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安琪
摘要:幼兒同伴交往對于幼兒的成長非常重要,作為幼兒社會化的重要內容之一也一直備受關注。幼兒同伴交往對于提高幼兒的交往能力、豐富幼兒認知和情感有著極大的積極作用。本文正是以中班幼兒同伴交往為例進行探究,旨在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進而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促進中班幼兒同伴交往。
關鍵詞:幼兒;同伴交往;影響因素;對策
幼兒處于不斷的成長之中,在成長過程中需要與周人不斷相處,交往必不可少。但是,由于幼兒自身成長并不完善,在交往過程中需要成人不斷的給與指導。唯有積極的幼兒交往才能有助于幼兒的成長。本文主要從幼兒同伴交往入手,對影響因素進行探究,并在論文的最后提出了相應的意見與建議,旨在更好的促進幼兒同伴交往,以實現幼兒更好的發展。
一、幼兒同伴交往的內涵界定
所謂同伴交往是指同伴之間通過接觸產生互相影響的過程,它是動態的、過程性的。而幼兒同伴交往能力是反映幼兒與同伴成功交往的社會能力,它是與幼兒受歡迎程度、同伴影響和同伴交流敏感性有關的一種能力,通常包括社交主動性、社交放松性、親社會行為、語言和非語言能力。對于幼兒而言,幼兒經常一起玩耍的伙伴、喜歡的同伴大多都是和其年齡相仿的同齡人,較容易進行溝通和互動。通過幼兒同伴交往,不僅對幼兒的學習、生活乃至智力等都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二、中班幼兒同伴交往的特點
(一)“以貌取人”
對幼兒來說,外貌成為影響他們選擇朋友進行交往的重要因素。通過觀察可以看出長的比較好看或者穿的比較帥氣的小朋友往往非常受歡迎。
(二)性格相投
幼兒在選擇交往對象影響較大的因素就是幼兒自身的性格特點。有些幼兒性格外向,有些幼兒性格內向,外向的人喜歡社交,內向的人喜歡安靜的環境。在幼兒同伴交往的研究中,可以明顯看出來性格開朗活潑的幼兒的交往能力要好于性格內向的幼兒,也更受其他幼兒的歡迎。
(三)愿意與“好孩子”一起玩
在科爾伯格的道德階段發展論中有個好孩子定向階段,這一時期的孩子都渴望獲得別人的認可。幼兒平時在幼兒園的表現也是其他幼兒考慮同其交往與否的標準之一。中班的孩子開始有萌動的好壞的認識,在幼兒同伴交往中,很多幼兒對于表現好的幼兒有一種原始的渴望靠近的愿望。如果一個幼兒喜歡打架、欺負別人,那么這個幼兒一定不討其他幼兒的喜歡,相反,如果幼兒表現出友善的行為,當別的幼兒遇見困難時,在這個時候給予幫助,那么他們極容易由陌生人成為朋友。
三、影響幼兒同伴交往的因素分析
(一)家庭因素
家庭是幼兒最初的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對孩子所起到的耳濡目染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對于幼兒的交往,在很大程度上扮演著重要角色。由于父母在教育觀念以及自身條件等的制約,使得幼兒所能接觸到的人和物有著很大的差距,在自身的成長中逐漸形成了自己的交往特點。
(二)幼兒園的影響
幼兒園是幼兒成長的主陣地,這其中幼兒教師及同伴群體則不可避免的起著很大的作用。但是,從調查到的資料顯示,32%的幼兒教師在幼兒同伴交往行為中都缺乏必要的干預和指導。在對幼兒同伴交往的教育過程中,幼兒教師沒有起到應盡的責任。比如,在出現幼兒之間沖突問題時,很多時候只是單方面的給予斥責,這不僅會傷到幼兒的心,也起不到任何教育的作用。因為沒有告訴他要和平相處,要為自己的行為道歉,同時也不利于幼兒以后的交往。
(三)幼兒自身因素
交往屬于個體之間的相互互動過程,任何一個階段的幼兒有著自己的發育和成長特點。有的幼兒本身性格比較孤僻和內向,不容易與其他孩子交往,而有的幼兒則比較活潑好動,喜歡和其他孩子玩耍,這便使得不同孩子在交往上各不相同。幼兒在與同伴交往問題上,也是經常發生沖突和矛盾,但是都是較容易就忘卻的。
四、提高幼兒同伴交往能力的主要對策
(一)注重交往環境的營造
任何人的生存都需要一個大環境,什么樣的環境養育什么樣的人,環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為幼兒園教師以及家長都要對幼兒交往環境的創設給與足夠的重視。中班的孩子正處在發展的較為關鍵的時期,因而要十分重視為其營造交往的平臺。教師要給幼兒充足的時間交流,要盡可能的多組織群體活動來加強幼兒之間的互動與交流,幼兒交往是一個由簡單交流到深度交往的過程。對于家庭環境,則需要家長轉變教育觀念,能夠和幼兒用朋友的方式相處,同時不要過度關注知識的灌輸,而更應該注重幼兒各方面潛能的開發。再者,還要多帶幼兒走出去,結交同伴朋友,促進幼兒的交往能力的發展。
(二)加強交往技能的培養
交往既是一門藝術,同時也是一門技術。中班的孩子學習能力較強,大部分孩子較為樂意與人交往。作為幼兒教師通過技巧的教授讓他們學會分享,培養他們的善良品行,教授他們要懂禮貌,要讓他們多于其他幼兒互動。具體來說可以采取一下措施,例:在活動中,如何運用語言交流溝通;在和同伴沖突中如何通過傾聽、 協商或相互退讓等多種方式來解決矛盾;如何通過語言溝通,參與到其他幼兒的游戲中。
(三)充分利用“以強帶弱”的優勢
雖然說在中班幼兒同伴交往中,幼兒的年齡都是差不多的,但是在幼兒自身的交往能力上必然會存在差距。這時作為幼兒教師就可以運用以強帶弱的結對的模式來提升幼兒的交往能力。在具體的實行上最好能夠爭取獲得幼兒的同意,這樣才能取得較為滿意的效果。
(四)教師要走進幼兒,學會傾聽
當前的教育中有些幼兒教師仍存在教學指導上不合時宜的舉措,很多幼兒教師只是理所當然的根據自己的判斷進行指導。其實,作為幼兒教師要想更好的在幼兒同伴交往中發揮自己的作用,就必須要試著走進幼兒,試著學會傾聽,試著去站在幼兒的立場去理解幼兒的一些想法,而不是一味的將特定的交友意識灌輸給幼兒。唯有用正確的方式和孩子交流,才能真正的在中班幼兒同伴交往中發揮自身的指導作用,更好的促進幼兒同伴之間的交往與發展,提高中班幼兒的交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