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定香
◆摘? 要:英語學習中的語篇理解能力也是語境理解能力,在英語閱讀和寫作教學中,要落實語篇分析,才能有效提升學生的讀寫能力。本文旨在通過認識語篇分析的重要性,結合讀寫教學案例的語篇探究,探索“以讀促寫”的教學策略,以促進學生讀寫能力的提升。
◆關鍵詞:語篇分析;以讀促寫;初中英語;教學探究
Widdowson認為語篇既用于口語,又用于書面語,其目的都是獲得語用含義;黃國文認為語篇是由若干連續的句子或語段構成的語言整體;胡壯麟則認為語篇是指不完全依賴于句子語法的特定語境下完整語義的自然語言。國內外的學者在語篇概念上雖詮釋不同,但都肯定了語篇是一種語言單位,也是一種語義單位,它有形式,也有意義,也離不開一定的語境。因此,在英語讀寫教學中,要注重語篇分析。
一、語篇分析理論在初中英語讀寫教學中的地位
初中英語閱讀和寫作教學都依托于語篇,在日常教學中,大部分教師能做好語篇分析的微觀探究,即分析語篇中語言知識的語用含義,而往往會忽略語篇的宏觀分析,即重視語篇結構、銜接、連貫、段句意群的邏輯分析等。因此,運用語篇分析理論指導教學,既要學習語篇內容所表達的單詞、短語、句子、語法結構等語言知識,也要學習語篇內容的行文結構、作者寫作意圖、段句之間是如何進行銜接以達到整體語篇的連貫性。
初中英語閱讀和寫作教學也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基于英語閱讀的語篇教學可以促進英語寫作教學的有效提升;而通過英語寫作教學的語篇產出,又能凸顯問題,反過來促進英語閱讀教學的目的性和針對性,即以讀促寫和以寫促讀的交叉教學,最終達到讀寫教學的良性循環和同步提升。
二、語篇視角下的“以讀促寫”教學案例分析
(一)閱讀文本分析
在初中英語讀寫教學中一旦有了語篇分析的意識,既可以開展以語言知識和語法結構為先,以篇章結構分析為后的“自下而上”(先局部再整體)的語篇教學策略;也可以開展以語篇內容的總結和概括為先,以語篇具體的語言文字分析為后的“自上而下”(先整體再部分)的語篇教學策略。而在“以讀促寫”的教學實踐中,有時需要較好的將讀和寫結合起來,通過有目的性“讀”的輸入,達到高效的“寫”的輸出。接下來以人教版新目標七年級下冊Unit5 Why do you like pandas?為例,探究語篇理論在讀寫結合中的運用,文本解讀將從What, how和why三個方面進行。
【What】即主題意義和主要內容。本文主題是人與自然之人與動植物。文章講述了大象在泰國的地位、能力及面臨的生存危機。
本單元通過“參觀動物園”的話題引入,通過學習各種動物的英文名稱,描述動物的基本特點,并表達個人喜好。在單元閱讀文本中,則通過對大象的基本特征和能力介紹,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懂得大象在泰國的重要性,同時指出大象所面臨的困境,并提出拯救大象的措施,呼吁社會關愛大象,進而關愛動物、保護動物。
【How】即文本結構和語言修辭。本文是典型的說明文,通過Importance in Thailand, Abilities, Facts and figures和 How to save them四個方面詳細地介紹了大象的整體概況,并運用擬人的修辭方法描述大象的聰明;運用數字列舉、舉例等說明方法介紹大象銳減的原因等,語言準確精煉,通俗易懂。
【Why】即作者意圖和價值取向。本文通過對泰國大象全方位的介紹,讓同學們了解泰國的國旗文化、大象在泰國的地位及大象數量銳減的原因,呼吁學生要關愛保護動物。
通過對語篇的分析和探究,可以引導學生由此及彼,由泰國的大象聯想到中國的大熊貓,大家是否有了解熊貓現狀的沖動呢?很自然的由讀過渡到寫作,從而抓住契機設置與閱讀相匹配的寫作任務。
(二)寫作任務的設計
在閱讀教學完成后,我們可以設計這樣的寫作任務:
隨著泰國大象數量的銳減,人們對動物的關注也越來越多。在中國,也有很多動物面臨瀕臨滅絕的危險,哪些動物是你喜歡并且想要保護的呢?請以“My Favorite Animal”為題寫一篇英語短文來描述你最喜歡的動物。內容包括:①最喜歡的動物的基本情況(至少3點);②喜歡的原因(至少2點);③呼吁保護動物。要求內容完整,條理清晰,70詞左右。
根據題目要求,結合學習的閱讀文本,可以從以下幾點指導學生寫作。
第一、細審題。主要從體裁、人稱、時態方面讓學生有寫作的初步意識。寫作題目與本單元的閱讀文本話題相同,體裁都是說明文,采用一般現在時,以第一人稱的口吻寫作即可。
第二、列提綱。根據題目要求,在開頭部分總括你喜歡的動物及基本特征。主體些喜歡的原因,結尾處呼吁保護動物。
第三、連成句。主要是從行文上著手,注意連接詞的使用、多種句式的使用如長難句的使用等讓文章前后文邏輯清晰,銜接自然。
第四、寫初稿。結合本單元的閱讀文本,從主題內容、文本結構、語言修辭、寫作手法、價值取向等方面全局把握,進行一稿的寫作,讓自己的寫作目標明確、言辭優美、有理有據,寫出的文章才會有深度,有內涵。
第五、全面查。就是要根據寫作要求制定評價表,可以從結構方面看段落是都合理,銜接是否自然;從內容方面,除題目要求的三方面以外,是否有合理拓展;語言方面則看詞匯是否豐富,句法是否正確等,最后也要關注書寫是否工整。建議學生根據教師給出的量表先自評,再結合老師的評價找出差距,明確自己的習作需提升的方面,進行美化和修改,再完成二稿的寫作。
三、結束語
基于對閱讀文本的語篇分析,我們從主題意義和主要內容上有了更清晰的了解;通過對文本內容的理解,掌握了語言知識、句型結構、說明方法等行文技巧;最后通過對文本內容的深層分析,洞悉作者的寫作意圖和價值取,感悟作者寫作本文的初衷,由閱讀延伸寫作教學過渡自然,至此,我們不難發現,讀寫密不可分。只有在日常教學中認真研讀文本,通過閱讀促進寫作的提升,又通過寫作中的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閱讀,才能逐漸實現“以讀促寫,以寫促讀”的相互促進,實現讀寫教學的共同提升。
參考文獻
[1]張秋會,王薔.淺析文本解讀的五個角度[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2016,39(11):11-16.
[2]黃國文.語篇分析概要[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3]胡壯麟.語篇的銜接與連貫[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