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紅
摘 要:小學階段是學生思想品質和行為習慣形成的關鍵時期,統編道德與法治教材高度契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和生活實踐,并緊扣時代主題,課程內容有利于培養學生正確的三觀和健康思想。因此,在分析依托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開展德育教學意義的基礎上,提出相應的創新教學思路和工作策略。
關鍵詞:小學;道德與法治;德育教學
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講話指出: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我們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就是要理直氣壯開好思政課。小學階段是學生思想品質和行為習慣形成的關鍵時期,更要結合學生認知特點和教育規律,扎實有效開展德育教學。
統編道德與法治教材高度契合學生認知特點、生活實踐和德育教學規律,并緊扣時代主題,課程內容豐富,編排體系科學,有利于培養學生正確的三觀和健康思想。小學階段,要緊緊依托道德與法治課程,創新方法,深入開展德育教學,提升小學生德育水平。
一、依托道德與法治課程開展德育教學的意義
1.進一步充實德育載體
德育的范疇非常豐富,且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可以說學校教育時時處處有德育。但統編道德與法治教材的全面推行,讓學校課堂德育的內容更加豐富,內容更加具體,操作性更強。統編道德與法治教材每冊都有側重的主題,比如二年級上冊的教育主題是“共有和共享”,這使得教師操作和實施起來有章可循,更直接、更具體、更有效,不至于過于空泛和盲目。
2.進一步提升德育質量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學校是學生學習文化知識、培育高尚品德、養成良好習慣的最重要場所,學校處處是德育。但傳統的學校德育教學過于單一,傳統的教材也注重說教,輕視實踐和體悟,依托統編的道德與法治教材,提升課程地位,強化德育實踐,豐富各類活動,有利于提升德育質量。
3.進一步推動學校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講話指出:“要努力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養體系”。這是對學校高質量發展的最高指示。建設現代化學校,就要全面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全面提升德育工作水平,提高德育教學質量,依托“道德與法治”課程深入開展學校德育,可以進一步推動學校高質量發展,提升辦學水平。
二、革新理念、創新方法,依托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深入推進德育教學
1.不斷學習、革新理念,提高德育工作能力
學校是實施德育的最主要陣地,開好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實施好小學德育,關鍵在教師。學校層面要進一步提高思想認識,把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和學校德育工作擺在第一重要的位置,切實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全面加強德育工作,大力開展德育教師專業培訓。小學德育教師,決不能以傳統的“道德與法治課不是主課、隨便教教就行”等思想自嘲自居,更不能淡化課程地位和專業素養,要在專業的培訓中學習新知、更新理念,切實提高自身教育教學能力,為開展好德育課程、實施好德育工作打下堅實基礎。
2.創新模式、改進方法,提高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質量
相較于其他文化課程,道德與法治課程更傾向于學生對教材知識理解基礎上的德育實踐,但傳統的教學方法僅停留在學生對知識點的死記硬背上,隨著教學的推進,學生會產生對課堂的抵觸情緒。因此,為了提高教學效果,教師必須及時轉變教學方法,在深入研究教材內容的基礎上,提升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實踐運用能力和交流討論能力。
3.創新形式、多措并舉,豐富開展各類德育活動
德育的范疇極為廣泛,僅僅依靠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遠遠不夠,學校更要創新德育載體,豐富開展各類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提高思想認識、獲得真實體驗。在開展好升國旗、主題班隊會、集會等常規活動的同時,一要利用重大節日開展專題教育,如國慶節愛國主義教育、母親節感恩教育、傳統節日文化教育等等;二要開展各類主題活動,如主題演講、歌詠比賽、手抄報展評等等,讓學生在參與和競賽中獲得直接體驗;三要以“月”為單位,一月一主題,開展專項德育,豐厚德育內涵。
4.注重實踐、切身體驗,促進學生養成美好品行
道德與法治課程與實際生活的聯系十分緊密,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在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同時,深入研究教材內容與生活實際的契合點,科學安排實踐性活動,讓學生能在具體的生活中去踐行、去體驗。比如二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我們的班級”,實質就是要引導孩子積極參與班級建設、熱愛班級、當好值日生等等,這就必須安排一些具體的實踐活動,以內化認識、外化行為。同時,要全面開展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在親身的踐行中固化道德品質、提升思想認知,如志愿清除小廣告活動、進社區關愛老人活動、直面消防員活動、給父母洗一次腳孝親活動、和媽媽做一頓美餐活動等等,在這些生活化的場景中,以學生親自參與的方式,開展德育教學,形成良好品行。
參考文獻:
[1]陳同秀.新時期提升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探索[J].學周刊,2020(2):29.
[2]魏軍輝.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轉型的思考:基于核心素養培養的視角[J].教學月刊小學版(綜合),2019(11):24-26.
[3]潘弘.基于道德與法治中的小學德育問題的對策研究[J].新課程(上),(7):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