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燕
摘 ? 要: 現階段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及對人才的需求和要求越來越高,教學問題受到高度關注和重視,政府開始對當下教育教學開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給予極大的關注。伴隨著新一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在學校的不斷深入,高中地理教學自然發生了不小的改變。本文對此進行探索和分析,對高中地理教學的平穩進行提供幫助。
關鍵詞: 高中地理教育 ? 生活化教學 ? 教學方法
高中地理教育的地理知識點的日常化與最新的基礎教學課程改革相吻合,以學生了解的日常生活教育為推動力,使高中生開始自發思考和探究,提高自我學習能力和探索能力。對近幾年地理高考題目進行分析,很容易看出,日常化同樣是高中地理知識點的考查重點,高中生對于地理知識點的使用能力在與日常生活聯系的考試題中得以體現,而不僅僅是簡單的對于高中地理知識點的測驗。高中教育中的地理知識日常化,可以幫助學生提高地理成績。
一、高中地理教育中地理知識日常化的重要意義
地理知識日常化,在地理教育和日常生活中架起了橋梁。從高中地理知識來看,較為抽象是高中地理知識的特點,一些學生在地理知識的理解和學習上存在障礙。之前舊高中地理教育方法使灌輸式教育模式成了主要方法,使一些高中生死記硬背地理知識,如果復習和運用不能時常進行,就會造成學生知識掌握不充分,對于知識理論體系比較混亂,不能形成一套知識理論體系。在日常化后的高中地理教育中,將高中生所熟悉的日常生活作為切入點,使原本晦澀難懂的知識變得簡單易懂,這樣高中生更容易理解和吸收這些知識[1](145-146),并且在日常生活和學習過程中更加頻繁地運用這些知識。此外,隨著新一輪教育課程改革在各個學校的開展和深入,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得到了全面的體現,使教學活動的中心轉移到了學生的日常中心[2](181-182)。
二、高中地理教育現階段的情況
我國的教育事業伴隨著社會經濟的蓬勃發展而不斷發展,高中地理知識點的日常化已經形成了趨勢化的發展模式。將高中地理教育與大眾熟悉的日常生活相結合,使知識得以日常化,再把高中地理課本上的知識點教授給學生,使中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和吸收更加容易。從高中地理教育的實際情況來看,現在是新教學模式取代舊教學模式的時期,同時,一些高中地理老師已經適應并習慣了以前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并且新的教學觀念還在更新過程中,仍處于不成熟階段,存在一些問題還沒有解決。
1.舊的教育方法與新的教育理念之間存在矛盾。
現如今,幾乎全部的高中地理老師已經習慣于用舊的教育方法開展教學。一些老師很難快速接受新興的教育理念,使部分老師與新興的高中地理知識點日常化教育方法之間產生了矛盾,成為高中地理知識點日常化推進的道路上的一塊絆腳石。因為地域經濟差異等一系列因素使教學事業的發展在各個地區發現不平衡,高中地理知識點日常化教育方法的推廣反映了這個問題,相比較而言,在經濟條件相對更好的城市,思想開放的高中地理教師,先進的教育設備,使高中地理知識點日常化教學方法更容易被接受,能參與到現實教學過程中。但是在一些經濟欠發達或不發達的地方,思想傳統理念陳舊不易改變教育方法的老師,狹窄的信息傳播渠道,讓高中地理知識點日常化教育方法的推廣難上加難。
2.不重視高中地理知識點日常化教學方法。
高中階段,高考給學生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并且以前的教學觀念深深地影響著一部分高中地理老師,在教授地理過程中給予提高成績過多的重視,然而學生對于地理知識的運用能力沒有得到提高,不重視將高中地理知識點日常化。這些地理老師認為為讓學生更好地明白和吸收這些知識,重點講解書本上的知識點是唯一的途徑。但是青少年已經形成了獨立的思維模式,這樣枯燥無聊的教學方法只會讓學生的學習興趣喪失。這種現象的發生要求高中地理老師改變授課方法,高度重視高中地理教育中的知識點日常化,通過日常化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對地理學科的興趣,提高教學質量。
三、使高中地理知識日常化的方法
1.用常識加強高中地理知識點的日常化。
高中地理教學中涉及的知識,大部分都可以放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學習、復習和體驗,只有在日常生活中感受的地理知識,才能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認知、理解和記憶。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善于運用日常生活幫助學生對地理知識進行深入學習和掌握。教師應確保運用的日常生活內容切實符合學生的認知,同時是學生身邊切實存在且經常可見的,生活常識在高中地理知識教學過程中的合理運用,能夠實現教學目標,與學生的認知切實相符。為了促使高中地理教育知識的日常化,一個極佳且有效的方法是將常識和知識結合起來,提高高中生的學習效率。比如:可帶領學生將常識融入學習中,以便更好地吸收知識,讓學生帶著興趣學,積極主動地去學。
例如:在《分析判斷氣候類型》這一課知識內容學習過程中,老師可以在講解南北氣候差異和特點的基礎上讓學生根據課本上氣候類型劃分的基本原則,對自己所在地區的氣候進行判斷,這樣教學不僅符合學生的實際能力,而且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在學習了基礎知識的同時,又對家鄉的氣候有了進一步的了解。此外,地理老師還可以讓學生對自己旅游過的目的地的氣候進行基礎判斷,切實有效調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更全面地了解氣候的基本特征和整體分布情況。將地理知識日常化后,在讓學生更充分地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讓學生意識到地理對于日常生活的重要意義。
2.將生活中的元素融入地理教育中。
根據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在學校的深入,對高中地理課堂教學同樣提出了新的要求。在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對地理教育方式不斷創新,在對理論概念知識進行講解的過程中,實現對學生知識應用能力的培養。高中地理知識密切關系著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師將生活元素融入其中,不失為一種對學生應用能力進行培養的途徑。鑒于此,教師在地理課堂教學中,在對教育方式的創新加以重視的同時,應對生活中與地理知識相關的元素進行高效利用,在生活元素和地理知識相結合的基礎上,讓地理知識日常化成為可能,取得更好的地理學習效果。
例如:地理老師在講《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這一課時,如果只是單純地講解這種抽象的地理知識時,那么學生很難從根本上理解這種晦澀難懂的理論知識。如果將生活中的一些元素,比如:生活中的白天黑夜的形成、夏季白晝較長,冬季白晝較短這些現象常識在課前設置成問題,融入教學過程中,帶領學生對日常生活中的常見現象進行思考,將涉及的知識日常化,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得以激發。在這一過程中,既讓學生更好地學習相關知識,又讓學生提高自主思考能力和探索能力。
3.創建學習背景,推動地理知識日常化的發展。
對于高中地理知識學習來說,在面對復雜且較難理解的自然地理、世界地理、人文地理等知識內容時,往往會表現出不明所以的學習狀態,學生不能直觀感受和認知相應的知識。僅僅依靠課本內容和教師的說教,自然而然達不到良好的學習效果。學習背景的創建,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感知真實存在我們身邊的地理,實現對地理知識的深入認知和理解,能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學生日常應用地理知識。高中地理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創建學習背景,能夠推動地理知識日常化發展。創建符合學生日常生活的教育背景,老師們應該深入教材中,將合適的知識點發掘出來,作為創建教學背景的重要基礎。在建設合適的教學背景的同時,推動高中地理知識日常化發展。
例如:老師在講授《全球氣候變化及其對人類的影響》一課時,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在融合了學生的實際生活之后,播放一段因冰川極速融化、企鵝無處繁殖的視頻創建學習背景。老師根據這一背景提出恰當的問題,如:破壞企鵝生存家園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引導學生帶著好奇心探索這一課時的知識。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能夠通過問題的引導調動學生對地理知識的探索欲望,使學生深入學習地理知識,并跟隨著問題從教材中、生活中、身邊挖掘問題的解決方式,根據自身感受對問題進行分析和探討,促使學生在完整學習這一課時的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全方位了解全球變暖的原因和給全人類造成的影響。
四、高中地理教育中地理知識日常化需要注意的問題
教師在將地理知識日常化的進程中,要全面考慮日常化的程度,讓地理知識高于生活實際的同時,不脫離日常生活,不能為了達到高中地理知識日常化這個目的,而不顧實際盲目地將日常生活生搬硬套到理論知識上,如果開展生活化地理知識教學,不僅達不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極有可能影響教學效率,導致學生知識結構的混亂。應當從生活出發,對真正的生活經歷進行發掘探討并與知識相結合,在引領高中生形成正確的三觀和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同時,避免將理論知識的教授變成空洞華麗的演說。將理論知識日常化,是選擇合適的生活事件與日常現象,與經過加工的地理知識相結合,而不是將理論知識與日常生活的地理現象及事件進行簡單的羅列和對比。
五、結語
將高中地理知識日常化,對于學生掌握知識具有重要作用。高中地理老師更應該帶著積極的態度更新教學理念,使知識日常化的優勢得到發揮,在取得更好效果的同時,讓學生得以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龐猛.高中地理教學中地理知識點的生活化策略探討[J].科教導刊(下旬),2019(01).
[2]葉昌華.高中地理知識點的生活化教學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1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