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遠松
摘要:受今年特殊國際經濟形勢影響,企業發展面臨新的挑戰。物流運輸作為企業經濟發展的命脈,如何探尋自身物流成本的控制方法,提升企業財務管理水平和經濟效益是當前企業發展所面臨的首要問題。文章以供應鏈為視角探究了當前企業在物流成本管理方面的優勢和不足,并提出相應的成本管理控制策略。
關鍵詞:供應鏈;物流管理;成本控制
物流運輸是企業發展的經濟命脈,對于企業的健康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企業物流本身具有一定的綜合性和特殊性,所以對于企業物流管理應從整體入手,立足于企業經營者的主體位置,創新供應鏈上下游企業經營模式,科學合理的進行物流成本控制管理,可以有助于物流成本的控制與降低,最終為企業發展提供更強勁的動力。
一、供應鏈模式對于企業物流成本管理的優勢
首先是能有效把控企業物流成本。站在供應鏈角度上著手分析、觀察,企業物流成本主要體現在這幾個方面,企業會計核算中提供的其他支出、企業物流活動費用支出。另外,還會涉及產品分銷商和原料供應商,多數企業為提高自身經濟效益,讓經營實體、價值變化間的支出數額變得更加明確,最終更加全面、更加精準地控制物流成本。其次是可以分攤效益和費用。企業在生產中采用分工協作模式,能讓運營中的一些活動在落實中產生供應鏈節點同成本、效益間的配比不均衡現象,只有重點評價供應鏈層面的物流成本,才能有效分攤渠道成員的收益及成本,并有效激勵企業運營中的不同節點。站在供應鏈位置上,便于更加順利開展市場活動,并更加富含科學性和全局性。第三是增強內部物流管理的能力。從全局性角度分析整個企業的供應鏈物流成本,協調分銷商、供應商、顧客和運輸者之間的關系,進而將物流作業鏈條無縫式管理模式落到實處,這樣不僅使得供應鏈競爭力得到有效提高,還能顯著提高企業物流管理水平。
二、供應鏈模式對于企業物流成本管理的不足
就目前而言,在企業物流成本管理中,還存在成本過高的問題,有的企業還沒有從供應鏈的視角對物流成本管控進行綜合考慮,很容易引起單向物流成本不一的狀況。很多企業在實際經營中,存在與物流成本相對應的具體成本費用記錄不真實的情況,同時在供應鏈視角下,企業很容易忽略物流成本管控,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物流成本管理難度。在實際中,物流成本管理模式會對企業物流成本管控效果帶來極大影響。而當前很多企業的物流成本管理模式都是沿用過去的管理方式,缺乏系統、完善的相關物流成本管控機制,導致企業物流成本管控全面性不強。另外,在當前企業的物流成本管理活動中,大多是以分散式管控為主,無法實現企業物力資源最大化的問題,會造成庫存、運輸等資源浪費,最終削弱了企業經營效益,影響到企業的良好發展。
三、供應鏈視角下的企業物流成本管理控制對策
(一)完善基于供應鏈的物流倉儲平臺搭建
為有效降低物流成本,企業可以選擇完善基于供應鏈的物流倉儲平臺搭建,具體而言,需要企業管理者關注三方面內容:一是完善供應鏈下的物流資金結算機制。這是指,在供應商或廠商、制造商及經銷商間的物資流動,供應鏈各方可以進一步提升物流資金的結算效率,通過非銀行金融機構支付、第三方支付等支付手段,為企業物流運轉提供穩定的資金支持,最終降低因賬款結算不及時導致的成本浪費、違約損失。比如,供應鏈各方成立相應的金融財務公司。二是強化區域倉儲中心的職能發揮。盡管部分企業為控制物流成本成立了區域倉儲中心,但是其成本控制效益并未得到真實發揮。也就是說,區域倉儲中心需要進一步提高供應鏈內的物流協調能力,通過物流、業務信息融合平臺的搭建,對貿易信息實施及時的處理,最終確保企業物流效率的提升、物流成本的降低。三是企業要加強供應鏈下的物流倉儲平臺共享。這是指,企業可以與供應鏈各方的廠商、經銷商形成倉儲共享,通過既定信用協議、既定規則的達成,對庫存產品實施更加高效的物流運轉,同時避免重復性物流活動,最終確保企業物流成本有效降低。
(二)利用先進的物流管控方法
首先,可以采取供應鏈配送模式及延遲策略,庫存成本、運輸成本是構成物流運輸總成本的主要因素,利用共同配送模式,可以實現對運輸成本的合理控制,同時也能在極大程度上提高物流服務水平。同時實施共同配送模式后,物流運輸所需要的車輛、路線是相同的,能實現整個運輸活動的統一管控,能顯著提升物流運輸資源的利用率,也能做到物流資源的網絡聚集效應體現,延伸了增值業務,拓展了市場范圍。其次,對物流資源進行優化整合,企業應該在集成化的供應鏈物流體系建設中,實現倉儲、配送、運輸、信息等環節全面整合,強化各部門利益協調,提高整體集約水平,滿足物流一體化需求,高效配置及利用社會物流資源。企業需要進一步加強內部資源的整合,加強資本集中,實現規模效應,統合分散的物流企業,實現物流資源的集中化處理,充分發揮出集體的優勢,以此保證企業良好發展,另外,企業還需要做到配套服務、相關設施等共享,以此將物流成本控制在相應范圍內。最后,企業還需要建立相應的供應鏈信息系統平臺,信息管理系統對物流企業的服務水平具有一定保障作用,同時也為實現供應鏈企業信息共享目標的主要方法。
(三)加強供應鏈節點中的企業合作
針對部分企業開展國際業務的需求,企業管理者需要強化第三方物流成本的控制與降低,具體而言,需要關注兩方面內容:一方面,要加強物流成本控制的系統性。由于國際貿易業務的物流環節復雜,因而對其采用的成本控制方法需要具備全面性的,包括對信息化供應鏈成本控制機制、物流費用分攤機制等方法的混合運用,以實現國際物流成本的有效控制。另一方面,企業需要合理選擇第三方物流。這需要企業在開展國際業務時強化第三方物流服務選擇的博弈機制,應當更傾向于選擇物流服務水平高、物流運轉效率高的第三方物流企業,同時適當考慮成本高低,通過企業物流效率的提高來提升企業經濟效益,最終實現效益與成本拉開距離。比如,以國際業務為主的企業可以選擇搭建國際物流成本核算平臺,從企業和第三方物流企業的層面開展成本核算工作,最終為企業篩選出物流成本低、物流效率高的第三方物流服務。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企業要想尋求物流成本的有效降低,需要進一步研究探討自身物流成本的現狀及障礙,通過完善基于供應鏈的物流倉儲平臺搭建、基于供應鏈環節優化成本分類核算等對策,在供應鏈視角下實現企業物流成本的有力控制和監督,最終為企業提升綜合效益而服務。
參考文獻:
[1]?? 曾珂,趙洪進.電子商務環境下基于供應鏈視角的企業成本控制研究[J].電子商務.2019(11)
[2]?? 胡瓔芳.基于供應鏈的貿易企業物流成本控制芻議[J].知識經濟.2019(33)
[3]?? 呂宗霖.供應鏈視角下的企業物流成本控制解析[J].中國市場.2019(24)
[4]?? 薛海.基于供應鏈系統下的企業物流管理研究[J].科技經濟市場.2018(05)
[5]?? 杜聰.基于供應鏈視角的物流企業成本控制研究[J].河北企業.20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