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繼京
◆摘? 要:所謂感恩,就是在內心認可對他人、社會給予的恩惠。在新課改的背景下,語文教師對小學生的道德素質以及審美能力的培養更加重視,這也會使得小學生在未來的生活和學習中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關鍵詞:小學語文;感恩教育;意義;策略
新課程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材,蘊含了豐富的感恩教育內容,語文教師更應把實施感恩教育作為教育教學的重點之一,充分挖掘和利用蘊含感恩內容的課文,在學生成長的關鍵時期,加強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
一、重視小學生感恩教育的重要意義
首先從家庭來看,許多的小學生都是家中的獨生子女,從小被溺愛,獲得了極大的物質滿足,讓學生在心理上形成一種理所應當之感,稍與父母發生矛盾或者意見沖突,動輒發脾氣,與父母爆發爭吵,甚至是離家出走,這些情況在社會新聞中比比皆是。
其次是從學校來看,在以往的學校教育中,更加重視對學生智力方面的教育,在德育方面存在一定的缺失,再加上教育方式方法的不恰當,更容易激發小學生的叛逆心理,使部分小學生在學校中愛打架,處理不好與同學之間的關系,更加處理不好同教師之間的關系,甚至視教師為敵人。
二、加強小學生感恩教育的策略
1.結合語文教材,滲透感恩啟迪
語文教材中的很多課文,直接或間接地都與感恩教育具有一定的聯系。教師只要利用得當,同樣可以為實施感恩教育增添一份力量。比如,《詹天佑》一課,詹天佑畢業于國外,受到國外大企業的就職邀請,福利待遇和社會狀況都優于國內。但是出于對國家培養的感恩,出于民族大義,他毅然選擇了回國發展,在非常艱苦的條件下,設計并主持完成了具有代表性的“人字形”京張鐵路,為國人贏得了榮譽和驕傲。其感恩之心、愛國之情,足以向世人學習。
古詩中也同樣暗含了感恩教育。比如李紳的《憫農·鋤禾》,我們可以看作是作者對底層勞動人民的同情和體恤,贊美勞動光榮,又可以將其作為感恩教育的出發點,唯有懂得勞動的不易和艱辛,才會懂得感恩,懂得回報社會,懂得回饋自然,進而更加珍惜勞動人民的果實。
2.教師悉心引導,讓學生在語文教學中學會感恩
感恩自然必須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學生要懂得愛護生活中的花草樹木,要注意保護環境,讓學生明白只有更好地保護環境,才能夠更好地對自然進行感恩,從而形成熱愛自然、保護自然的意識。
感恩父母要讓學生了解到父母慷慨無私的背后藏著多少艱辛與磨難,學生孝敬父母,不能讓父母時常為自己擔憂,體會到父母的教育之恩,能夠做到在日后的生活中,更好的報答父母。
感恩社會需要讓學生樹立社會責任意識,要讓學生心存感激,能夠包容社會不同性格的人,能夠與各個階層的人和平共處,要做到有和諧的人際關系,做遵紀守法的公民。
感恩祖國就必須要了解到自古以來,我國將士為保護國土所付出的一切艱辛,要讓學生明白國家能有今天,一切來之不易,對于高中教學而言,教師可以具體到學生對國歌國旗的理解,以及對歷史的學習,讓學生明白現在的幸福來之不易,要懂得去維護我們的國家,讓我們的國家能夠有更好的發展。
3.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
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僅憑講述一些大道理是遠遠達不到最終目的的,作為小學道德和法治教師,我們要明白,這種口頭教育遠遠就不如做一些生活中的小事來得更有效。我們可以讓孩子們回家幫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這樣更能讓他們體驗到父母的辛勞。另一方面,他們也可以鍛煉自己做家務的能力。但是現在,許多父母認為,只要孩子能學習好,一切事情都可以為其包辦。即便最簡單的家務也不會讓他去做的。以騰出他足夠的時間去學習寫作業。一個從不幫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的孩子是很難懂得去感恩的。相反,他們會變得更自私,缺乏家庭責任。他們不會理解父母的艱辛,也不會懂得自己應以家庭成員的身份履行自己的職責。生活中的樁樁小事是最能鍛煉一個孩子的,從小事做起,去學著感恩父母及老師,將感恩落實到具體的行動中。
4.開展感恩活動
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每一個家庭的孩子又不多,父母對孩子無微不至地照顧,導致有的孩子不懂得如何感恩,變得驕橫跋扈、自私自利,這都是感恩教育的缺失。在班級里,我經常開展感恩活動。教育學生感恩父母,感恩老師,感恩曾經幫助過自己的人,感恩社會,感恩祖國……因為天大地大不如父母之恩大,父母不僅賜予我們生命,更把我們養育成人。而教師不僅教給學生知識,更是教會了我們如何做人。我經常利用重大節假日,讓學生開展感恩活動,如:三八節、母親節,讓學生為媽媽煮飯、洗衣服,梳頭、洗腳,或者為媽媽畫一幅畫,制作感恩卡,寫上對媽媽的祝福,母親收到孩子的禮物,看到孩子為自己做的事,肯定倍感開心,孩子在母親的笑臉中,也感受到因為自己的感恩行動倍感鼓舞,親子關系更加融洽。
5.協作中整合家校優勢
學校應該積極展開感恩教育活動,加強家園合作,營造良好的感恩教育學校與家庭環境。小學生的活動場所主要集中在學校及家庭,只有雙方保持良好互動,共同配合,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比如說每年的母親節、父親節、教師節、國慶節等,舉辦相關感恩活動,家長與老師保持溝通,共同引導孩子在這些節日里勇敢地表達對家長、老師以及國家與社會的熱愛、感謝之情。
以國慶節為例,學校應該積極組織愛國活動,包括組織制作愛國海報,設立校園愛國專欄,還可以組織愛國詩歌會,師生、家長一起收集、練習愛國詩歌作品,通過課堂以及家庭教育,讓孩子們了解國慶節的來歷、我國的發展以及和平的來之不易,引導學生熱愛祖國,珍惜和平,讓學生在滿含愛國之情的基礎上聯系詩歌,認可學生的表演與情感,從而激發學生的愛國之情,以此類推,學校可以通過其他活動來帶動學生的感恩之情。
三、總結
在小學語文中滲透感恩教育,能夠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情感價值取向,讓學生在對感恩有深刻認識的基礎上,健全個人人格、提升思想品質。感恩教育是一項長期的工作,教師需要加強教學研究與實踐論證,充分發揮感恩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價值。
參考文獻
[1]馮礦偉.新課改背景下中小學感恩教育的實踐與思考[J].文學教育,2017.
[2]程麗偉.“感恩教育”——邁出小學生品德教育的第一步[J].能源技術與管理,20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