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雪芹
【內容摘要】隨著教育事業的發展,教學的重點已經由傳授知識轉變為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當前教學面臨著極大的挑戰。語文是初中階段一門重要學科,通過初中語文教學,不僅能夠傳授學生語文知識,還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極大的豐富學生的情感。為了能夠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初中語文教師需要創新教學方式,轉變教學觀念,創設更加高效的教學課堂。
【關鍵詞】初中語文 核心素養 課堂教學 改革創新
傳統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由于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過于注重進行知識的傳授,忽視了學生的獨立思考,阻礙了學生思維的發展以及健康的成長,不利于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提升。因此,筆者探索出初中語文核心素養與課堂教學改革創新的策略。
一、結合教學內容創設教學情境,活躍課堂教學氛圍
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想要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創設教學情境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手段,它能夠有效活躍課堂教學的氛圍。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學習能力創設出相應的教學情境進行教學,這樣不僅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有助于實現教學目標。
例如,在教學《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時,教師通過對古詩內容的了解,結合其中詩句以及作者創作時的背景提出相應的問題,比如,作者為什么稱巴山楚水為凄涼地?棄身之后作者有什么樣的心境?這樣能夠激發學生對問題的思考,在此基礎上,教師讓學生閉上眼睛設定自己化身為劉禹錫,在荒涼之地被貶生活20余年,忍受著惡劣的環境和貶謫的悲涼落寞,從而創設出相應的情境,讓學生深入的感受到作者當時的凄涼,同時也能夠對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更加深入的思考,這樣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蚊子和獅子》是一篇著名的寓言,可以借助話劇的形式構建情境。兩個同學分別扮演蚊子和獅子,他們頭戴動物頭像,表演的時候隨著劇情的發展做出吹喇叭和抓咬的動作,先是用驕傲的語氣示威獅子:我不怕你,你也并不比我強。要說不是這樣,你到底有什么力量呢?是用爪子抓,牙齒咬嗎?女人同男人打架,也會這么干。我比你強得多。你要是愿意,我們不妨較量較量吧!在被蜘蛛網粘住以后同學們又模仿蚊子耷拉著頭,露出沮喪的表情,無精打采的低聲嘆息:我同最強大的動物都戰勝過,不料被這小小的蜘蛛消滅了。這個話劇包羅廣泛,化妝、動作、語言、語氣、表情,無不把學生帶入到了寓言的情境當中,掌握“不可以驕傲自大的哲學寓意”的學習目標也就很容易達成了。
吳伯簫的《燈籠》抒寫了關于燈籠的一些記憶,從不同側面表達了對于自己乃至整個中華民族的重要意義。為了更好的效果,導入環節,教師可以手提燈籠走進課堂,學生的眼前定會一亮,再指著紅彤彤的燈籠告訴他們課文中寫了很多的燈籠的故事,學生不認真讀課文都難。
二、創新教學方法,拓寬教學內容
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需要改進傳統教學方法,要找到適合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并積極拓展教學內容,這樣有助于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比如教師可以應用多媒體設備進行教學,多媒體形式多樣,圖片、視頻、音頻、歌曲、畫面都有所涉及,能夠將抽象的內容直觀的呈現在學生面前,能夠加深學生的理解和認知,促使學生能夠感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進而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學習小說《智取生辰綱》時,教師可以搜集電視劇《水滸傳》中這一部分情節,通過演員活靈活現的表演畫面,學生真實見到吳用一方設計下藥奪得生辰綱的全過程,也感受到楊志的暴躁急功近利。不僅能夠加強學生的直觀感受,還能夠從中學習到知識點,即拓寬了學生的視野,還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聽朗誦音頻也有不錯的效果?!短一ㄔ从洝纷鳛榻浀涞奈难晕钠苛鱾魃鯊V,但是學生學起來枯燥無味,可以找來網上經典的朗誦,變成有聲語言。比如“中小學語文示范誦讀庫”的朗讀者都是受過專業訓練,讀音標準,抑揚頓挫,情感真摯飽滿,《桃花源記》被他們演繹的美輪美奐。學生聽完也禁不住感嘆:老師文言文的語言好美啊,您總說音韻美內容美,可真是的!
又比如教師讓學者“走進課堂”?!督浀湓伭鱾鳌酚幸黄谑恰蛾P雎》,歌唱者是仇海平,他帶著他的留學生,把《關雎》娓娓唱來,接著康震對詩歌還進行鑒賞。前者是河北師范大學中文系留學生院的教授,后者是北師大中文系的教授,學者的職業和身份決定了他們的權威性,讓詩歌的闡釋生動而有深度,學生有了眼前一亮的感覺。再加上優美的旋律,留學生的熱愛,學生興致盎然,潛移默化中不僅理解了詩歌,還知道了原來詩經的內涵和中華文明的輝煌,讓學生走向更廣袤世界。這樣層層深入的感悟,和教師本人加課件的效果是天壤之別。
還比如讓學生接觸微課。微課作為網絡時代新興的教學方式現在很是流行。尤其是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期間是網絡授課,學生大多是聽自己的任課教師直播,教師一邊放課件一邊講解,難免枯燥無味。其實非常時期間,國家開設了“國家中小學網絡云平臺”,免費提供微課,授課者都是全國名師,專家們業務精湛,循循善誘,教學內容也是獨到而精準。講授名著《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時候,需要分析小說情節,我就是把微課借鑒過來,把播放給學生,起到一目了然的效果。
三、積極轉變教學觀念,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新課改實行以后,教師需要及時轉變傳統教學觀念,在傳授學生基礎知識的基礎上要進行適當的拓展延伸,為此,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拓展教學知識,這樣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還有助于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
可以用講故事的方式。在教學《天上的街市》時,不僅僅局限于對詩歌內容和藝術特色的解析。在課前教師講了郭沫若憑借一副對聯來勉勵年輕人的事情導入,這樣不僅能夠豐富教學的內容,同時也能夠加深學生對作者的了解,識記下來作家常識,這樣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把語文的學習和社會生活相聯系也是不錯的方法。我們知道2020年清明節是一個特殊的節日。上午10點,為表達全國各族人民對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斗爭犧牲烈士和逝世同胞的深切哀悼,全國人民默哀3分鐘,汽車、火車、艦船鳴笛,防空警報鳴響,全國和駐外使領館下半旗志哀,全國停止公共娛樂活動。清明假期之后第一天,正好學習聞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講演》,分析完李公樸先生的愛國之情之后,順勢我播放了上述全國降半旗舉國靜立默哀的“新聞聯播”片段,引導學生放眼更加廣闊的社會場景,把神圣的愛國情懷變的可觀可感,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可以樹立生活中處處有語文的理念,善于尋找教學的場所。以往的課堂教學都是班級教學制,學生在課堂當中完成聽課作業閱讀作文等學習。地點的固定,課桌的束縛,讓學生的學習單一而無趣。其實完全可以多種途徑,比如校區、家庭、公園、博物館、圖書館、網絡等等,總之語文無處不在。
以《記承天寺夜游》為例。學完之后,開展了《一蓑風雨任平生-關于蘇軾的研究》的語文拓展學習課程。學生走進圖書館,搜集網絡,查找到了蘇軾的生平經歷和文學代表作;在學校的宣傳欄上發現蘇軾“立志識遍天下字,發奮讀盡人間書,”的對聯;走進辦公室請教教師立即了蘇軾的思想;在繪畫和書法班,繪制《墨竹圖》和書寫《黃州寒食帖》書法作品;還有同學了解到蘇軾和東坡肉的故事,在廚房做了一碗熱騰騰的紅燒肉!將語文的學習外延擴展,延伸到各個場所,各個角落,學生動手動腦,不再是被動的聽和記,興趣盎然,熱情高漲。
綜上所述,新課改實行以后,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不僅要創新教學方式,還要及時轉變教學觀念,要為學生營造出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發現不同場合的語文知識,這樣才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才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楊鋒.初中語文課堂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教學探索[J].學周刊,2018(15):99-100.
[2]賴曉輝.基于核心素養下的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策略[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15(8):103.
[3]范慶萍.落實語文核心素養,創新課堂教學方式[J].中學課程資源,2018(11):47-48.
(作者單位:河北邢臺市第十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