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可偉
摘要:一年級學生思維的形象性、語言表述的隨意性或無意性在其認知過程中占很重要的地位。數學語言所特有的抽象性、概括性、簡潔性、邏輯性,使一年級小學生不能理解數學語言所表達的數學思想、數學思維方法,無法用數學語言“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思考過程與結果”,造成學習數學時遇到很多困難。筆者結合《數學課程標準》及查閱的大量文獻資料,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從四個方面闡述了提高一年級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有效策略,讓學生愛上“說”數學。
關鍵詞:數學語言 ?表達能力 ?有效策略
我們知道數學語言的表達對一年級學生來說處于啟蒙階段,這一階段是培養和發展兒童數學語言的最好時期。但對于初入學的一年級學生來說,由于受所在環境、家庭等多方面的影響,數學基礎、表達能力并不理想,詞匯缺乏,生活見聞也不夠廣,他們大部分不能正確流利地表達出自己所見、所想。雖然在備課時老師都努力考慮的實際情況,許多問題的提出都經過了深思熟慮,但在實際課堂中,絕大部分學生在語言表述時會出現重復、啰嗦、不連貫的現象。因此數學教師要有意識地培養一年級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讓學生愛上“說”數學。
一、策略一:激發興趣,引領學生想“說”
數學課堂既是發展學生邏輯性思維、促進學生發散性思維不斷提高的主要時機,也是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主陣地,特別是培養孩子們用數學語言將問題表述清楚的關鍵所在。對一年級學生來說,具體可感的、生動形象的生活情境能喚醒他們的思維,激發他們“說”的欲望。
比如:在教學“認識鐘表”時,課的開始用謎語的情境直接導入,讓學生猜出謎底,并說說“鬧鐘”在我們生活中有什么用途。此時,學生表達欲望非常強烈,因為這是他們熟悉的生活用品,每個小朋友家里都有各不相同的時鐘,因此在回答這個問題時,小朋友們都能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很有條理地說出了鬧鐘在自己生活中的一些用途。在練習鞏固階段,為了保持學生“說”的高漲情緒,還為他們設計一些實踐操作的機會:“撥一個自己喜歡的時間,和同桌交流一下”,要求語言表述要完整?!拔彝砩?時開始睡覺”、“我早上7時背著書包去上學”、“晚上6時我在家看動畫片”等等。孩子們撥出各自喜歡的時間,并能用完整的語言表述出喜歡該事件的原因。在這樣的語言交流情境中,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再一次得到了提高。
二、策略二:循循善導,鼓勵學生敢“說”
一年級的學生正處在一種“心欲求而尚未得,口欲言而尚不能”的求知狀態中,由于他們沒有掌握好發言的方法和技巧,缺乏自信,不敢說。面對這一現象,在課堂中可以先讓學生自言自語地說,說給自己聽聽,然后要求他們把自己想說的告訴你的同桌,說給同伴聽聽,最后再請他們單獨發言,說給大家聽聽,幫助學生逐步建立自信,從怕說到敢說。有時,還可以利用小學生表現欲特強的心理特征,通過對“說得好”的同學的夸張性表揚,激勵學生提高自己的表達欲望。對那些渴望表達而又力不從心的學生,我們要耐心地教他怎樣鍛煉自己的口才,多給他發言的機會。這樣久而久之那些平時不善言表的學生,膽量就會漸漸地增大,成為班級“敢說”中的一員。
三、策略三:形式多樣,加強學生練“說”
盡管一年級的學生在初始階段,語言啰嗦,詞不達意,甚至提出的問題有些幼稚,但是作為老師都不要斥責他們,而要保護、鼓勵這種積極性。要善于從學生奇特的想法中捕捉智慧的火花,逐漸引導他們達到語言完整,準確規范,尤其對后進生更需要耐心疏導。
1.傾聽中模仿,訓練學生“說”的能力
一年級學生年齡小,說話不夠完整,甚至用的更多的是生活化的語言,語句不夠規范,很難成為教學課堂上的語言。如果學生能在課堂上聽清楚老師的提問、講解,聽清伙伴的回答,那么必定會由“會聽”轉變到“會說”。所以,要使學生學會“說”,首先是要學生學會“聽”,給學生一個輔助的拐杖,學生才能在模仿中把數學化的文字語言說正確,說規范,從而為理解符號語言、圖形語言,學好數學奠定基礎。
比如我在教學“加法和減法”中的45+30時,先讓學生通過小棒和計數器的演示,在同學們合作探究以后進行交流,明確算理,然后由語言表達能力強的學生來歸納清楚:先算40+30=70,再算70+5=75,所以45+30=75。在這個過程中請其他學生仔細傾聽,然后學生在組內指著小棒的操作模仿著說出算理。雖然這樣的模仿開始無法達到規范和完美,但是通過長期的培養和訓練,學生不但能用準確簡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數學思想,而且能夠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思維方式和作答習慣。在學生能講清楚45+30這道題的算理的基礎上,再研究45+3=48,并比較45+30和45+3的不同。這樣通過學生的認真傾聽和模仿表達,使學生掌握了怎樣用數學語言準確地表達算理,既理清了加法計算的思維過程,也為以后學習減法、連加打下了基礎。所以,要使學生學會“說”,首先是要學生學會傾聽。只有會傾聽的人,才會表達。
2.閱讀數學課本,訓練學生“說”的能力
數學課本既是教師教學的依據,也是學生學習的依據,因此,應重視數學課本在教學中的作用。數學書中的某些插圖,其實是一種圖形語言。圖形語言易懂、易學,是理解和把握符號語言的扶梯,尤其在一年級數學教育的啟蒙階段,它的地位和作用是舉足輕重,不可替代的。
要培養一年級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并非一朝一夕的事,并非能在40分鐘的課堂上就能見效的事。它是一項長期并艱巨的任務,它需要教師充分挖掘各種有利因素,并將它持之以恒。一年級的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尚在起步階段,只有讓他們在起步階段打下扎實的“說”的功底,并能把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堅持下去,這樣才能對學生今后的語言發展和語言表達起到良好的推動作用。作為數學教師,要重視發展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要耐心地傾聽、恰當地點撥、智慧地引導,讓學生在具有嫻熟的數學語言的基礎上流暢、完美地進行數學表達,真正讓孩子們能快樂地學數學,“說”數學,在“說”的過程中體驗學習的樂趣,見證成長的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