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玲
摘要:小學生語文厭學問題會影響學生語文學習質量與核心素養培養,小學語文教師應對此予以高度重視。本文緊密結合筆者實際教學經驗,分析小學生語文厭學因素,并針對小學生現存語文厭學問題,提出幾點切實可行的問題解決對策,希望可以在業內展開有效交流,以促進小學語文教學水平得到提升。
關鍵詞:小學生;語文;厭學因素;解決對策
語文學科在小學教學階段占有基礎地位?,F階段,小學生語文學科厭學、學習興趣低下的問題依然普遍存在,這會讓小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提高、學生未來綜合發展受到不利影響,探究小學生語文厭學因素及對策對此類問題解決具有重要意義。
一、小學生語文厭學因素分析
(一)學習資源單一
語文學習資源單一是小學生產生語文學科厭學問題的主要因素?,F階段,部分教師采用的教學資源僅為小學語文教材,而教材內容較為有限,教師反復帶著學生去“啃書本”時,可能會讓學生的探究熱情受到影響,降低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
(二)傳統思想影響
語文學科具有悠久的發展歷程,語文學習思想也得到了千年傳承,但就目前來看,一些思想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導致學生產生語文厭學問題。例如,“囊螢映雪”“三更燈火五更雞”“頭懸梁,錐刺股”等蘊含的“苦學”思想,雖然為學生強調了要克服學習苦難,養成勤奮學習的態度,但一味強調卻可能降低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讓部分學生認為學習語文是一件苦差事。
(三)教學手段低效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手段低效問題依然普遍存在,當前,部分小學語文教師所采取的教學方法依然為灌輸式教學法,片面強調知識講解。這會讓學生的學習興趣受到不利影響,導致其產生厭學情緒,并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與學習質量。
二、小學生語文厭學問題解決對策
(一)挖掘拓展教學資源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為解決學生厭學問題,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小學語文教師應積極拓展教學資源,為教學活動高質量開展提供支撐。首先,小學語文教師應提高教學內容的吸引性。一方面,教師應全面觀察學生的行為方式、心理特點,另一方面,教師應分析課文主題與文本特點,明確教學內容和學生特點契合之處;其次,小學語文教師應提高教學內容的鮮明性,對文本中的驚奇、懸念、幽默因素予以挖掘,在教學中強調此類因素,提高教學趣味性;最后,小學語文教師應積極拓展、延伸文本教學內容。小學語文教材所選擇文本多為節選內容、刪減內容,可能會讓文本內容豐富性受到影響,小學語文教師通過在課堂教學中引入原著拓展內容、作者背景介紹內容,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例如,在《少年閏土》的教學中,小學語文教師就可以為學生拓展魯迅先生寫的《故鄉》小說內容,以故事的其他內容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小學語文教師應采用多種方法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意識水平,改變傳統“苦學”觀念對學生造成的不利影響。首先,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為學生留出自主學習的時間、空間;其次,小學語文教師應為學生挑選合適的課外閱讀文本,并教授學生閱讀工具的使用方法與閱讀方法,讓學生的閱讀過程變得更為有趣;再次,小學語文教師應改變傳統灌輸式教學方式,讓學生改變傳統死記硬背的學習方法,與此同時,教師應重點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及思維品質,讓學生體驗語文學習的樂趣;最后,小學語文教師應告知學生語文學習對于個人成長的重要意義,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動機。
(三)優化教學方法體系
優化教學方法體系可以提升語文教學流程調控水平,可以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率。首先,小學語文教師可以采用多樣的課堂導入方法,如創設情境導入、猜謎語導人、故事導入、經驗導人等。例如,在《麻雀》的教學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就可以為學生創設生活情境,喚醒學生現實生活中有關麻雀的經驗;其次,小學語文教師可以采用多元教學法,如講授教學法、實物直觀展示教學法、多媒體教學法、合作學習法等。例如,在《草原》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直觀展示草原壯闊景象,吸引學生的學習注意力;再次,小學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學生的學習參與性。例如,組織學生對一些行文優美的課本開展“開火車”式集體誦讀活動,可以提高學生的參與度;最后,小學語文教師應采用合理的評價方法,在傳統終結性評價的同時開展過程性評價活動,組織學生進行自身評價、互相評價,可以保證評價效果,以利用教學評價優化語文教學策略,保證學生的學習信心。
三、結語
綜上所述,學習資源單一、傳統思想影響、教學手段低效因素可能會讓小學生產生語文厭學問題,小學語文教師通過挖掘拓展教學資源、促進學生自主學習以及優化教學方法體系的主要策略,可以讓現存問題得到有效解決,以提高小學生語文學科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促進學生未來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