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宇鵬
【摘要】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這個學期的教學工作主要以“線上教育”方式進行。而隨著國內肺炎疫情情況逐漸好轉,多地陸續分批開學。因此,學生復學復課前后應如何做好線上線下的教學銜接成了大家熱門關注的一個話題。特別是即將面臨小升初的學生,復課后既要鞏固六年級下冊的新知識,又要面臨小升初數學第一輪總復習,這無疑對教師、學生、家長來說都是一次嚴峻的考驗,而作為一線教師,又該如何設計復習課的教學環節,上好這堂特殊的復習課呢?本文通過了解學生狀況,優化設計“三階段”來打造高效課堂進行闡述。
【關鍵詞】小升初;復習課;小學數學
受疫情影響,本應坐在教室上課的學生,只能在家里線上學習,在這個特殊時期,學生的學習缺少了老師的監管,家長又比較難兼顧,導致大部分學生本學期的新知識掌握不牢,復課后應如何有針對性地上好復習課成為大多數教師困惑的問題。本文以《圓柱和圓錐》的復習課為例,談談筆者的一些看法和做法。
一、了解學生狀況,做好知識銜接
不知不覺全體同學居家學習已經9周時間了,正所謂“山高皇帝遠”,教師只能保證授課內容,至于學生的掌握程度卻無法把握。因此,了解學生對知識內容的掌握程度是做好學生線上線下銜接的關鍵環節,也是上好復習課的前提條件。教師應該在復課前對各個單元進行一次線上質量調研,復課后再進行一次摸底考試。結合線上和線下的考查與摸底,及時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做好數據分析,根據實際情況制定校本化的教學策略。
二、優化設計三階段,打造高效課堂
無論是什么樣的復習方式,小升初數學復習課都必須做到具有自主性、針對性、整體性。上好一堂復習課需要教師無論是課前、課上還是課后都要精心設計,既要根據復習內容的特點,設計復習的方式方法。還要依據“學情”“考情”,確定復習的重點和難點。更要根據學生的智力水平,精心編選富有啟發性、典型性的訓練題目。
(一)引導學生預習
復習課的重要環節之一“預習”,古人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這句話告訴我們不管做什么事,都要事先準備好。所以,教師應在教學中不斷探索預習作業的設計,讓學生嘗試自主解決問題,實現“教”是為了不“教”的理念。在平時教學,最常用到的預習方法便是設計“預習任務單”,就是設計本節課的學習任務清單,它既能突出重難點,又能明確任務性,還便于操作,利于執行。例如,在復習《圓柱和圓錐》這個單元的內容時,可以這樣設計預習任務:你還記得圓的特征嗎?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和體積公式呢?圓柱的表面積概念還記得嗎?圓柱側面積和表面積以及體積計算公式你記牢了嗎?如果知道的同學可以記在預習本上。這樣簡潔明了地給出任務,學生才能帶著知識走進復習課。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布置任務時,難度要適中,依據學情分層設計,這樣設計的預習任務既有一定的價值,又要有趣味性,還能讓學生在自學中獲得成功的體驗。
(二)重視“理練評測”
對于畢業總復習,由于舊知識的時間跨度較大,內容較多,導致學生遺忘也快,所以一節好的復習課必須做到,一是引導學生梳理知識,使知識點系統化;二是精講多練,加強變式和綜合能力的訓練;三是及時評價,發現問題,查漏補缺;四是模擬測評,揭示規律,找尋適合自己的解題方法。其實就是關注和落實好四個字——“理”“練”“評”“測”,因為這是上好小學數學復習課的最基本的要求。
1.“理”——理清楚
復習課的特點之一是“理”,理什么呢?其實就是將知識條理化、系統化的思考過程。因此,復習課必須根據知識的內在聯系,引導學生把所有相關連的概念、定理、公式進行整理,并理清知識的來龍去脈,揭示知識之間的聯系和本質,也就是所謂的知識泛化,以達到點動成線,線動成面,面動成體的目的。在《圓柱和圓錐》的復習課上,可以先把十幾張寫著與“圓柱和圓錐”相關的概念的卡片散貼在黑板上,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把這些卡片以“思維導圖”的形式進行分類整理,并寫出相應的公式,然后通過小組匯報,在匯報中梳理知識,形成知識網絡。在這個過程中,真正做到把歸納整理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發揮學生的創造性。而教師只需引導學生喚起記憶、構建聯系、合作交流?!笆沁@樣嗎,為什么?”“你是怎么想的?”把學生引向更深刻的思考、更激烈的談論、更清晰的結果。就這樣,學生經歷由模糊到清晰,把記憶中孤立的、無序的概念以再現、整理、歸納的方法串連成知識鏈,構建成知識網。
2.“練”——練透徹
復習課的特點之二是“練”,怎么練呢?復習課上需要對整理的知識及時進行練習,使學生能運用所復習的知識解決問題,并通過練習反饋,更好地進行知識梳理。因此,教師在設計練習題的時候要注意以下三點:
練習要有針對性:這里的針對性不但要求教師針對學情、考情,還要針對復習內容的重點難點,相應地安排適宜的練習。例如在《圓柱和圓錐》的復習課上,針對常考的重點題型,如:切割問題,求表面積增或減的題型、放入或拿出物體,引起水面升降的題型等,針對這些常考題型,一定要在理論知識已經理清后,及時進行練習,并在“思維導圖”上做好歸類,這樣具有針對性的練習有助于學生知識的遷移,舉一反三。
練習要有層次性:這里層次性要求教師設計不同題量,不同難度的練習,還要根據學生的不同水平設計不同層次的練習,這樣有梯度的設計練習,才能讓每個學生都能獲得成就感,從而使學生“要我學”轉變成“我要學”。
練習要有綜合性:復習課除了要鞏固基礎知識,還要注重考查學生知識間溝通與聯系,通過題目給出的綜合性信息,進行分析,以提高學生解決綜合問題的能力和思維能力。
3.“評”——評準確
復習課的特點之三是“評”。誰來評?新課標強調評價主體的多樣性,評價不僅僅局限于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我們應努力把評價的機會交給學生,“自評、生評、組評”等,讓學生在相互質疑評價中,思考問題,收獲思維的碰撞、方法的啟迪、交流的魅力、頓悟的欣喜、成功的喜悅。
4.“測”——測到位
復習課的特點之四是“測”。什么時候測?復習課中的小測驗,在時間安排上通常有三種情況,既課前小測、課中檢測、課后小測。課前課后小測時間一般控制在10分鐘內,目的是了解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教師可以從中獲取具體的信息,進行分析,查缺補漏,對癥下藥。最重要的還是課內檢測,通常課內檢測分為三個層次,第一是基礎水平檢測,約占30%—50%的題量,3分鐘左右可以完成;第二是應用水平檢測題,約占40%—30%的題量,4分鐘左右可以完成;第三是拓展水平檢測題,約占30%—20%的題量,3分鐘左右可以完成。
總之,小升初數學復習課要真正上好并不容易,教師應根據“學情”“考情”等選擇適合學生并能更好地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方法。這些都需要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積累教學經驗,不斷反思、總結,以提高復習課的教學質量,最終促使小升初數學復習課走向實效。
參考文獻:
[1]石海軍.淺談如何上好小學數學復習課[J].新課程研究旬刊,2008(3):177-178.
[2]劉五勝.如何上好小學數學復習課[J].教育實踐與研究,2007(5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