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隨著入學門檻的降低,大批尚未完全掌握英語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大學生涌入高職高專院校。與此同時,非語言類高職院校公共英語課程的課時量卻被大幅削減。這直接導致了公共英語教學內容的刪減和學生英語水平的下滑,最終結果就是培養出來的人才語言素質偏低,無法滿足他們未來發展的需要。為解決英語課時少、教學內容多的矛盾,本文提出了實體課與網絡課相結合的英語教學模式以及相應的教學內容安排與設計,以供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師借鑒,能在有限的課時里完成教學任務并真正幫助學生提高英語水平。
◆關鍵詞:高職高專;公共英語;英語教學;實體課教學;網絡教學
1非語言類高職高專院校公共英語教學現狀
2020年是實施“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的收官之年。在過去的十年間,高職高專院校的辦學規模不斷擴大,教學管理不斷加強,辦學特點不斷突出,教學質量也得到不斷提高。同樣,作為高職高專院校普適性公共基礎課程之一,大學英語也經歷了一系列的教學改革,傳統的應試教育模式逐漸被打破,取代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目標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從側重理論講解向強化實踐應用過渡;教學內容也從純語言知識點向語言與專業知識相結合轉變。這是不爭的事實。
然而同時,非語言類高職高專院校的公共英語教學也正面臨著一項新的挑戰,那就是學生英語水平的整體下滑!以筆者所在的高職院校為例,近五年來,學生校內英語考試成績絕大多數都是四、五十分。而參加英語應用能力B級統考,雖然通過率在75%左右,但總體平均分一直在64分左右徘徊。此外,筆者通過調查發現,絕大部分學生在畢業時根本不懂如何正確使用英語,無法用正確的英語完成口頭或書面交流,他們的英語詞匯量極其匱乏,英語語法規則也一知半解。這些學生進入工作崗位后,他們所掌握的那一點點英語皮毛知識和技能無法滿足職業發展的要求,在涉外交流和學歷提升教育過程中,英語仍然是他們最大的障礙。他們往往需要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重新學習英語。這是目前非語言類高職院校普遍存在的一個現象。
2原因分析
造成非語言類高職院校學生英語水平下滑的主要原因在于學生入學英語水平的下降和英語教學課時量的削減。
近些年來,為了普及高等教育和學校自身發展,各類高職高專院校都在不斷擴大招生規模,其結果就是入學門檻的降低和學生入學水平的下降,尤其體現在英語科目上。近幾年,就讀筆者所在高職院校學生的高考英語平均分只有四、五十分(滿分150分)。而之前,該校學生入學時的高考英語平均分通常是六、七十分。這表明,擴招后大部分在高職院校就讀的學生,其入學時的英語基礎還非常薄弱,仍然表現在詞匯量和語法規則的掌握上。這時讓他們直接跳到語言的應用環節,不異于舍本求末,超出他們的理解范圍,違背了語言學習的規律。
在學生英語基礎普遍較差的情況下,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學本應首先對學生進行基礎知識的普及或鞏固,在打好基礎之后再進行語言的實踐與操練。而普及或鞏固英語基礎知識必然要占用相當一部分的英語課堂教學時間。然而在過去的幾年里,絕大多數高職院校的公共英語課程教學課時卻不增反降,被大幅削減。以筆者所在院校為例,公共英語課程的教學安排從以往的兩個學年約200課時被壓縮到目前的一個學年100左右課時,每周的課時也相應地從以往一周兩次共4~6節課減少為目前一周一次僅2~3節課。削減課時量所帶來的后果是學生對英語重視度的降低以及課堂教學內容的壓縮或刪減。對于這些剛入學的大學生而言,他們從初高中階段幾乎每天一次英語課直接過渡到大學階段每周一次課,同時又失去了頻繁測試的壓力,他們中間絕大多數對英語的重視程度隨著在校時間的推移是在逐漸減少,他們中間許多人往往除了在每周一次的英語課堂上會接觸一下英語之外,平時基本不會花時間去記憶單詞、朗誦課文或進行其他語言技能練習。
隨著高職院校公共英語課時量的大幅減少,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英語課堂教學的內容和實操訓練只能進行壓縮或刪減。由于課時量有限,英語教師不可能在實體面授課堂中重新系統、詳細講解英語的語法知識,也不可能花太多時間去詳細介紹生詞的學習方法和詞匯的運用。在每周一次短短2~3節實體課上,英語教師能做的只能是介紹語言技能的學習和應用方法,而把實際操練留給學生在課后自主完成。但是這些學生本身基礎就差,加上非語言類高職院校往往缺乏良好的語言學習和練習環境,學生自己在操練過程中遇到詞匯、語法等方面的問題時,往往不能得到及時的解答而導致操練的中斷,久而久之,他們就逐漸失去繼續操練的興趣和動力。因此對絕大多數高職學生而言,他們在高職階段的英語是處于一種逐漸退步的狀態,到畢業時,幾乎就把英語全部遺忘殆盡,
那么,在高職高專院校英語課時不斷壓縮的情形之下,公共英語課程的教師該如何組織教學,既能完成教學任務,又能真正幫助學生培養必要的語言技能呢?
3英語語言特點及教學方法
英語與漢語是兩種不同的語言,各有其自身的特點和難易之處。英語,尤其是現代英語,只有幾百年的文化歷史,其特點是表達形式簡單而固定,只有五種常用句型模式,因此語言的文法嚴謹、易學。而英語的難點是詞匯,英語常用詞就有3~4萬個,還不包括專業詞匯,全部合在一起有40~60萬之多,并且隨著時代的發展,這個數字還在不斷增加,因為不斷有新生事物的出現,在英語中就需要有新的詞匯去描述,比如computer,i-Pad,blog,coronavirus等。除了數量多之外,英語詞匯還普遍存在一詞多性、一詞多義的現象,都給英語學習者帶來困擾。
根據英語語言的特點和高職學生英語基礎普遍較差的現狀,筆者認為,大學英語的課堂教學應以打好基礎為主,讓他們對基礎教育階段所學過的英語知識進行鞏固、歸納、總結、完善和提高,在此基礎上再適當引導學生操練語言的應用,特別是與學生的專業或職業發展相結合的語言應用。這樣才能真正幫助學生掌握該門語言及其應用。有了扎實的英語基礎,他們在未來即使涉及到不同的專業領域,也只需要學習相應的英語專業詞匯,而無需重新學習該門語言。
4非語言類高職高專院校公共英語教學模式改革及教學設計
英語的基礎語法規則雖然有限,但也非一兩次實體課就可以全部講解完畢,并且還有聽說讀寫譯等語言技能需要在實體課上進行演示或操練,目前每周2~3節英語實體課根本無法完成這些教學任務,也很難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那么,該如何解決這種課時少、內容多的矛盾呢?
解決的方法就是利用網絡教學平臺,在實體課教學的同時,同步開展網絡教學。
4.1網絡教學的優勢及局限性
利用網絡學習平臺開展英語網絡教學有其特點和優勢,能完成實體課很難涵蓋的教學內容,能有效地幫助教師開展英語教學。與實體課相比,英語網絡教學最大的優勢在于教學資源的共享性以及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靈活性。英語教師在網絡學習平臺上的教學資源,不僅可以自己重復使用,還可以在教師間甚至同類校際間實現共享。同時,學生可以隨時隨地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自主選擇需要補充或加強的學習內容。他們可以通過觀看教學視頻學習相關的知識點,通過習作配套練習題鞏固所學的內容。教師提供的答案解析和教學平臺的自動批閱功能可以幫助學生自主學習并及時了解自身的學習狀況。另一方面,在遇到學業上的疑惑時,學生更愿意在網絡上提問,這樣可以得到教師或其他同學的詳細解答。而在實體面授課上,受時間的限制或礙于情面,許多學生即使有疑問也不愿當面向老師或同學提出,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疑問逐漸積累而最終成為他們語言學習的障礙。
網絡教學有其優勢,但也有其局限性,主要表現在網絡教學缺乏良好的學習氛圍和師生、同學間面對面的互動與交流,而這些是英語學習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另外,由于學生間的“信息共享”,學習平臺并不能真實反映所有學生實際的學習情況。
4.2公共英語實體課與網絡課相結合模式下的教學安排與設計
根據實體課和網絡教學的特點,非語言類高職院校的公共英語課程可以設計為以實體面授與網絡課程相結合的模式同步展開教學。其中網絡課程以理論知識教學為主,教學內容可以包括英語的基礎語法知識、聽說讀寫譯技能介紹、英語等級考試的輔導等。此外,英語的相關練習、平時作業以及各種考查考核也可以在網絡教學平臺上完成,不僅能幫助學生鞏固相關知識點,同時可以減少教師批閱作業和試卷的工作量。通過學習平臺的學情統計等功能,教師可以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度和狀況。
而英語實體面授課的教學內容則主要以聽說讀寫譯等語言技能實操訓練以及答疑解惑為主。通過實體課的教學,幫助學生實踐所學的理論知識,提高語言的實際應用能力。
5結語
在這種實體課與網絡課相結合的教學模式下,英語教師能充分發揮二者的優勢,在有限的英語課時里,把英語的核心知識和技能盡可能多地介紹給學生。學生可以通過網絡平臺鞏固基礎階段未完全掌握好的語言知識,并通過實體課教學進行語言的實踐應用,真正打好語言基礎,為將來的專業學習或職業發展做好準備。
以此,我們可以真正實現教育部所頒發的“高等學校教學質量和教學改革工程”的主旨要求,即通過搭建資源共享平臺,擴大優質教育資源受益面,使所有普通高等學校和在校本專科大學生都能夠享用優質教育資源,真正提高英語教學質量和實現教學改革。
參考 文獻
[1]Richards,Jack C.,Rodgers,Theodore S. 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M].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17:44-57.
[2]Xiaoyan Wu. A New Concept of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ology[M].Hangzhou:Zhejiang University Press,2006:12-14.
[3]舒白梅.現代外語教育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5:98-107.
作者簡介
湯泉(1969—),男,漢,江蘇南京人,碩士,廣東司法警官職業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翻譯學和外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