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路順

◆摘 ?要:“儀式感”教學要深入解決課堂問題,并且方便實施,以提高學生的成績。本文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以小學數學為研究對象,分析了儀式感涵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的必要性,并對儀式感在教學中的應用進行了深入探究,文章最后總結了儀式感的教學成果。
◆關鍵詞:小學數學;儀式感;教學策略
數學課堂“儀式感”是對講臺的尊重,是對教學的敬畏之心。“儀式感”的提出及其在教學的深入,是為了解決當下偏離的價值觀、快節奏生活、學生無法安心學習、無法獲得快樂學習體驗這一現狀。下面本文就以儀式感為基點,對文章主題進行具體說明。
一、儀式感
毋庸諱言,教育是潛移默化,教育是潤物細無聲。儀式具有整齊、莊重的特點,能集中表達特定的主題,讓一些抽象的品質、知識變得生動形象,容易引起人們的情感共鳴。以前總是錯誤的認為:課堂要簡單、簡化不必要的步驟。覺得40分鐘的課堂一定要精打細算,將其利用起來。于是在實際教學中,筆者就自動跳過符號或單位等環節,直接開展重難點的講解,自認為這是充分利用課堂。但實際教學效果好嗎?忽略了這些儀式感,是否真正提升了效果,突然發現身為一名教師要做好常規教學,做好課堂的片曲,這是對學生和自己的尊重,更是一種教學態度,能夠讓學生認真對待每節內容,并時刻提醒學生不能馬馬虎虎。數學教學的儀式感指的是讓學生按照要求完成數學解法、規范行為的一種策略。
二、儀式感在小學數學教學應用的必要性
21世紀是信息化時代,是網絡時代,快節奏的生活將學生獨立出來,學生卻沉浸于網絡無法自拔。所以筆者在教學中總在思考:如何在教學中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如何讓他們不再百無聊賴去有所收獲。在一次課堂教學中,儀式感一詞便涌現腦海。儀式感注重細節,細節是成敗的關鍵。那是一次面積的練習課,大家都知道求幾何圖形的面積要有步驟、有格式,在完成之后要寫上單位,但很多同學卻忘記最后一步。基于此,筆者對學生說:求面積要做好有始有終,不寫單位,誰也不知道你的面積有多大,就如同一項工程有開始就必須有收尾,這就是解題的儀式。學生聽了興致勃勃,從此之后也不會忘記寫單位了。通過這一次的課程,筆者嘗到了樂趣,有了繼續前行的動力,于是開始著重細節,著眼于細小的標點和動作,并在教學中有效的滲透,以此來豐富數學課堂。
三、“儀式感”策略在小學數學課堂的應用
大家都知道圓柱表面積是小學的重難點部分,當然學生沒能掌握其本質的原因在于沒有建立空間概念、沒有掌握好計算能力,再優秀的教師也會遇到難懂的學生。為此再圓柱表面積的教學中,筆者要求學生完成如下的規定動作:①寫下圓柱表面積的公式,列出關系式。②根據題目獲得的已知條件,在公式中對號入座,筆者在教學中經常給學生講對應是數學的一個重要思想。③從已知量到問題量,明確計算的方向、方法。雖然這樣的課堂繁瑣、太形式化,但對課堂不認真的同學來講卻是最好的方法,為他們打開了一扇通往知識的大門。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發現:儀式感的應用確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學效果,教學中在求面積中以外,還有除法的計算、圓的周長等。下面筆者就以除法計算和圓的周長這兩個知識點對儀式感在教學中的應用情況進行分析。第一,除法計算。乘除法計算是數學的重難點內容,對于簡單的除法計算學生都掌握了,但計算稍有難度學生便會錯誤百出,其根本原因還是缺乏“儀式感”。比如下面這則算式:640÷16=?很多學生在列算式的過程中忽略了0,所以筆者告訴學生除法算式要掌握好“儀式感”。①在計算的過程中,商的位置一定要明確,即做好一一對應。②數感,不要忘記最后一位數學生只有切實經歷了上述步驟,對除法的認識才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樣是除法教學,要做好260÷8=?需要學生按照上述幾步做好:計算過程中是否一一對應,結尾余數是否標記好。這則題目實則不難,但學生無法得分的原因在于忘記余數,數感不夠。所以一一對應、0以及余數是攻克除法問題的法寶。第二,圓的周長教學。圓周長這節內容是教學的重點,需要學生掌握和注意的細節非常多,稍有疏忽便會忽略很多重點內容,就好像求面積公式總是忘記單位一樣。比如:一只大掛鐘的時針長60厘米,分針長80厘米,一天內大掛鐘分針尖端經過的路程總長為多少米?這道題目中設計的數學原理很簡單,在計算過程中重點在禮儀的規范。為此筆者要求如下:①摘出題目中的有用信息,過濾無效信息,這是解題的關鍵。②完成單位的換算,列出具體步驟,這是基于閱卷教師最基本的尊重,可以給老師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還降低了批改難度。
四、儀式感教學策略的成果
2019年,筆者正式接受某班的數學工作,當時本班優秀學生為15人左右,中等生30人左右,學困生為6.7名。在期中考試中,優秀率、及格率均墊底。在筆者嘗試了儀式感教學之后,該班在一次測驗考試中合格率達到了95%,而且超出了年級的平均分。很明顯,只有付諸行動,不斷堅持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儀式感”是應時代而生的一個詞,在時代的前進與發展中,作為一名數學教師要始終堅守初心,保持課堂的本真,保持對教學的熱愛之心。希望筆者能夠持之以恒的堅持下去,并做好教學總結,以不斷優化“儀式感”教學,讓自己成長為有理想、有信念的新時代教師。
五、結束語
總而言之,小學數學“儀式感”要堅持,而且還要堅持正確思想的領導,只有立足兩者,扎根教學,學生才能得以規范,才能培養嚴謹的邏輯思維,才能夯實數學基礎,才能推動自身的長遠發展。
參考文獻
[1]張芮歌.重視板書設計,讓數學課堂更有“儀式感”[J].理科考試研究(初中版),2017(12):26-27.
[2]倪曉敏.小學數學智慧課堂教學策略探究[J].文理導航,2019(21):3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