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心穎 鄧 剛/西昌學院藝術學院
中國畫是美術教育專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中國畫作為中國傳統藝術瑰寶,承擔著傳承與發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作用。當今時代,網絡信息技術已經深入滲透各行業領域,其在教育領域的應用深度與范圍也不斷擴大,成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式。中國畫教育教學改革與發展也必然要依靠網絡信息技術,通過現代科學技術與藝術的深度結合,使藝術表現形式獲得極大地豐富,并有效拓展了藝術表現空間,從而為其帶來深刻的影響。基于此,在深刻認識網絡信息技術對中國畫教育教學帶來的積極影響的前提下,深入探討中國畫網絡教學的有效方法,通過科學設置中國畫網絡教學課程,加強對網絡教學資源的有效應用,提高中國畫教學的實效性,為進一步推進中國畫教學質量,適應現代教育發展發揮有效作用。
在傳統教學中,由于受到時空限制,中國畫教學資源是有限的。而網絡教學則打破了這種時空限制,并且利用網絡的共享性,能夠實現全球化、大眾化信息的有效共享。在中國畫網絡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網絡技術優勢,深入挖掘大量豐富且具有典型性的案例資源,再利用網絡信息傳播的快速與準確性,實時傳播給學生。同時,學生利用網絡資源的共享性,還可以通過觀看“網絡公開課”的方式,了解多派系的中國畫技法,或者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進行反復的觀看學習,加深對中國畫技法的了解與掌握,從而滿足不同風格及繪畫特色,不同發展水平的中國畫專業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
在班級授課制教學環境下,中國畫教學教師與學生在授課過程中的關系呈現自上而下的垂直關系特點,教師負責傳授中國畫繪畫知識與技巧,學生則是被動接收。而中國畫的網絡教學使教學過程中的師生關系發生了巨大改變,教師的主導作用發揮越來越明顯,學生的主體性也能夠充分體現出來。在網絡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主要通過網絡平臺進行溝通與交流,極大的提高了交流的雙向性。同時,在開放的教學平臺中,這種交流更呈現出多向性,教師與學生可以在網絡平臺進行共同討論,教師也可以通過平臺獲取學生學習情況的反饋。這樣一來,在中國畫教學過程中的師生互動性進一步增強,有效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提升其課堂參與度,從而提升學習效率。
課程教學內容應當是以本門課程目標為依據,嚴格遵守課程標準,制定適應學生學習與發展需求的主要知識點。中國畫傳統繪畫藝術在長期發展過程中,涉及到的繪畫內容非常多,范圍非常廣。這就要求中國畫網絡課程設置過程中,需要保證科學性、層次性、系統性,確保網絡教學能夠順利有序的完成課程教學目標。具體來說,在中國畫網絡課程內容設置中,需要從課程結構出發,將中國畫教學內容分為基礎知識部分、系統技法部分、專業能力部分。例如,設置系列網絡課程,課程開設可以按照白描、花鳥、山水、人物的順序進行教學,循序漸進,使得課程教學具有綜合性和連貫性。同時,在網絡課程教學中,運用網絡技術,還可以將同一教學內容與不同專業知識點的同時展示,開拓學生的視野,同時拓展學生的繪畫思維。例如,在進行中國畫白描線條教學中,與書法中的線條、素描中的用線進行對比分析;或者將中國畫不同歷史時期的特點進行展示,便于學生對比分析,例如將宋代國畫構圖、筆墨的特點與明清時期國畫的繪畫特點進行對比。總而言之,中國畫網絡教學中,教師在課件制作過程中可以進一步提高課程教學內容的系統性和科學性,提高知識的連貫性,讓學生有計劃、有重點的參與到課程學習中,做好以點帶面,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中國畫網絡教學基于網絡資源的共享性特點,能夠通過豐富的教學資源提高教學有效性。教師在網絡課件設計過程中,要首先讓學生學會欣賞中國畫,教師可以根據確定的中國畫教學內容,利用網絡信息技術,在課件中插入音視頻,讓中國畫“活”起來,使學生全方位、立體的了解中國畫的特點,加深對優秀中國畫作品的體驗,同時將作品分析、繪畫步驟解析等動態化,學生通過觀看視頻,可以加深對國畫繪畫方法、筆墨表現方法的體會,并且激發學生對中國畫繪畫學習的內心情感。其次,學生通過觀看國畫解析視頻,并在此基礎上進行繪畫實踐,通過整理繪畫理論與實踐技法,有效應用于自己的實際繪畫過程中。學生如果不能有效掌握,還可以通過反復觀看視頻進行學習。最后,做好繪畫知識總結與拓展。教師在課件設計中,可以根據教學內容,收集繪畫技法知識專題講座等網絡優秀課程教學資源,進一步彌補學生在繪畫知識上的不足,提高學生的繪畫素養。同時,教師在課件中加入拓展內容鏈接,學生通過點擊鏈接,可以看到不同畫家對同一類型國畫的創作作品,拓寬學生的繪畫視野。
中國畫網絡教學中,可以利用計算機軟件將中國畫繪畫技法處理,與學生在臨摹、寫生、創作等各個學習階段有機結合起來,細化教學,提高教學研究效率,更好的開展教學研究活動。首先,在學生臨摹繪畫技法學習階段,可以借助軟件將臨摹技法進行方法,便于學生細細觀摩,更清楚的了解具體物象的造型,例如花的走向、人物設色技法等。其次,在學生寫生學習階段,學生可以利用掃描技術,將自己的作品上傳至網絡,與其他學生、大師的作品進行對比分析,一目了然的看到自身的優勢與不足。最后,在學生創作階段,可以通過搜集豐富的網絡資源為學生的創作構思提供幫助,同時運用當前繪畫軟件,對作品進行技術處理,呈現出作品最佳的創作效果。
隨著當前網絡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中國畫網絡教學應用范圍不斷擴大,對其網絡教學的系統性、規范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就需要建立完善的中國畫網絡教學資源數據庫,將包括傳統國畫作品、大師繪畫作品、筆墨解析、繪畫寫生方法步驟、創作資料范例等各項相關網絡教學資源有效的整合集中,并進行科學的分類整理,以便于學習者隨時查閱,為中國畫網絡教學提供全面服務。
網絡信息技術在中國畫教學中的介入,極大地豐富了中國畫的教學資源,促進其教學方式的改革,在豐富教學資源,拓寬學生視野以及提高學生對中國畫學習效率上具有重要意義。合理開展中國畫網絡教學,是適應當代中國畫教學發展的重要途徑。但需要注意的是,網絡技術的介入,并不是完全取代傳統教學方式,對于中國畫網絡教學的應用,應當將重點放在利用網絡技術更好的服務于中國畫教學中,從而培養出適應時代要求的中國畫創作人才,實現新時代中國畫傳統藝術的傳承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