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究分析預見性護理聯合心理疏導對腦出血患者不良事件發生概率的影響及提高依從性。方法:本次研究共納入62名患者,均為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間我院收診的腦出血患者,采用入院時間先后順序將所有患者平均分組,對應常規護理與預見性護理聯合心理疏導,前者定義為對照組,后者定義為觀察組,比較不同護理模式實施后患者不良事件發生概率以及治療依從性的變化情況。結果: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9.68%)約比對照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32.25%)低12%,兩組相比(x2=4.7692,P=0.0289);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依從度(96.77%)比對照組患者的治療總依從度(80.65%)約高16%,兩組相比(x2=4.0260,P=0.0448)。結論:預見性護理聯合心理疏導能夠有針對性地給予患者心理支持,從風險事件發生前即展開護理干預,預防相關并發癥的發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
關鍵詞:預見性護理;心理疏導;腦出血;不良事件;依從性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0)08-153-01
腦出血是中老年患者中常見的疾病,臨床特點為發病迅速、病情變化快、致殘率以及致死率較高,對中老年人的健康安全造成嚴重影響[1]。除臨床治療外,患者的護理干預措施也是改善患者預后的關鍵。基于此,本次試驗展開探究,分析預見性護理聯合心理疏導對腦出血患者不良事件發生概率的影響及提高依從性,詳細過程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共納入62名患者,均為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間我院收診的腦出血患者,所有入選患者在入院時均經我院CT掃描確診為腦出血[2],采用入院時間先后順序將所有患者平均分組,對應常規護理與預見性護理聯合心理疏導,前者定義為對照組,后者定義為觀察組 ;將參與本次觀察患者的年齡、性別及病程等臨床基本資料進行對比,其數據性差異無一般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p>0.05)。
對照組患者中有男性20例,女性11例,患者的年齡分布范圍為:54-84歲,平均年齡(66.7±3.5)歲,腦出血部位:腦干2例,基底節區14例,丘腦8例,腦葉7例;
觀察組患者中有男性19例,女性12例,患者的年齡分布范圍為:56-85歲,平均年齡(66.8±4.1)歲,腦出血部位:腦干3例,基底節區13例,丘腦7例,腦葉8例。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接受預見性護理聯合心理疏導:①心理疏導。腦出血發病迅速,在早期發病時患者常常有焦慮及恐懼心理,因此需在患者入院后告知患者手術治療的必要性與意義,傾聽患者對于治療的疑問,消除患者的顧慮,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術前做好相應的檢查及準備工作,常規備皮,建立靜脈通道;②預見性護理。護理人員應當對患者的生命體征、心率、脈搏、瞳孔狀態、呼吸以及肢體運動情況進行密切觀察,一旦出現異常應立即向主治醫生報告并采取措施處理;叮囑患者保持一定時間的臥床休息,在患者臥床休息過程中應當將床頭適當太高15°-30°,以幫助患者頭部靜脈回流,降低腦水腫癥狀,同時保持室內的干凈整潔,調整溫度、濕度適宜,為患者休息提供良好的環境;術后保持對患者的生命體征指標進行定期監測,注意個生命體征表象代表的含義,防止患者在術后發生并發癥。
1.3觀察指標
比較不同護理模式實施后患者不良事件發生概率以及治療依從性的變化情況[3]。
1.4統計學分析
本次實驗中的數據均需要利用SPSS21.0軟件包予以核驗,計數資料以(n,%)形式表示,通過卡方對其予以檢驗,如果結果顯示P<0.05,則可以判定本次實驗存在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對比不同護理模式實施后患者不良事件發生概率
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9.68%)約比對照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32.25%)低12%,兩組相比(x2=4.7692,P=0.0289)。見下表1:
3討論
腦出血是臨床中常見的一種急危重癥,其發病迅速、致殘率及致死率較高,是當前臨床中威脅性較大、死亡率較高的內科疾病。臨床中主要采用手術治療的方式對腦出血患者進行搶救治療,但由于腦出血患者年齡普遍偏大,手術對患者的身體傷害較大,手術腦出血量較高,對于患者的腦神經會造成一定的損傷,導致患者在術后康復期內引發一系列的功能障礙,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4]。結合研究結果,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9.68%)約比對照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32.25%)低12%,兩組相比(x2=4.7692,P=0.0289);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依從度(96.77%)比對照組患者的治療總依從度(80.65%)約高16%,兩組相比(x2=4.0260,P=0.0448)。
綜上,預見性護理聯合心理疏導能夠有針對性地給予患者心理支持,從風險事件發生前即展開護理干預,預防相關并發癥的發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
參考文獻
[1]王燕,章萍.預見性護理聯合心理疏導對腦出血患者不良事件發生概率的影響[J].當代護士(上旬刊),2020,27(9):59-61.
[2]范羽嬌,孫香君,董海靜.預見性護理對高血壓腦出血患者搶救效果及預后影響[J].成都醫學院學報,2020,15(4):526-529.
[3]李儕.腦出血患者治療期間采取預見性護理方法的臨床效果[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20,8(21):103.
[4]石的紅.高血壓腦出血手術患者實行預見性護理的效果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20,15(20):187-189.
作者簡介:張秋蘭,女,1983年生,湖北武漢人,本科學歷,主管護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