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暉


摘要:《紡車圖》為北宋的王居正所畫,描繪了婆媳共事的場景,通過對這幅畫中的人物形象的刻畫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動,以及所反映出當代的政治環境和勞苦人民的心理狀態。雖然畫中的年輕村婦與老年婦女面容憔悴,行動遲緩,但卻為了維持生計在共同勞動,這也體現了統治階段所倡導的“道德同風俗一”的思想與理念,也為現代的社會所接受,作者以寫實的藝術手法贊揚了她們安貧樂道的生活態度,這對現代生活也有著積極向上的啟示意義。
關鍵詞:婆媳共事;和諧共生;安貧樂道;蕭條破敗;道德同風俗一
中圖分類號:J2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20)27-0037-02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27.025
繪畫中的設計之美,是結合美術學與美學和設計學的傳統理論而發展起來的一門專業美的門類。繪畫中的設計美中強調指人與自然與社會要和天人合一,指出了美在人與社會以及人自身均處于生態平衡的審美狀態。也就是說其反映一種人與自然和社會達到動態平衡、和諧共生的生態美學觀,事實上這種理念不僅在現在繪畫中加以了運用,而且在古代繪畫中就有北宋的繪畫就運用這種指導思想來繪畫,更能真實的表現當時社會的和諧優美的社會生活。
《紡車圖》為北宋的王居正所畫,原為元代著名的大畫家趙孟頫收藏,趙孟頫為此畫寫了一首長詩:春風楊栁色,麗日何清明。田家作苦余,軋軋繰車鳴。母子勤紡績,不羨羅綺榮。童稚嬉自樂,龍恬不驚。緬思全盛日,萬物遂所生?!庇行伊鱾飨聛?,可惜趙孟頫的兩段題跋已經不再存在于畫后。此畫現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兩段題跋已經不再存在于畫后,描繪了婆媳同事和諧共生的場景。其繪畫注重寫實,落筆前反復觀察,認真思考,力求于創作中真實地再現客觀對象。從繪畫的技法角度來研究,《紡車圖》并非在技法或風格創新上有重大突破,但是其難得可貴處在于此畫表現了布衣百姓,底層勞動人民真實的勞動場面,為人們了解研究當時的歷史背景和社會生活都提供了寶貴的圖像資料。
王居正,師周昉,善畫仕女,畫跡有《紡車圖》《調鸚鵡士女圖》《綠窗焦雨圖》等圖,著錄于《繪事備考》,其中《紡車圖》最為有名。其下筆前沉思靜慮,力求形神兼備,故所作構思巧妙,形象生動,刻畫細膩真實。傳世作品有《紡車圖》卷絹本,設色,縱216厘米,橫69.2厘米,無作者印款,是一副設色畫紡車圖絹本手卷,內容是農村中婦女紡線的情景。畫面上紡車忙碌著,一位懷抱著哺乳的嬰兒,坐在紡車前操作,一位老年村婦站立為之牽線。該畫的中心放著一架紡車,在紡車旁邊有一個竹筐,一位年輕貌美的村婦坐小椅上,左手抱著嬰兒哺乳,右手轉動著機車,稍遠的前方站著一位老年婦女兩腿站立,身體前傾,兩手非常專注的為紡車牽線。在畫面的右下角也就是年輕村婦后面有一個兒童手拿小竿拴著青蛙在游戲,兩位村婦之間則點綴一只小狗正在歡快地奔跑。畫的背景描繪著隨風飄揚的柳枝及其幾段又粗又硬的枝干,布景簡潔,但卻顯得生動感人。
在畫中,春日里,大樹下老年婦女與年輕媽媽為了生計在在紡車前忙碌的場景被畫家真實的加以描繪,在《紡車圖》這幅畫中,紡車并沒有占據絕對的中心,它只是作為一個畫面人物所使用的工具出現。用來烘托家庭的觀念。而年輕的媽媽既要忙著手里的活計,還得哺乳襁褓中的嬰兒,正因為忙得一刻不得閑,也顧不上身后拿小竿牽著青蛙玩耍的小男孩,顯得力不從心,心有余而力不足,通過畫中事物,我們可以了解當時農村生活及其社會背景。在此畫中并無成年男子出現,不僅讓人聯想北宋時期連年戰亂,民不聊生的場景,看了讓人倍覺傷感。
另外,在千百年來封建社會常年戰亂的國家中,像這樣的家庭是怎樣生活的呢?趙孟頻在他的詩中寫道:“田家作苦余,家苦作余,軋軋操車鳴。母子勤紡織,不羨羅綺榮?!边@就是他們生活的真實寫照。種田、紡織,農民一年到頭就在為了繳納租稅和維持自己的生活而掙扎著。畫中的老年婦女臉上刻著許多皺紋,凹陷的眼窩,顯得疲憊不堪,她彎著腰,用兩只終年到頭勞動的手牽著。畫中的這些都說明了她是怎樣勞苦的渡過一生。年輕村婦女是這個家庭的主婦,她一會也不得閑,因此一手抱著小孩哺乳,一手仍要忙于紡織。畫家還突出地畫出了中年婦女衣服上的補丁,和老年婦女布滿補丁的褲子,做紡織的人本人卻穿不上完整的衣服,這是何等鮮明的暴露啊,使人情不自禁的聯想了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詩中的名句“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此情此景真的讓人催人淚下!
《紡車圖》畫面的右側是一個孩子在玩蟾蜍,動態鮮明,這是兩個比較鮮活的形象,與婆媳兩人流露出的沉悶苦愁構成鮮明的對比?!都徿噲D》畫面的中心還有一只黑色的小狗在躥跳著,這與在玩蟾蜍的孩子形成呼應。玩蟾蜍的幼童與狂叫的小狗,為畫面增加了情趣,也間接的體現了作者對勞苦大眾的同情和對連年戰亂,人們痛苦生活的不滿情緒。如果將《紡車圖》與北宋張擇端的舉世聞名的歷史巨作《清明上河圖》相比較不難發現:《清明上河圖》生動記錄了中國十二世紀北宋都城東京(又稱汴京,今河南開封)的城市面貌和當時社會各階層人民的生活狀況,其中多數表現了上層社會人物及其人民安居樂業,車水馬龍,人來人往熱鬧繁華的場景。但其畫多少有點粉飾太平的意味,其視點尚未觸及到貧困的農村勞動階層,而王居正的《紡車圖》,展示給我們的是貧苦農民最真實、最純樸、最生動的勞動場面。二者雖然都是風俗畫,一個表現北宋都城汴梁的熱鬧繁華的市井生活,注重城市整體氛圍的渲染;而另一個更關注農村的現實生活,看《紡車圖》畫面右上角的兩棵枯敗的柳樹凸顯了當時農村的蕭條與破敗,再現了封建社會對農民殘酷剝削的真實情景與馬致遠《天凈沙·秋思》中的“枯騰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有異曲同工之妙!
《紡車圖》的構圖也進一步突出了繪畫的主題,《紡車圖》采取在視角上拉近人物的方式,使畫面人物的表情、神態清晰可見,而截景式構圖,帶來的背景弱化,則進一步強化了這種效果。截景式構圖雖然是南宋一直以來的構圖方式,但是《紡車圖》卻在表現主題上更進一步,其不僅體現了此圖的藝術特色,也進一步體現了此圖的寓意?!都徿噲D》在李唐的《采薇圖》的作品上有所繼承與創新。李唐的《采薇圖》屬于南宋早期的作品,畫面構圖模式一改北宋全景式構圖,畫面中通過對背景采取剪的方式,拉近、放大了主體人物,使其底成為視角的中心。而王居正的《紡車圖》是在前輩大師的基礎上,加強弱化背景,更加強調主體,所以構圖顯得更加精簡。
《紡車圖》的圖像雖然畫面并不復雜,但卻寓意深刻,重塑了當時的社會情境,整理出畫家當時的創作意圖以及《紡車圖》的真實內涵。通過對《紡車圖》中蟾蜍、柳樹、蟾蜍、小狗及“絲綸”等含義的分析,認為《紡車圖》體現了由于皇家的推動,即使在邊遠的鄉村,也存在著的家庭和睦、孝道盛行的寓意?!都徿噲D》從“家庭”觀念中的“女子孝道”《紡車圖》體現出來的女子的“孝”道觀念,其目的無疑是為了服務于封建統治者所倡導的“道德同風俗一”的思想與理念,它不但在理論教學中有自身的特點,而且在現實生活中的設計,比如在繪畫設計中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事實上這與現代社會倡導和諧共生,天人合一的美學思想也是一脈相承的。
綜上所述,研究北宋畫家王居正《紡車圖》是十分必要的,這對了解當時的時代背景,對了解當時的社會生活,對了解當時的勞動場景以及畫中紡車的運用表現形式的成因以及藝術價值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宋代院體風俗畫的風格演變過及其形成原因,對后世風俗人物畫創作具有一定的啟示作用。其次,通過深入研究《紡車圖》的畫面細節、創作緣起等,從小點切入度面所表達的真正內涵,有助于多方位、多角度的了解當時當代社會,政治、歷史、生活等真實的現狀。
最后,通過一幅宋代典型裝備的研究,重新梳理和審視中國風俗畫史的發展進程,即對豐富美術理論有一定的幫助,又能把握美術史發展的基本規律和變化轉折,從而對現代美術創新與發展,對整治社會的合諧共生、天人合一,有積極向上的意義。
參考文獻:
[1]李硯祖.設計美學[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7.
[2]金維諾.中國美術史論集[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6,4.
[3]于波.美術鑒賞[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1,02.
[4]?? 王伯敏.中國美術通史(第四卷)[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6,6.
[5]?? 朱伯雄.世界美術史(第七卷)(十七、十八世紀的歐洲美術)[M].濟南:山東美術出版社,19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