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晶晶
◆摘 ?要:技術發展日新月異,通用技術作為一門立足實踐、注重創造、體現科技與人文相統一的課程,對課堂教學提出了新要求。如何將學科本位轉向學生本位,采用“為理解而設計”的項目教學方法能取得較好成效。本文將闡述基于(Understanding by Design)UbD項目教學理念,采用逆向設計來促進深度學習,并提出互聯網+背景下通用技術課堂新樣態,培養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互聯網+;通用技術;逆向設計;新樣態
UbD(Understanding by Design)是指“為理解而設計”。教師的角色轉變為學生知識構件的促進者,要求學生自己去理解、分析、構建知識結構,從而達到深度學習。通用技術課程以提高學生的技術素養,促進學生全面而富有個性地發展為基本目標。在互聯網+背景下,落實以學生為中心,以真實情景的問題解決為主線,構建知識創新型的通用技術課堂新樣態,培養學生的批判思維、創新精神及問題解決能力,落實通用技術的核心素養。
一、基于深度學習下的UbD項目教學
1.UbD項目以逆向設計理念促進深度學習
由格蘭特·威金斯等人主持UbD項目教學采取以終為始,關注教育到底給學生留下什么了?對學生的未來有什么作用?在教學設計過程中注重學生重構知識體系,改變“滿堂問”“滿堂灌”的教學現狀。
2.UbD項目教學實施及方向
項目教學要求教師關注知識點的落實、項目的完成度、學生的參與度、課程的效率等。知識點的切入要精準,在實施過程中同樣要關注學生生理特征、個性發展需求和社會需求等。UbD項目設計強調什么是值得理解的內容,培養學生批判思維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溝通和協調合作能力、專業學科思維等。UbD項目將結合學生現有的知識儲備,預計學生是否能達成預期的任務和要求,給予學生大量的空間去收集和拓展知識儲備、對項目的可行性分析及建構意義。在真實情境中與社會互動,不斷解決實際問題和創生問題的過程中達到深度學習。
因此傳統教學手段已經不能滿足現在的教學要求,現代化教學手段需要教師不斷的提升業務能力。互聯網+背景下在線學習、移動學習、MOOCs、翻轉課堂等成為我們教育教學的手段之一。
二、互聯網+背景下UbD項目教學--重構課堂新樣態的方策略
1.大概念下設計項目教學為主線的學習方式
通用技術進行項目教學可以將知識模塊化、專業化、系統化。項目設計可以打破必修1與必修2,以大項目帶小項目,小項目以專題、章節,也可以將整個知識體系進行思維導圖分析后,按思維導圖分支為單位進行設計。教師要打破原有的思維模式。借助大概念下開展項目教學,細化知識體系,以學科核心素養為主體開展活動,活動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可以通過開設實驗室中的活動課和理論課相結合的方式;也可以通過實驗室探究課和理論課相結合;也可以通過線上理論學習和實踐相結合。基于發現和解決、基于探究和鉆研、基于創新和挑戰,注重學生的動手操作實踐能力、創新意識、團隊協作,掌握核心學科知識,養成批判性思維,達到深度學習。
2.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充分挖掘大數據的優勢
通用技術要求學生能獲得未來發展、終身學習、美好生活和擔當民族復興大任所必需的學科核心素養。因此圍繞真實情境中的實際問題重構課程,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綜合運用現有知識儲備及能應用信息技術手段的能力,多學科、多視角、多維度看待并解決問題,通過線上、線下的多途徑、多方法的學習,構建屬于自己的知識體系,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教學設計充分利用互聯網+大數據的優勢,采用不同的教學手段。充分利用現有的移動學習、在線學習、實踐學習、翻轉課堂、MOOCs等教學方法,利用各種功能學科教室,通過各種教學手段,讓學生達到深度學習。
3.走進社會生活選擇合適教學資源
教材不在是教師唯一的教學資源,可以通過慕課、翻轉課堂、線上課程、網絡資訊了解掌握相關資訊,也可以通過圖書館、科技館、博物館拓展知識系統,同樣可以走進大學通過繼續教育深造相關專業知識或者通過與社會專業人員的交流和溝通豐富自己的專業教學資源。俗話說得好,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應有一桶水,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拓寬知識視野,更新知識結構,不斷提高專業素養和教育教學水平。要在有限的范圍內,更好的發掘各種教學資源。
教學不是讓學生獲得一堆零散的知識,而是讓所學的知識系統化、體系化、專業化。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去認識問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拓展學生的視野,提升學生學科核心素養,成為新時代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三、互聯網+背景下采用UbD項目教學的實踐
1.以真實問題情境為主線,充分考慮學生的現有認知能力
我們在課堂教學設計的時候,選擇活動主題或項目時要充分考慮問題是否真實情境,是否貼近學生生活,還要考慮學生的現有的認知能力。充分考慮以上因素后的選定的項目優勢是:第一、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第二、學生的參與度就會高;第三、提升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批判思維;第四、提升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第五:提升學生的技術核心素養。這樣可以讓學生達到深度學習。比如:《電控連線專題》的項目選擇,問題情境:班級白天光線很亮,但我們還是開著燈,關早了對同學視力有影響,長期不關浪費資源。選題角度貼近學生實際生活場景,學生從情感上容易接受去設計一個能解決這個實際問題的電子控制電路。以學生現有的水平和能力,可以現有的所學知識搭建一個簡單的電路,并在認知的基礎上要進行綜合運用,達到對它們的深度理解。教師可以設定幾個選做擴展項目,讓有余力的學生可以更加深入的理解,讓學生獲得活動的成就感。
2.UbD項目以學科知識為主線,構建學生新的知識體系
在大概念下進行UbD項目教學,教材的學科知識結構可以發生一定的變化,但是項目圍繞的學科知識主線不能少,通過主線層層遞進,培養學生的批判思維和創新意識,構建新的知識體系。比如;《電控連線專題》的項目:根據問題情境一:設計一個光控燈,用三極管、光敏電阻、電位器、固定電阻、發光二極管5個電子元器件就可以實現,但是有缺陷,最好控制燈泡。問題情境二:需要用到繼電器實現光控電路,在設計過程中不斷的制造缺陷,我在原有功能基礎上想控制一定溫度下開閉空調的問題。問題情境三:需要用到邏輯關系,溫控和光控的結合。現在沒有合適的只有555芯片或比較器。問題情景四:根據現有條件解決實際問題。整個過程為理解而設計的項目將這些知識用一條主線貫穿起來,學生對知識進行重構,對每個電子元件的特性理解更加深入。通過這樣的項目,在理解知識的同時,也提升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互聯網+背景下以學科核心素養為主線,落實深度學習
在互聯網+大數據的背景下,通用技術的學習手段也像雨后春筍一樣,不斷涌現。各種專業微課平臺,不同領域學科的學習平臺,各種在線學習和線上交流平臺的出現,我們如何借助互聯網+落實通用技術的核心素養,不同的課程內容我們可以有不同的教學手段,我將以《電控連線專題》來闡述一下。通過以班級光控指示燈項目開展教學。學生以小組為團隊,開展電路設計、虛擬電路效果、實物搭線、方案的權衡與比較等,以解決真實情境問題為主線,問題貼合實際,學生對技術問題的感知與體悟更加深入。在解決問題過程中,可以浙江微課網或之江匯教育廣場等平臺通過微視頻學習和鞏固相關電子元件的特性。培養了學生的技術素養。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斷發現問題,不斷的改進完善,能進行簡單的方案權衡和綜合決策,通過頭腦風暴,借鑒和采納好的方案。培養學生的工程思維。基于實際技術問題進行創新方案的設計,從簡單控制轉向復雜的智能控制,思維方式發生變化,看待問題更加全面和完善。通過線上資料的學習,對當下社會的一些先進的智能控制更加了解,思維更加寬廣。為學生的創新設計思維打下堅實的基礎。將技術語言轉向實物或電子符號,從抽象變成具體的思維轉變。對圖樣表達更加完整全面。通過電子百拼,將設計方案變成現實電路,學生掌握了一定的動手實踐與創造能力。或者通過Every Circuit軟件進行虛擬試驗。線上線下結合使用。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同時培養學生分析方案的可行性的驗證能力。為理解而設計,要求學生先有一定的知識儲備,當然儲備是不夠的,通過互聯網+借助各種平臺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比如:可以通過QQ屏幕分享實現老師與學生或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線上交流;也可以通過QQ群或微信群以圖片或文字的方式交流想法;也通可以通過MOOCs進行自學相關知識。思維在碰撞中不斷的完善,達到學生深度學習。
參考文獻
[1]劉月霞,郭華.走向核心素養深度學習[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8:11.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通用技術課程標準(2017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