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春暉
摘 要:學前教育是對幼兒進行思想、思維、三觀方面進行啟蒙教育的重要階段,在這個教學階段中,教師需要時刻注意幼兒的精神狀況以及相互之間是否有矛盾發生,并針對不同的情況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
關鍵詞:學前教育;幼兒;區域活動矛盾;解決策略
幼兒園是幼兒學習階段的第一階段,也是為幼兒將來思維、三觀性格、學習能力奠定良好基礎的第一步。在幼兒園里,教師需要做的不僅僅是簡單地照顧幼兒的生活起居,更多的其實是對于幼兒大腦與思想方面的啟蒙教育,尤其是幼兒在區域內活動時發生意見不合或者爭搶等一系列的矛盾時,教師要做的并不是在第一時間對矛盾進行解決,而是要在了解事情的情況下尋找合適的時機進行介入,并相應地對矛盾做出調節。
一、針對美工區域矛盾的相應解決策略
對于幼兒在不同區域發生的不同矛盾,教師也要結合實際情況提出相應不同的解決措施,身為一名幼兒學前教育的一線教師,通過對幼兒階段學生的了解,我認為幼兒在不同區域進行不同的活動時,所產生的矛盾性質也是截然不同的,因此在解決此類不同區域所產生的不同矛盾時,不能墨守成規地使用同一種解決機制,而是要按區域劃分開解決矛盾的這主要策略,從而由“一把尺子衡量”轉為“多把尺子衡量”,在解決幼兒之間的矛盾的同時,完成對幼兒思想的啟蒙與人格的塑造。
例如在我最近一次帶領幼兒在美工區進行主題為“讓幼兒自己利用現有的材料進行繪畫創作”的活動時,便有幾個幼兒產生爭搶的矛盾,當時的情況雖然不算混亂,但也對課程活動的進行產生了很大的負面影響,為了不對教學活動造成持續影響,我當即制止了幼兒的爭搶行為,并自作主張地對物品進行了分配,但后來我認真思考后,發現這種解決方式只是一時制止了矛盾,并不能杜絕此類矛盾的發生,并對幼兒的思想造成正確引導,于是我當即對幼兒進行了關于“分享”這一課題的相關教學,并又一次帶領幼兒進行美工區域的活動。這一次出現了爭搶的矛盾后,我拿出之前教育幼兒要懂得分享的例子,對幼兒進行積極的引導,幫助幼兒學會互相分享材料,從而順利地解決了美工區域活動的矛盾。
二、針對益智區域矛盾的相應解決策略
學前階段的幼兒,思想思維尚未發育成熟,大腦也處于發展的狀態,這一階段的幼兒其實是非常需要通過益智類的游戲以及活動對大腦進行不同程度的刺激,促進幼兒智力的提高與大腦活力的相應提升。因此,教師要經常帶領幼兒進行益智類的游戲或者活動。而在益智區域進行活動時,由于學前幼兒的三觀尚未發育成熟,因此很容易產生各種矛盾,教師在這個時候就要主動發揮引導作用,不僅要合理地解決幼兒之間產生的矛盾,同時還要對幼兒進行正確的心理引導。
例如,幼兒在益智區進行相關活動時,很容易出現意見不統一等矛盾,按照常規來看,教師往往會自作主張地對幼兒意見進行強制性的統一,以確保幼兒能夠順利進行課堂活動,但根據我的經驗來看,這樣做不僅不能從根源上解決矛盾,還會形成反作用,非常不利于幼兒的智力成長。那么在面對這種情況時,教師究竟應該怎么做呢?首先教師不能直接介入幼兒的爭論中,而是要在一旁對幼兒的爭論進行大致的了解。然后,教師需要以平等的身份參與到爭論中去,潛移默化地對幼兒進行引導。最后,完成對幼兒意見的統一,并引導幼兒學會傾聽、學會采納。
三、針對閱讀區域矛盾的相應解決策略
學前階段的幼兒大部分接受的都是啟蒙性教學,而并非關于知識的實質性教學,因此帶領幼兒進行閱讀區域的相關活動便顯得尤為重要,幼兒在閱讀區域根據教師的相應指導完成相應的閱讀任務,不僅對幼兒的思想啟蒙有很大的幫助,同時還能很大程度培養幼兒的理解能力,因此在帶領幼兒進行閱讀區域的相關活動時,教師一定要注意幼兒的情緒,盡量減少或避免矛盾的產生,從而使幼兒將全部注意力放到閱讀中。
學前階段的幼兒由于年齡較小,自制力較差,相應的其在閱讀時也很難做到長時間的集中,而幼兒注意力開小差,沒有把全部心思放到閱讀中,就很容易產生矛盾,因此為了防止這一情況的產生,教師則需要耍些小手段,將幼兒的注意力拉回來,從而以這種方式“解決矛盾”。例如,教師可以時不時地參與到閱讀活動中去,與幼兒共同閱讀、共同欣賞,以一種平等的姿態與幼兒相處,這樣便可以很好地融入幼兒中去,同時對幼兒的閱讀活動進行引導,確保教師能夠時刻把控每一位幼兒的情緒,有效地避免幼兒之間矛盾的產生。
總而言之,從我多年活躍在學前幼兒教育一線的經驗來看,想要解決好教學活動中的每一個矛盾,最好的辦法便是總結教訓、積累經驗,只有經驗夠豐富了,解決起問題來才能游刃有余。
參考文獻:
[1]段紅燕.幼兒學前教育教學中常見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文藝生活·中旬刊,2018(3):225.
[2]呂芹.淺析幼兒學前教育教學中常見的問題及對策[J].教育(文摘版),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