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婷 張立穎 張 晶
(滄州職業技術學院 河北·滄州 061001)
近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高度重視的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隨著信息化教學手段與思想政治理論課深度融合,在線思政課成為立德樹人的重要平臺。與傳統課堂教學相比,在線課程有著無可比擬的優勢,如開放性、共享性、交互性、協調性和多元性,在線學習的這些特點貼近當代大學生的學習方式和生活習慣,容易被接納和喜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思想政治工作的傳統優勢要繼承,同時要與新媒體新技術高度融合,增強吸引力和時代感。這為優化思想政治理論課在線教學,打造線上金課指明了發展方向。
近年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在線課程發展勢頭迅猛,但在實踐中也產生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其中比較突出的是教學實效性不強,學生參與度不高,教學設計存在與學生需求脫節等問題。具體表現為,隨著學習時間的推移,學生對在線思政課逐漸失去興趣,不再觀看線上資源、敷衍應付甚至退出課程放棄學習,嚴重影響了在線思政課的教學實效。通過對在線思政課教學問卷調查和學生座談,大部分學生認為在線思政課資料翔實、內容豐富,但理論性較強,有些原理知識枯燥乏味,教學互動生硬,不能滿足學習需求。優化在線思政課教學設計,使學生想學、愛學、真學、學會,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在線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設計作為線上教學的系統計劃,應從教學分析入手,對授課內容在教材中的定位、作用進行分析。通過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以及前置學習基本情況的了解,呈現教學重點與難點。有針對性的通過線上教學直擊重點,解決難點,完成教學目標。課程單元的設計應以教學分析為基礎,結合學情分析,擬定教學策略,確定教學方法,組織線上教學各環節,將課程的框架搭建完成。
優質在線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設計應具備如下特征:第一,教學內容的選取應注重學生的專業,依據人才培養方案對教學素材進行篩選。還要關注學情,選取學生感興趣、時效性強的教學內容,使學生在線上學習過程中,研究解決社會生活和個人生活中出現的新情況和新問題。第二,突出在線教學的優勢,最大限度發揮信息化技術給思政課教學帶來的便捷。運用學習平臺多元化互動方式,實現多種策略組織教學,使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第三,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在線教學實踐,通過互聯網的便捷條件,模擬傳統課堂上無法實現的思想政治教育實踐。第四,學生能通過線上教學掌握新的學習方法,明確在線學習目標和任務,理解如何通過每個教學環節的安排完成學習任務,完成知識、能力、素質的三維教學目標。

圖1
“家庭美德”教學環節屬于學前教育專業“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本次課程是道德教育中的“家庭美德”部分,所需學時2 學時(如圖1),授課對象為學前教育專業一年級學生。知識方面,學生存在能學習而深度不足,能思考而悟情尚淺,能體會而知易行難的特點。根據學情分析,確定在線教學的三維目標。知識目標為“理解家庭、愛情、婚姻基本概念和家庭美德的具體內容”,能力目標為“正確處理戀愛中的問題”,情感目標為“逐步樹立正確的戀愛觀和家庭觀,初具家國情懷”。并確定在線教學重點為“‘注重家庭、家教、家風’的深刻意義,掌握家庭美德的具體內容”,預判教學難點為“正確處理戀愛中出現的問題”。
根據學情分析,采用有針對性的在線教學策略。針對學生能學習而深度不足的特點,采用在線任務驅動法,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深化對概念、原理的理解。針對學生能思考而悟情尚淺的特點,采用在線案例分析法,加強學生的在線情感體驗,促進知識的內化生成。針對學生能體會而知易行難的特點,采用在線角色體驗法,使學生通過團隊協作,解決教學難點,促進知行轉化。整個教學活動分為課前、課中、課后三個階段,全過程運用“導—學—思—踐—悟—練”六環節的教學設計法。
課前教學設計部分,教師在課程平臺上發布三項預習任務。任務一:欣賞歌曲視頻《家和萬事興》,完成在線討論“最打動你的一句歌詞是什么?”任務二:分小組拍攝以“戀愛的煩惱”為主題的情景劇,并將作品上傳學習通平臺。任務三:觀看各小組作品,為喜愛的作品點贊,并通過投票選出最喜愛一個作品。課前任務難度適中,為后續學習做好準備。
課中教學設計部分,細為“導—學—思—踐—悟—練”六環節。
“導”即課堂導學,引導學生回顧舊識,展示課前獲得投票最多的歌詞,圍繞“家和萬事興”主題提出問題“使家庭和睦的‘法寶’究竟是什么?”帶著問題向新課過渡,學生通過回答問題進入教學情境。
“學”即新知學習,運用在線微課向學生講授本節相關概念“愛情、婚姻、家庭的內涵”。針對學生能學習而深度不足的特點,教師從生活實際出發,通過在線群聊引導學生列舉錯置愛情、婚姻、家庭引發的嚴重后果,教師進行總結并深化對概念的理解并明確三者的關系“愛情是婚姻的基礎,婚姻是組成家庭的前提”,學生通過微課程學習和在線群聊,學習知識點和概念之間的關系,完成本課的知識目標。
“思”即深入思考。針對學生能思考而悟情尚淺的特點,引導學生觀看在線視頻《家風的故事》,通過真實生動的家庭故事展現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風傳承的必要性,注重家庭、家教、家風的重要性。視頻觀看結束后,運用在線投票、問卷的互動方式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引導學生將家庭的前途命運與國家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引導學生家國情懷的初步生成,完成本小節情感目標。
“踐”即在線角色體驗。針對學生能體會而知易行難的問題,將學生自制情景劇的內容巧妙結合教學難點,觀看學生作品的過程容易營造歡樂融洽的課堂氣氛,達到學生自評互評過程中,潛移默化的將知識點融入對問題的思考中,引導學生走出戀愛誤區,掌握正確處理情感問題的方法,樹立正確的戀愛觀,完成本小節能力目標。
“悟”即學有所悟,以在線熱播家庭劇《都挺好》的人物關系微話題,引導學生展開討論,通過劇中人物的家庭矛盾的從積累到激化,從爆發到冷靜再到妥善解決,體會“家庭美德”正是家庭和睦的“法寶”,回答課前預設問題,使學生學有所悟,深刻體會樹立正確的家庭觀的重要意義,完成教學的情感目標。
“練”即隨堂練習,教師發布在線分組任務“即興演講‘讓家庭美德呵護幼兒心靈’”。學生分小組準備,每小組選出一名代表總結發言,學生小組間評價,選出最優的演講小組。這一部分設計充分體現學前教育專業的需求,模擬學前教育教師工作中的情景,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未來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實現知行轉化,進一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線課中部分的最后一環節是課堂小結,教師繪制思維導圖,實現學生對整個教學過程的回顧,加深印象。
課后教學設計部分,學生完成教師布置的課后任務。課后任務分為兩部分,分別為基本任務和拓展任務。基本任務為本次教學單元的在線練習和下一教學單元的預習任務,全體學生都要完成。拓展任務為“幼兒園家校共建現狀”為主題的在線社會調查,學生結為小組,自愿完成并獲得額外加分。本部分的多元化任務體現梯度化教學設計,立足學生專業,服務未來崗位需求。
教學反思是在線教學設計的重要環節,預判教學中哪一個環節出現問題,做好備用計劃。首先,對在線教學設計的特色進行總結:本次教學設計的全過程重視以學生為中心,引入了在線角色體驗法,可有效提高在線課堂的活躍度。同時,設計各個環節服務于學前教育專業需求,重視學生職業素養的養成教育。靈活運用信息化教學手段,有效提高了在線課堂實效性。采用多元化評價,更科學、客觀地檢驗了學生的學習成果。其次,對教學設計進行反思診改:在線教學設計中,主要問題成因在于運用網絡教學的時間較短,數據資源對教學的支撐不足。今后要加強數據分析,優化課程資源,逐步自建優質在線教學資源庫,進而產生有力數據支持,便于教師緊跟學情,調整教學策略,提升人才培養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