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分課堂”教學理念在《歌劇排練》課程中對教學質量的提升起到了顯著的成效。《歌劇排練》課程的群體性授課形式也很利于“對分課堂”教學模式的開展,教師宏觀引導,學生分組研討和排練,在師生間充分意見交流之后,再結合教師的總結,使得整個教學行為層次分明,教學過程井然有序。在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意見的基礎上,教師給出綜合性強的排練建議,使得歌劇片段的排練過程中新奇的思路和想法不斷涌現。相比于傳統教學模式,使用“對分課堂”教學模式之后,課堂效果更好,學生的主動性更強。
關鍵詞:“對分課堂”;高校;音樂專業;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20)24-0192-02 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24.138
一、《歌劇排練》課程傳統教學的現狀分析
在我國高校音樂專業課程設置中,《歌劇排練》是一門重要的實踐課。無論是聲樂專業、器樂專業還是理論研究專業的學生都可以從中獲取豐富的養分,并加深對歌劇藝術乃至音樂藝術的理解。通常來說這門課程的教學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綜合性強
《歌劇排練》課程的教學是一個復雜的、綜合性的課程,它的復雜性體現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將多門學科,比如:聲樂演唱、器樂演奏、舞臺(戲劇)表演、基礎音樂理論、音樂美學、舞美等等進行融合和引導;它的綜合性體現在授課過程中教師必須對學生們的表現進行全方位的調整和指導,考驗的既是教師的宏觀駕馭能力,也是學生們的藝術綜合素養。這個特點也是歌劇這門藝術本身所蘊含的特性所決定的,它本身就被譽為音樂藝術皇冠上的明珠。
(二)專業性突出
《歌劇排練》是一門專業性極強的課程,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需要具備相當的專業素養才能順利的完成課程教學任務。它的專業性主要體現在兩方面:聲樂演唱和表演輔助。
歌唱是歌劇表演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特別是在《歌劇排練》課堂上,同學們的聲樂演唱能力直接決定課程中歌劇片段的選擇、歌劇片段排練的效果、同學們排練的積極性等。因此,學生聲樂演唱能力的高低是決定這門課程教學質量的關鍵環節。其次,表演輔助指的是非聲樂主專業的同學在《歌劇排練》課程中主要以音樂伴奏、合唱隊員以及群眾演員的方式參與進來。比如,大部分器樂生的演唱能力不強,所以在《歌劇排練》中,他們往往承擔音樂伴奏的角色,以鋼琴為基礎,再協調其他西洋樂器,甚至民族樂器均可。通過這種方式,讓不同演唱程度的同學都可以借助不同的職能、不同的角度來體驗歌劇排練的過程。
(三)強調實踐操作
《歌劇排練》課程是在教師的主導下,根據學生們的實際情況選擇一些力所能及的經典歌劇片段進行排演的過程。整個教學都圍繞某個歌劇的片段展開,教師實際上扮演著一個歌劇導演的角色,對學生們的演唱、演奏、肢體動作的設計、情緒表情變化、服裝道具的選擇劇情講解以及潛臺詞的設計等等方面進行調整和要求。同學們自始至終都在表演和演唱之間切換,實踐操作性極強。
二、“對分課堂”教學理念分析
“對分課堂”是復旦大學張學新教授提出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它不僅從形式上與傳統教學模式有著明顯的區分,在教學理念、教學內沿方面也有著與傳統教學諸多的不同之處。
(一)對分課堂教學基本模式
從外在授課形式上看,“它是把課堂時間一分為二,一半留給教師講授,一半留給學生進行討論;實質上,它是在講授和討論之間引入一個心理學中的內化環節,使學生對講授內容吸收之后,有備而來地參與討論。”①這種模式使得學生在課堂上由被動接受轉為主動思考,并且學生群的課堂討論也是經過思考后的有效討論,是討論式教學的升級版。
(二)對分課堂教學理念下的教育目的
對分課堂教學理念下教育的核心目的可以歸納為個性培育、社會性培育和社會發展三個方面“:教育的第一個目的是通過展示人生百態,開闊人的視野,培養人感受、理解、思考、評價和行動的能力,培育個體的幸福感,幫助個體實現個性化的生活方式。教育的第二個目的是培育以同情、博愛和慈悲為核心的社會道德情感,鼓勵個體超越自己去關注和促使他人幸福,形成有利于社會和人類發展的社會性。教育的第三個目的是鼓勵受教育者創造新觀念、開發新資源,給社會帶來更為幸福的生活方式。”②這是一種開放式的教學理念,注重個體發展、尊重個體差異且具有宏觀屬性。
(三)“老三中心”至“新三中心”的轉換
傳統教學以課堂、教師和教材為中心,可以把它們稱之為“老三中心”,而對分課堂是“依據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教學的目的不在于‘教,而在于‘學,要將‘教師將知識傳授給學生轉向‘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和創造知識。”③因此,學生、學習、學習過程可以稱之為“新三中心”。由“老三中心”向“新三中心”的轉換是引領學生走向自主、主動學習的關鍵點。
三、“對分課堂”教學模式在《歌劇排練》課程中的應用
教師在《歌劇排練》課程授課時,可以將學生分為兩個部分:歌唱組和伴奏組。首先要對同學們的演唱能力進行摸底,然后根據他們的專業能力來選定歌劇片段;接著是根據專業能力的高低確定主角、配角、群眾演員以及伴奏演員的人選,最后是分發曲譜進行排練。整個課程的學習會按照一個固定的流程進行下去,每個流程都會借鑒“對分課堂”的教學理念進行授課。
(一)分配角色及曲譜學習
在對學生們的專業方向、專業能力進行摸底調查之后,便開始進行角色分配。分配的重要參照依據便是歌劇人物的原始聲部、性別及角色個性。當我將相關歌劇人物、歌劇片段以及唱段難度等要素介紹完畢之后,便讓同學們按照4人一組的方式進行討論和商議,與此同時,鼓勵同學們自告奮勇的發表自己想扮演哪個角色的意愿,比如有些器樂專業的同學也愿意去嘗試歌劇角色的演唱過程,這也是允許的,即便其演唱效果可能會有瑕疵。在最終通過我的引導加之同學們的商議確定角色之后,便進入曲譜學習流程。
歌劇總譜會提前復印好,分發給同學們。首先由教師告知不同的角色需要演唱的內容是哪些,讓同學們做好標注;然后根據角色的劃分,將同學們分為不同的組別(此時合唱人員和群眾演員組的人數會明顯多于其他角色組),接著教師可以帶領所有同學進行音樂旋律的學習,并且同時可以穿插進行歌劇片段的故事背景方面的講解。當曲譜的基本內容講解完成后,教師可以按角色安排學生進行課后的分組練習。前者分配角色時的對分屬于“當堂對分”,而曲譜學習階段的對分屬于“隔堂對分”。這里需要指出的是“,對分課堂的特色和優勢在于隔堂討論(即‘隔堂對分)。經過教師的精講和學生的內化吸收后,學生能夠有準備地參加討論。”④
(二)歌劇片段排練
經過課堂上教師的引導以及課后一周同學們的分組練習之后,就可以進行初期的歌劇排練了。排練前由教師對歌劇片段的故事背景、唱段難點、解決方法以及人物表演技巧等房買賣進行講解,隨后組織同學們進行自由組合,自己選擇排練小組(每個小組的角色都必須配套),確定好排練小組后,由不同小組的同學一一排練,當第一組同學開始排練時,其他小組的同學必須仔細觀察他們的表演,分析優缺點,為隨后自己的表演和討論做好準備工作。一般一節課45分鐘能排練3個小組。排練中非常重要的要素如下:
1.??? 肢體表演與演唱的協調
歌劇表演時,表演者除了要把演唱部分處理得當之外,還需要運用豐富的肢體語言來刻畫角色、塑造人物形象。所以在課堂排練中,教師必須不斷的對學生的表演(演唱和肢體雙方面)進行當場指導。很多同學在排練中,往往顧此失彼,要么光顧著演唱,而缺失肢體表演部分;要么專注到肢體表演,演唱方面出現忘詞、破音、旋律節奏錯誤等問題。
2.??? 多人排練時的細節處理
相比個人表演而言,多人排練所面對的局面更加復雜、多變。教師必須注意排練時每一位同學的表情、肢體和走位的準確性,演唱的同學需要有劇情設定,同臺表演但是沒有唱段的同學也要有劇情設定和潛臺詞。每一個人物都是有血有肉的,需要把握住歌劇表演的靈魂。此外,在多人物歌劇排練教學中經常發生的狀況就是“笑場”。因為同學們平時并沒有過舞臺表演、人物塑造等方面的訓練和學習,剛剛開始排練歌劇時都會出現“笑場”現象,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排練后,同學們適應了舞臺的節奏和表演環境,“笑場”的情況就會消失了。
3.??? 歌唱演員與伴奏的銜接
歌劇排練過程中非常重要的環節就是“合樂”。傳統意義上的合樂指的是歌劇演員與交響樂隊之間的配合。而課堂上的合樂其實就是合伴奏而已。這個伴奏形式要看擔任伴奏任務的同學的專業情況而定。不管是哪一類都可以參與進來,但是一般來說鋼琴是基礎樂器,是必備的,然后以它為核心再添加其他樂器。歌唱演員的演唱必須和伴奏音樂配合起來,這樣才能讓演唱者和伴奏者都積極參與到歌劇排練中去,教學效果才能得到保障。
(三)教師對排練的點評
教師對《歌劇排練》課程的點評是以排練中點評和排練后點評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由于《歌劇排練》課程教學形式的特殊性,導致教師需要不斷的對學生們排練過程出現的各類問題進行調整和改善,但是這種點評絕不是那種居高臨下的指導,而是平等對話的、交流式的溝通,而且在溝通(點評)前還會組織被點評組的同學和觀看的組的同學進行分組討論,并每組派出代表發表各自的觀點,教師再結合這些觀點進行點評,這些討論、溝通和交流會貫穿整個課堂教學過程。
四、總結
在《歌劇排練》課程教學中融入“對分課堂”教學理念是一次較為新穎的變革,是高校音樂教育課堂“對分化”的積極嘗試。通過將“對分課堂”教學理念引入,《歌劇排練》課程的教學效果得到顯著提升。這些提升主要表現在同學們的學習興趣、學習熱情更加高漲;師生間的溝通更加融洽、有效;歌劇片段排練中新穎的想法和設計層出不窮;課堂氛圍熱烈有序等方面。相信隨著“對分課堂”影響力的持續擴大,高校音樂藝術教育領域會更加受益,更多的藝術課程會加入到“對分課堂”教學模式的嘗試中來。
★基金項目:2018年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基于“對分課堂”教學模式的< 歌劇排練> 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項目編號:湘教通[2018]436號678序號)階段性成果。
注釋:
①②③張學新.對分課堂中國教育的新智慧[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6:1,178,180.
④安桂花.對分課堂在地方本科院校教學中的適用性分析[J].河西學院學報,2019,(5):107-112.
作者簡介:莫大尼(1981-),男,湖南邵陽人,湖南科技學院音樂與舞蹈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聲樂演唱、教學及其理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