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金梅
摘 要: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幫助生命發展,但在傳統高中政治課堂教學中,生命教育常常被忽視,無法完成高中政治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培養目標。據此,在新課程的背景下,教師要對教材中的生命教育內容進行深層次挖掘,力求在高中政治課堂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健全學生人格,引領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本論文以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為研究切入點,對生命教育途徑進行了詳細的研究和分析。
關鍵詞:高中政治;生命教育;滲透;途徑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0)32-006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32.031
著名的教育學家蒙臺梭利明確指出:“教育的目的在于幫助生命力正常發展,教育就是幫助生命力發展的一切作為。”高中政治作為人文學科,課程教育本身在于健全學生的人格,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進而促使學生的全面發展。尤其是在當前社會背景下,作為高中政治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必須要全面加強生命教育,引導學生認識生命、尊重生命、熱愛生命,幫助學生追求生命的價值實現。
一、生命教育內涵分析
(一)生命教育含義
伴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人們對生命的保護意識也呈現出了上升的趨勢。此時,生命教育也得到了各個領域的有效關注。那么,何為生命教育呢?對此,不同的學者提出了不同的看法。目前,針對“生命教育”這一內涵,雖然并未達成共識,但是從相關研究中不難發現,生命教育可分為狹義和廣義兩種解釋。其中,狹義的生命教育主要是指對生命本身進行關注,主要是對個人、他人的生命進行關注,進而對其進行拓展,直到對其他自然生命體進行關注;從廣義的角度上進行分析,生命教育屬于一種全人教育,在教育的過程中,不僅僅要對生命本身進行關注,還包括對生存、自救能力、生命價值和生命尊嚴的提升。
對于高中政治學科中的生命教育,我認為主要是基于學生這一個體基礎,教師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學生實施與生命相關的教育內容,進而幫助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更好地認識生命、欣賞生命、尊重生命,并提升生命質量,幫助學生更好地追求生命價值,以促使學生全面發展。
(二)生命教育內容
具體來說,在高中政治的生命教育中,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生存教育:簡單來說,生存教育就是教育學生如何生存,教育其學會生存。在人的發展中,自然生命是保證其存在的基礎,也是社會生命、精神生命的載體。學生只有對生命形成一個正確的認識,對生命的產生、變化和形態進行關注,進而保證更好地關愛生命。只有加強學生的生存教育,才能幫助學生獲得多種生存技能,進而促使學生面臨危險的時候,能夠更好地保護自己,并為追求更高的生命追求,實現生命價值等,奠定堅實的基礎。
2.生命價值教育:教師在高中政治課堂教學中,要全面加強生命價值教育,引導學生及時發現身上的閃光點,引導學生懂得生存的價值和意義,進而促使學生敬畏、珍惜和發揚生命。
3.和諧教育:和諧教育是生命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生命教育的本質就是幫助學生簡歷生命與自我、生命與社會、生命與自然之間的和諧,使得學生對“我”與“生命”、社會和自然之間的相輔相成關系進行明確,進而促使“我”更加健康、智慧地生活,并與社會和自然和諧相處。
4.死亡教育:這是生命教育中最為重要的內容,最終目的讓學生理解死亡的含義,并意識到生命的有限性,進而促使學生在受到打擊和挫折的時候,更加熱愛生命、更加珍惜生命。
二、高中政治課堂加強生命教育必要性分析
高中學生作為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承擔著建設和諧社會、實現中國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面對這一歷史重任,高中學生必須要具備正確的人生價值觀。教師要全面加強學生的生命教育,促使學生更好地認識生命、尊重生命,并對生命的意義和價值進行體現,不斷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促使學生將個人的未來與國家的命運進行密切聯系,進而促使其為了社會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三、高中政治課堂滲透生命教育的途徑分析
(一)轉變教育觀念,提升自身的生命安全意識
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要滲透生命教育,必須要轉變自身的教育觀念,不斷提高生命教育的重要性。據此,在高中政治思想課堂教學中,針對生命教育與道德教育之間的關系進行正確的認識和處理,并在教學過程中,對生命教育的道德屬性進行關注。在此基礎上,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必須要改變傳統的理論說教,將教育的重點放到對生命的認識和熱愛上,進而不斷增強學生對生命教育的自覺學習中。
另外,教師在轉變教育觀念的時候,還要不斷提升自身的生命安全意識。教師首先要熱愛自己的生命,才能在教育學生的時候,將這種對生命的熱愛之情,傳遞給學生。教師還要熱愛自己的本職工作,對生命教育中的有利契機進行捕捉,進而將生命教育的理念融入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中,進而促使學生更好地熱愛生命,使得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煥發出生命的光彩。
(二)積極挖掘教材,尋找生命教育的切入點
在傳統的高中政治課堂教學中,部分教師常常片面重視知識的灌輸,而忽視了學生的體驗。在這一模式下,學生僅僅成為學習的機器,不僅失去了高中政治學習的活力和樂趣,也無法實現生命教育的目的。據此,教師在高中政治課堂教學中,必須要改變傳統課堂教學模式,對教材中的內容進行深層次的挖掘,積極尋找生命教育的切入點。就現行的高中政治教材來說,雖然并未擁有一個單元、一個章節是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的,但是其中的許多內容都體現了幫助學生樹立正確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內容。因此,教師必須要對其進行深層次的挖掘,以此為出發點,緊扣生命的價值積極開展生命教育,以幫助學生學會生活、珍惜生命。
同時,教師在對教材內容進行充分挖掘的時候,還要以教材作為主要載體,并結合社會中出現的惡性事件,如暴力、酗酒等,在班級中積極開展討論,引導學生在此類事件思考的過程中,不斷激發學生珍惜生命、熱愛生命、尊重他人生命意識。同時,還要結合教材中的生命教育內容,結合當前社會上的正能量事跡,引導學生積極樹立正確的生命理想。
(三)拓寬生命教育的課程資源
在高中政治生命教育中,不僅要對教材中的生命教育內容進行深層次的挖掘,還要在利用好教材的同時,積極開發其他的課程資源,不斷拓展生命教育的課程資源。在具體進行課程資源拓展的時候,凡是具有課程意義、能夠作為課程要素的教育資源,均可進行開發和合理利用,并將其作為高中政治生命教育的有效補充。
在拓寬生命教育資源的時候,鑒于高中政治這一學科具有貼近社會、貼近時代、貼近生活的特點,必須要重視與學生實際生活之間進行有效的聯系,促使學生在接近于現實生活中的教育資源中,對生命進行更好的體驗,進而不斷提升學生對生命教育的接受度。需要說明的是,教師在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等額時候,可利用的資源素材非常多,不僅僅有文字資源(教材、時事政治),還包括實踐活動資源,如課堂討論、演出、經濟活動、司法活動、科技活動等。這些都是生命教育的有效補充,是引領學生生命成長的重要過程。
(四)打造幸福化的政治課堂,以加強學生生命教育
著名的教育學家烏申斯基說過:“教育的主要目的就在于使學生獲得幸福,不能為任何不相干的利益而犧牲這種幸福。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從這一點上來講,在高中政治課堂教學中,教師如果片面重視考試,就會導致高中政治成為學生厭煩的科目,必然無法實現生命教育的目的。據此,在生命教育的過程中,教師必須要全力打造高中政治的幸福化課堂,促使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或者獲得幸福。而要做到這一點,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也必須要改變照本宣科的教學方式,借助教材中的生命教育內容,并結合貼近學生、聯系實際的真善美,借助通俗的語言,促使學生在政治教育的過程中,感受到快樂,并獲得美的享受,進而逐漸獲得幸福的體驗,以達到生命教育的境界。
另外,在打造幸福化高中思想政治課堂的時候,還必須要在課堂教學中給學生打造一個有助于生命自由成長的教育環境;而在對學生進行教學評價的時候,也必須要改變傳統的評價模式,使得評價更加民主化、人性化,更加關注學生的發展,充分體現生命的自主性和生成性,進而促使學生生命健康的發展。
(五)注重生命教育,鼓勵全員參與
生命教育是高中政治教學的重要內容,就學校來說,既要注重對學生的文化知識教育,也要注重生命教育,要從校園文化環境和高中政治課程體系中加強對學生的生命教育,讓學生在學校生活和學習中能夠感受到生命教育的價值。從高中政治教師角度來說,教師要不斷提升自身的生命意識,擁有樂觀的態度、積極的生命觀念和堅強的品質,尊重學生的年齡特點,從學生的生長發展規律出發,在高中政治教學中進行生命教育的積極滲透。從高中生的角度來說,學生要主動地參與到高中政治教學活動中,感悟生命的意義和價值,并能夠通過高中知識的學習,懂得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和敬畏生命,從而提高學生的生命意識,實現高中政治生命教育的價值。
四、結語
綜上所述,生命教育是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終目的,也是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和較容易受到忽視的部分。因此,在新課標下,教師必須要更新教育觀念,挖掘教材中生命教育內容,并對教學資源進行拓展,全力打造幸福化的思想政治課堂,進而實現高中政治的生命教育。
參考文獻:
[1]王華.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的實踐研究[D].延安大學,2019.
[2]王豐美.構建高中政治“生命”課堂的對策探索[J].課程教育研究,2019(17).
[3]楊春能.創設有“生命”的高中政治課堂[C]//教育理論研究(第三輯).2018.
[4]李新播.構建生命化高中思想政治課堂存在的問題及對策[D].華中師范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