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蘭
摘 要:隨著我們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以及國際影響力的逐漸提高,社會的快速發展為我國高中階段的歷史教學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與挑戰。高中歷史教師要以良好的姿態迎接這一挑戰,為進一步提高我們國民的文化自信,不斷研究提高高中歷史教學的教學效果。因此,本文從核心素養的概念入手,通過分析核心素養下高中歷史教學的現狀,進而研究核心素養下高中歷史教學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核心素養;高中歷史;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0)32-013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32.065
隨著社會的發展,核心素養由于其存在的獨特性逐漸被教師發現、應用與高中歷史課程的教學活動中,取得的良好效果表明該教學方式值得推廣。高中歷史核心素養主要由“唯物史觀、史料實證、時空觀念、歷史解釋和家國情懷”組成,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高中歷史教師要從學生的發展角度開展各項歷史教學活動,提倡學生運用辯證的思維進行歷史問題的審視,不斷提高學生的歷史學習能力和探究能力,促進學生各項素養的全面發展。
一、核心素養概述
從宏觀的角度出發,這里的素養不單單指的是學生的技能與知識,更加側重的是在給定環境中,通過利用和調動心理社會資源、自身技能和知識,以滿足復雜需要的能力[1]。在此基礎之上的核心素養指的是學生在復雜多變的現實情境中,可以靈活利用合適的學習方式的重要技能。同時,這種能力也是學生在高中階段學習歷史知識以及其他知識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可以符合社會發展要求、適應自身發展條件的必備能力。在新時代進行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著重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不僅得到了教師們的關注,也逐漸成為了廣大市民關注的焦點。在人類歷史發展的歷程中,素養一直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時國民的素質也是一個國家精神面貌世界體現。最重要的是在經濟全球化、信息多樣化發展的今天,加強國民的素質建設必將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一個國家在國際舞臺上的競爭力與話語權。依照新課改的具體要求,高中歷史課堂教學要重點關注學生歷史學科的素養培養,學生不僅僅要在課堂教學上進行歷史知識的學習,還要時刻注意家國情懷以及人文意識等的培養。同樣的歷史學科的核心素養其實就是在歷史學科的知識學習基礎上,教師通過引導等方式,讓學生能夠在社會發展需求以及自身成長需要的基礎上具備一些必需的品格及能力,這種素養也極大地將歷史教學中的教學目標等內容如實反映[2]。
二、高中歷史教學現狀
在高中階段的教學活動中歷史知識的學習作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存在的目的在于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提高國民文化自信、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念和道德情操、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3]。在高中教育進行改革的大前提下,高中歷史課程的教學方法雖然進行了一定的創新,但是想要滿足新時代對于高中歷史的教學效果還是遠遠不夠的。其中的缺陷具體來講可以分為以下幾方面:其一,有的高中教師并沒有充分認識到核心素養的價值、核心素養在歷史教學中的作用與應用,這就使得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只是簡單地將課本上的歷史知識灌輸給學生,再加上單一的教學方法,在多種因素的綜合作用下必將打擊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積極性,進而降低學習效果。其二,部分學校沒有關注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依舊將重點放在傳統的應試教育方面,對于教學中的評價機制也沒有進行更新使之適應新時代發展潮流。有的學校雖然緊跟時代潮流,重視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但是卻沒有將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目標體現出來,這就容易影響學生的行為和價值觀念。也就是學會將考試分數放在第一位,從而忽略自身在其他方面的培養[4]。其三,很多歷史教師并沒認識到將基于核心素養下高中歷史教學的重要性,依舊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觀念,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所采用的教學模式比較單一,仍然是采用傳統的“滿堂灌”方式;另外,在進行教學評價的過程中,也僅僅以成績為唯一的目標,并以考試作為唯一的考核形式,進而影響了高中歷史的課堂教學質量。但是,在新時代快速發展的今天,這種教學方法與觀念早已不能滿足時代發展對歷史教學的要求。
三、核心素養下的高中歷史教學策略
核心素養下的高中歷史教學策略的研究不單單是提高學生綜合能力、培養學生正確價值觀的重要途徑,更加是適應社會快速發展、滿足現代化建設的必要條件。從我國高中歷史課程教學的現狀出發,基于核心素養概述,以下內容將重點講解核心素養下高中歷史教學的有效策略。
(一)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自從將創新精神列為五大發展理念之一,這一概念早已變得深入人心。創新作為人文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高中歷史教學的主要目的,必將受到廣泛師生的關注、應用于研究。關于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教師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其一,學會正確評價歷史人物。教師可以通過評價歷史人物來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創新精神。而正確評價歷史人物的基礎就是歷史人物的活動、事跡、偉業等,但是站在不同的角度來評價一個人物往往會得到不同的結論,這也正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關鍵環節。其二,挖掘歷史史實。也就是教師通過樹立榜樣途徑來啟發學生的創新精神。歷史教材中敢于創新的人物和事跡多不勝數,教學過程中利用信息技術把創新榜樣制作成鮮活的素材,引導和啟發學生的創造意識。宋代平民畢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為世界文化交流的加強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歷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應該結合歷史素材,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讓學生能夠辯證地看待歷史現象,從而提高學生的思維的靈活性,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
基于此,歷史教師想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對歷史人物掌握的知識,結合自己收集的關于該任務的資料來對其進行評價然后同教師一起再次對其進行論證。在論證之前教師應該為學生留出足夠多的時間和空間,以便于學生可以發散思維,通過原有的歷史知識來對空缺的歷史進行填補。這樣的教學方式也逐漸成為了拓展學生思維、幫助學生挖掘自身潛在創造思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便于學生從多種角度思考問題的有效教學模式。
(二)幫助學生切身追求真理
在高中歷史課程中有很多歷史任務給學生的第一印象是反面形象,對于這類任務歷史教師在授課之前可以給出相反的結論,讓學生突破傳統的觀念束縛來重新對其進行認識。然后教師在為學生提供更加充足、有力的資料。這樣的授課方式不僅僅可以幫助學生更加全面的了解歷史人物,同時也可以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也就是評價一個歷史人物不應該因受到傳統觀念的束縛而單單從一個角度出發。同時,在教師參與之前學生可能會因為結論較大的相反性而對歷史課程產生濃厚的興趣和好奇心理,這必將直接影響學生對于歷史課程的深層次認識。而這個深層次認識的過程也就是教師幫助學生切身追求真理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體驗到奮斗的艱辛和成功的愉悅,更重要的是可以培養學生的科學情感,這種科學情感也可以幫助學生將自身的創造性和主動性充分發揮出來。
(三)對學生美育的培養
對學生美育的培養作為高中歷史教學活動中的培養學生審美能力和審美情趣的重要手段,對學美育的培養就是讓學生在掌握歷史知識過程中逐漸學會感受美、欣賞美,并逐漸在現實生活中創造美。在高中階段的歷史教學活動中,認真研究不難發現歷史教材選用的歷史史實體現的是不同于其他學科的美、記錄的是不同于其他學科的知識,正是這些美與知識才得以為廣大師生提供了豐富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底蘊。這也正說明了史之所存,美之所在,歷史教材本身就是一座美育的大寶庫。教師想要對學生進行美育培養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其一,在智能化、信息化、數字化發展的今天,教師將多媒體技術或者是其他新興技術應用于教學活動中,以便于給學生更加直觀的視覺感受,從而達到加強美育培養效果的目的。歷史教師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應該將美妙語言的講述作為激發學生審美情趣的開始、為學生提供新鮮知識和事物作為幫助學生沉浸在感受美育的最佳手段。因此,教師更加應該將運用多媒體教學技術作為教學的必備技能,以便于可以利用網絡教師在歷史課程上將歷史讀物、史實記錄等展現給學生。其二,幫助學挖掘歷史史實中的社會之美、藝術之美和科學之美,并引導學生將之作為載體來達到提高學生整體審美水平和審美情趣的目的。社會之美指的是社會生活中的事物美、人物美、勞動美和社會斗爭美等。而人物美作為社會美中的核心,人物較高的素養作為人物美的核心自然在歷史課程中是少不得的。藝術之美指的是站在藝術形象的角度在藝術作品上體現出來的別樣的審美特征。科學之美指的是在科學技術領域客觀存在的一種極為重要的、特別的美。
(四)構建科學的教學評價
在核心素養背景下,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必須要重視教學評價這一重要的環節。這就要求教師在進行教學評價的過程中,積極構建一個科學的、多元化的教學評價體系。一方面,從評價形式上來講,必須要改變傳統的以考試為主的評價形式,逐漸融入學生自我評價、生生評價等內容,使得教學評價更加科學;另一方面,從評價內容上來說,必須要在知識評價的基礎上,將能力、情感、方法等內容融入其中,進而對學生進行更加科學、客觀地評價,以推動學生歷史核心素養的形成。
綜上所述,基于核心素養下的高中歷史教學活動是非常有必要的,這不僅僅是新時代弘揚中華民族傳統優秀文化的重要途徑之一,同時也是提高我們國民文化自信的關鍵途徑。而核心素養作為學好高中歷史課程的基礎,更加應該通過不斷研究核心素養下高中歷史課程教學的有效策略來達到提高高中歷史教學水平的目的。高中歷史應該結合時代的訴求和學生發展的實際需要,在歷史教學中注重核心素養的滲透,幫助學生形成關鍵的能力和優秀的品格。
參考文獻:
[1]朱俊豐.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思維導圖的適時運用[J].學周刊,2019(28):144.
[2]油小麗,薛星星.圖式理論視角下的思維導圖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基礎外語教育,2019(4):63.
[3]付丹敏.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思維導圖應用對學生思維品質培養探究[J].青年時代,2019(20):251.
[4]李麗娜.融入思維導圖的高中英語閱讀文本解讀初探[J].中外交流,2019(1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