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汪寶玲
積極心理學將人性、社會、生活中的積極面作為關注方向,著重對人的潛能進行挖掘、對人的美德進行培養。通過構建積極向上的班級組織,能夠顯著推動學生的健康成長,因此中職班主任要積極創新與改革班級管理模式,發揮積極心理學的指導作用,幫助學生構建積極認知、積極心態,增強學生的內在驅動力。
目標是動力產生的基礎,若缺失目標,人就容易產生迷茫等不良情緒。而合理確定目標,能有效激發個人的動機。其中,目標激勵受目標效價、期望值因素的影響較大。從目標效價角度來講,若人們認為本目標的實現價值較高,就會產生較強的積極性,反之,將降低積極性。從期望值角度來講,人們會客觀估計實現本目標的可能性,若具有較大的可能性,人們將會付諸相應的能力,進而將目標的激勵作用充分發揮出來;若目標不夠現實,幾乎沒有可能實現,那么就難以發揮目標的激勵作用。
基于期望理論的指導,班主任需通過職業生涯規劃的實施,引導學生將短期、長期奮斗目標明確制定出來。部分中職學生的文化基礎不太理想,缺乏自信心,奮斗目標不夠明確。
首先,班主任要引導學生對自我優勢、特長等進行分析,設計夢想目標。
其次,班主任要引導學生正確看待現實狀況、理想目標之間的差距,設立短期目標。可組織班會活動,幫助學生了解一些成功人士的成長經歷,充分認識到小目標是實現夢想目標的基礎。
最后,鼓勵學生正確規劃職業生涯,緊密聯系所學專業與特長優勢,將學生自身成長的內在驅動力激發出來。完成這些工作后,班主任要結合學生的近期目標,客觀評價學生的完成情況,利用多種形式給予及時肯定和鼓勵。若學生近況與目標有所偏離,班主任則需及時傳遞期望,引導學生充分感受到教師的關注,進而改善學習態度和行為。
大部分中職學生在初中階段的學習成績不佳,學習上的成功經驗較為缺乏,進而打擊了學生的自信心。針對這種情況,中職班主任要創設成功機會、條件等,優化學生的情感體驗,促使學生的自信心得到增強。例如,班主任引導學生結合個人特長與興趣,建立興趣學習小組,鼓勵學生展示與發展自己的才能,這樣不但挖掘了學生的潛力,而且使其有效感知了成功的喜悅,且學習動機得到強化、自卑心理得以消除。為改善學生的學習體驗,班主任需指引和傳授學生高效、科學的學習方法,同時聯合任課教師對課堂教育模式進行調整,切實優化學生的學習體驗,擺脫厭學等不良情緒。此外,多數中職生往往直接進入社會崗位,升學壓力較小,這樣就容易忽視學習過程。班主任要及時通過真實案例的生動展示,增強學生的學習意識,糾正其不良的學習觀念。
中職班主任要逐步創建積極向上的班級文化,有效熏陶與感染學生,改善學生的學習、生活態度,促使學生的情緒體驗得到優化,潛能得到充分挖掘。首先,優化班級文化環境。班級文化涵蓋了物質、精神兩個層面的內容,能夠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身心發展。因此,班主任要從物質、精神兩個角度構建班級文化。從物質層面來講,班主任要引導學生對教室精心布置,設立夢想角、圖書角等趣味化區域,通過環境改善學生的情緒與狀態。從精神層面來講,在設計班歌、班級口號、班旗、班級目標等班級標識的過程中,班主任要鼓勵學生發揮創新精神與才能,深入參與。多層面構建班級文化環境,能夠顯著改善班級氛圍與師生關系,學生的參與需求、表現需求也能夠得到滿足,有助于發揮學生的積極力量。
其次,要定期組織開展班級活動,創新與拓展活動類型,如開展主題班會、社會實踐等,高效培養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在活動實踐過程中,需充分關注學生的認知與情緒,引導學生構建積極認知,這樣能夠對學生身心健康發展起到有效的促進作用,同時也能形成優良班風。
人際關系會顯著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和未來發展,因此要進一步改善和優化學生的人際關系。其中,三級管理模式涵蓋學生個體、班干部、教師三個層面,通過三級管理模式的構建與完善,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也可優化師生、生生關系。首先,班主任要對班級所有學生平等相待,保持真摯、關愛的相處態度,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與需求,將期待、關懷等情緒全面傳達給學生,促使師生之間的親切感增強。在這樣的班級氛圍下,學生將產生自主自覺意識,增強學習、人際交往的自信心。
其次,要優化班干部選拔程序,引導班級同學全面參與。班干部既要維護班級紀律,又要對班級同學之間的關系進行協調,及時發現與處理班級中的問題,增強同學之間的交流和溝通。同時,可以實施班干部輪換制度,引導每一個學生輪流承擔責任,這樣學生的自我管理意識能夠得到提高,可以充分理解班干部與班主任的工作,降低矛盾問題的發生率,有助于學生人際關系的改善。
綜上所述,中職學生的思想、性格尚未完全形成,具有較強的可塑性。將積極心理學應用于中職班級管理實踐中,能夠培育學生積極心理、優良品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