考核創造必要條件。最后,提供相關專業社會服務。雙創實訓基地通過校企合作,與企業簽訂用人計劃,企業提出跨境電商人才需求,學校根據企業的人才需求定向地培養跨境電商人才,使學生的成長符合企業的需求,提高畢業生的就業率;還可以通過遠程在線操作的方式,為企業提供跨境電商服務的同時,檢驗、鍛煉同學們的實際操作能力。
3 基于產教融合的雙創實訓基地建設路徑
3.1 深化校企合作,引入創新創業項目
在雙創實訓基地中引入創新創業項目要基于校企深度合作,營造出融教學、培訓、實訓實戰功能于一體的真實工作環境,實現生產與教學相結合、實訓與工作相結合,學習與創新相結合。
創新創業項目是基于主流跨境電商B2C、B2B平臺(速賣通、亞馬遜、阿里巴巴等)的實戰項目,由企業提供真實賬號、貨源、供應鏈,指導學生運營真實店鋪。在實戰項目中根據企業崗位群劃分成不同的項目小組,包括跨境平臺運營組、跨境平面設計組、跨境客服售后組、跨境數據分析組、跨境倉儲運轉組、海外新媒體策劃組等,每個小組由企業導師和學生小組長負責,校內教師和企業導師共同為學生布置項目任務,任務內容如下表所示:
創新創業項目通過實戰教學、場景式教學等多種方式來呈現,將專業知識體系模塊化,使學生在沉浸式的環境中掌握跨境電子商務崗位知識與技能,實現精準就業,孵化出優秀的創業型人才。
3.2 構建融合創新創業教育的課程體系
利用雙創實訓基地的企業資源,借助認知實習、專業技能實習、綜合實訓、企業頂崗實習等平臺,在公共通識課、專業理論課、實訓實戰課中融入創新創業教育,實現創新創業教育與人才培養、課程體系、教學內容的有效結合。
在公共通識課程中,以講座或第二課堂的方式嵌入《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創意、創新、創業教育》《SIYB創業培訓》課程,普及學生的創業知識、增強創業意識;在專業理論課程中,依托認知實習、專業技能實習、學長講壇、企業家講座,利用雙創實訓基地中的企業和平臺資源融人創業教育,提升學生的就業能力與創新精神;在實訓實戰課程中,以綜合實訓、頂崗實習、創業實戰的方式,強化學生自主創業能力的培養,挑選創新意識強的學生積極參加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形成創業團隊,打造就業明星。
3.3 考核評價多元化,促進個性化人才培養和精準就業
為實現個性化人才培養和精準就業,雙創實訓基地在校內教師、企業導師實施考核評價的基礎上,利用大數據職業畫像系統,形成多元考核評價體系,更加科學地檢驗學生掌握的技能與知識點,幫助企業培養所需的優秀人才。
雙創實訓基地的人才培養模式中,實訓實戰課以校企共同教學的模式進行。學校教師和企業導師共同發布任務,針對學生的任務完成情況給與綜合考核評價,同時大數據職業畫像系統將跟蹤學生的學習過程。該系統從通過9個實踐指標(選品優化分析能力、運營規劃及執行力、視覺營銷能力、爆款打造能力、平臺規則有效使用力、站內及站外推廣工具使用規劃力、促銷活動規劃和執行力、團隊管理能力)和4個心理指標(情商、軟能力、人格特征、職業方向)得出的數據形成學生專屬職業畫像,以此來衡量每位學生的綜合成績。根據職業畫像報告反饋成果,學生可以直觀了解自己的優勢和劣勢,有針對性地進行學習與提高,增強自身的就業競爭力。
結合學校教師、企業導師和大數據職業畫像系統的多元考核評價方式,能對專業課程設置和實踐教學效果進行綜合評估,從而實現實戰教學和創新創業教育的精準化、科學化與規范化,全面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3.4 提供社會服務,助力本地產業轉型升級
雙創實訓基地在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各項活動的同時,將組織學生開展相關社會服務,并對接政府有關創新創業的優惠扶持政策,助力本地產業轉型升級。
在《關于促進“互聯網+”發展若干政策》《關于支持百萬大學生留漢創業就業的若干政策措施》等國家與地方關于高校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相關政策引領下,雙創實訓基地通過整合各方優質資源、搭建校企合作平臺,與本地電商企業簽訂用人計劃,學校根據企業的人才需求定向地培養跨境電商人才,提高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提高畢業生的就業率。此外還可以聯合電商產業園、電商企業,提供企業外包業務給學生進行業務實踐,以遠程在線操作的方式,為企業提供跨境電商平臺代運營、跨境電商美工設計、海外新媒體文案設計、短視頻制作、海外新媒體矩陣運營、國外客戶接待等服務,在檢驗鍛煉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同時,助力企業轉型,促進區域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
[1]黃瓊,劉忠,馬文斌.產教融合視域下的實驗室建設新思路[J].教育教學論壇,2017(23).
[2]王漢榮.校企協同育人視角下高職跨境電商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探索與實踐[J].沙洲職業工學院學報,2016(09).
[3]于兆勤.創新創業訓練與孵化基地建設探索與實踐[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9(05).
[4]吳國華.基于校企合作的電子商務創業實訓基地研究——以山東經貿職業學院為例[J].電子商務,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