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柏秋
摘 要:探討在小學低段口語交際教學過程中,如何讓學生說得熱鬧,說得精彩,真正成長的教學策略,主要把好四道關:有效表揚,激發參與;順學而導,建立自信;抓住“意外”,引導應對;精準點評,助其精彩。把好口語交際的這幾道關,定能讓孩子說精彩,真成長。
關鍵詞:口語交際;小學低段;表揚
小學低段的“口語交際”教學,在實踐中把它隨意處置的現象不是個例。新課標指出:教師要充分重視口語交際的教學,培養學生傾聽、表達、應對的能力。如何達到課標要求,讓每個孩子都能在口語交際中有所發展、有所成長呢?結合一年級口語交際《小兔運南瓜》一課的教學,我覺得要把好四道關。
一、有效表揚,激發參與
口語交際,應是人人參與的交際。學生,當仁不讓是“交際”的主角。縱觀以前自己的口語交際課,看似熱鬧,仔細一觀察,就會發現:說得最積極的,是那幾個性格活潑外向、伶牙俐齒的尖子生,多數學生充當的是看客、聽眾,甚至是無聊的游離者。
怎么才能激發每個孩子說的興趣,讓他們樂于表達呢?表揚,是低年級教學的制勝法寶。對一年級的孩子而言,一個鼓勵的微笑,一個伸出的大拇指,一句真誠的贊美,都會點燃他們參與的熱情。但表揚,不能泛,要表揚在點子上。作為老師,要善于發現每個孩子的不同情況,站在孩子的角度,以孩子的眼光來做出針對性的激勵評價。
如在《小兔運南瓜》開課伊始,引導孩子交流“小兔可用哪些辦法把南瓜運回家”這一問題時,老師要充分利用“表揚”這一利器:對積極發言的,伺機送上一句句由衷的贊嘆:“聲音真洪亮!”這一表揚帶來的連鎖反應就是:接下來其他孩子的聲音多半不會小。“方法真是與眾不同!”會讓其他孩子絞盡腦汁皺眉思考。對平日靦腆的孩子,老師的眼神要及時關注,發現那手怯怯舉起了,要馬上微笑著請他交流,送上一句“哇,××今天真勇敢!”這樣針對性強的有效表揚,才能提升孩子說的興致和膽量,激發孩子參與的熱情。
二、順學而導,建立自信
課堂關注的焦點是每個學生的發展。孩子的知識積淀不一樣,口語發展狀況也不一樣。如在交流運南瓜的方法時,有一個來自農村的孩子異常興奮地吼了一句:“過luī!”那滿滿的土味引得其他孩子哄堂大笑。
有學者說:教育就是給無助的學生帶來希望。面對口語交際中的困難戶,如果此時老師看不到孩子的難堪,或置之不理,或大聲呵斥,那么,這個困難戶也許從此就對口語交際畏懼三分了。怎么讓孩子從困境中走出來,重新建立表達的自信?老師此時一定要讀懂孩子口語背后藏著的知識積累,循循善誘,讓“困難戶”取得成功,重拾信心。
用手做“滾”的動作,可引導孩子把“luī”規范成“滾”;再鼓勵孩子用一句完整的話講清楚誰滾什么的基礎上,喚起孩子的生活經驗,把滾皮球和滾南瓜聯系起來,就想出了運的辦法;最后設置情境,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讓孩子扮成小白兔,把想法講給兔媽媽聽。這樣的順學而導,巧妙點撥,讓一個原本不善表達的孩子第一次自信地說了一大段完整、連貫的話,在原有基礎上有所提高,更有了自信。
三、抓住“意外”,引導應對
課堂上,總有一些不和諧的“意外”發生,若能很好地捕捉到這些“意外”,并把它轉化為有利于教學的因素,就能讓大家在碰撞中汲取營養,學會正確的交際與表達。
在交流“你認為哪種運南瓜的辦法好”時,采用了自評與互評的方式。孩子們爭得面紅耳赤,而更多的是在爭執中挑同伴的刺。
作為引導者的老師,發現學生評價上的共性——“批評性傾向”,不能簡單粗暴地下定論:對或不對,而應建立“課堂激勵性互評的機制”,引導學生既要表達自己的觀點,還要學會傾聽,發現別人的長處。老師做如下引導:“在剛才的討論中,老師發現有些孩子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有一對善于傾聽的耳朵,能從伙伴的交流中去發現方法的妙處,語言表達上的優點。”誰不希望自己有一雙慧眼!這樣的引導,讓那些撇嘴擠眉的孩子不再一味貶低,有了理性的思考、理性的表達、合理的應對。
四、精準點評,助其精彩
口語交際不是簡單的你一言我一語說得熱鬧而已,它與閱讀能力、習作水平的提升密切相關。老師可利用恰當的評價語送去鼓勵,送去拐棍,送去指明方向的航燈,幫助孩子說得熱鬧,更說得精彩。
在講述小兔運南瓜的具體過程時,孩子把小兔的動作說得很清楚,老師在肯定的同時,點撥他把小兔想出辦法后高興的表現,如臉上的表情、眼睛、嘴巴的樣子說具體,幫助孩子說得更豐富。在孩子詞窮時,遞上“拐棍”——積累的好詞佳句,鼓勵孩子學以致用。口語交際中的佼佼者,也可成為小老師。遇到問題,請能力較強幫忙提建議,更容易讓其他孩子產生共鳴。
這樣利用教師的精準點評,師生互學,生生互助,學生定會越說越熱鬧,越說越精彩。
把好低段口語交際的這幾道關,定能讓孩子真正成長。
參考文獻:
[1]盛延霜.提高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的有效策略[J].中華少年,2020(8):83,86.
[2]徐征.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現狀及相關對策[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20,17(2):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