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東鳳
摘要:閱讀是學習語言的必經之路。相較于小學生而言,有良好的閱讀習慣,學會自主閱讀無異于在英語學習上錦上添花。然而,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較差,隨之年級的增長以及學習內容的豐富,導致學生學習英語的困難度逐步增加,英語學習興趣也因此下降。
關鍵詞:小學 英語教學 閱讀興趣
一、目前小學生的英語閱讀現狀
目前小學生主要從英語教材中獲取閱讀知識,然而隨著小學生閱讀量的增大,教材已無法滿足學生的閱讀需求,學生的閱讀能力較弱,閱讀水平較低,閱讀面較窄,出現語言匱乏的現象。因此,作為英語教師,應當積極地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使之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擴展學生的閱讀面,增強閱讀量,從而達到獲取語言知識的效果。
二、小學生英語閱讀的重要性
英語語感的增強借助于閱讀。小學生的英語語法儲備量較小,良好的語感可以克服英語與漢語中語言邏輯中的差異。
詞匯量的提升依賴于閱讀。單詞是英語學習中的基層建筑,而在閱讀中認識單詞,賦予了其語境含義,便于學生記憶,同時摒棄了單個單詞的讀、抄、寫的傳統詞匯教學手段。
寫作水平的提高更離不開閱讀。在閱讀中積累的習慣用語、固定表達、美詞美句、優美修辭等均可以運用到寫作中去。
提升小學生的閱讀能力至關重要。
三、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引導學生自主閱讀
學校是學生學習的主陣地,作為教師應創造機會讓學生擁有自己的閱讀小天地,培養學生自主閱讀的能力,走上愉悅的閱讀之路。為了學生能打下扎實的閱讀基礎,于是,立足于自己現有的教學經驗進行了一些思考。
注重課本閱讀,利用課本閱讀資源,教師通過范讀、領讀、講解等方式,引導學生朗讀、理解、背誦課本內容。另外,每天的家庭作業必須包含朗讀內容,日積月累,提高閱讀能力。此外,教師應幫助學生歸納閱讀技巧,有技巧的閱讀可以提升學生的閱讀速度與質量。因此教學中給予適當的閱讀指導,在學生進行閱讀前,教師介紹其相關的背景知識,滲透閱讀方法,提示學生通過關注閱讀題目、段落首尾重點句子、通過聯系上下文、猜測等來分析主題。根據閱讀內容要求,提出相應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思考、閱讀,并通過解決問題,加深對閱讀的理解。教師還可通過多媒體、創建情境,游戲教學等多種閱讀方法進行教學。
有效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能夠提高教學質量。根據教材需求,選擇同層次,學生感興趣的課外閱讀材料,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能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對于小學生來說,閱讀內容本身應能提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主動積極地投身閱讀。選取有故事情節,人物個性鮮明或者熟知的人物形象為主的英語閱讀內容。小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遠遠大于學到的知識,讀圖比讀字更重要。因此,繪本閱讀通過簡潔的語言以及優美的插圖展現內容更易于引起學生閱讀興趣,深受學生喜歡。例如人教版中的Three little pigs是學生眾所周知,甚至可以復述出來的故事。故事中的對話簡短易懂,以口語為主,易于學生模仿和閱讀。
積極創設語言環境,讓學生身臨其境,用心感受學習英語知識,體會英語學習的實用性。例如:給低年級的學生選擇閱讀內容應簡短,貼近生活。給他們的閱讀任務是:“在你回家的路上看到哪些地方用英語字母或者單詞標示的,請你記錄下來并查一查它們的意思,然后帶到學校與老師和同學一起交流。”當把他們的內容匯集起來的時候,教師都感到很意外。有路上的路標,他們知道了“P”表示park,有衣服上印染的單詞:love, you, miss,cat有學習文具上的名稱:pencil, made in China, notebook 因為他們剛接觸英語,對于英語的一切都覺得新奇,所以他們很樂意去生活中發現,原來英語并不陌生也不遙遠。這也無形中拉近了孩子、生活、英語三者之間的距離,也讓學生體驗了英語作為一門語言的功能。
優化閱讀教學方法,開展探究性活動。閱讀時組織開展探究活動有利于學生在課堂上積極主動的生活。讓學生在生活中探究,使學生主動關注周圍生活,產生改變生活現狀的愿望,做生活的主人。
培養學生主動閱讀的習慣,提升閱讀能力。首先,了解小學生的閱讀心理需求,由于學生年齡小客觀理解能力較弱,在閱讀中應遵循感性與理性相結合的方式教學,激發學生的自主性。比如,對于初學者我們采取圖片、動畫閱讀模式;中年級學生采用對話閱讀或文字配圖閱讀方式,篇幅在八十單詞左右;高年級學生就可以采用純文字閱讀方式。高年段的學生,其學習能力更強,將閱讀技能和生活常識從母語中遷移到英語中的能力更強,可以更加明確地開始閱讀能力的訓練。同時,鼓勵學生自行尋找有趣的英語閱讀資料,并在班級進行分享。通過不同的文本來理解不同的內容,結合畫面的敘事性小故事能夠培養學生享受英語之美的能力,非虛構的文本可以拓展學生的知識,使其掌握獲取知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這個階段,學生需要開始學習并運用各種閱讀技巧和策略,完成主旨大意、推斷、比較和細節知識等方面的能力訓練。在開始階段,在維持學生高昂閱讀興趣的同時,教師要趁熱打鐵做到讓學生每天一閱讀,定時、定點、定量。好的閱讀學習習慣可以令學生終身受益,發揮學生的閱讀主觀能動性。
最后,但也是同樣重要的。家校合作,助力學生更好地培養自主閱讀的習慣。英文閱讀資料浩如煙海,作為教師可以推薦符合學生心智年齡段的英語讀物給家長,幫助學生提高閱讀水平,逐漸達到閱讀自如的程度。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轉變為引導者,指引學生達到自主閱讀的水平,同時教師對于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要有整體的規劃,要求在什么階段達到什么樣的水平并且有強烈的責任心。
社會的發展要求小學生應具備自主閱讀與理解能力,完成簡單的閱讀任務,從而獲取語言知識。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針對學生的性格特征,努力創新,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增強學生自主閱讀的意識,使其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最終,提升小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