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寶軍
摘 要:提高食品監管效能是保障人民群眾食品安全的根本。現階段,我國實施的食品安全新監管體制已經解決了很多食品監管問題,獲得了不錯的效果,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在新時代背景下,要結合實際情況,不斷完善食品監管措施。深入分析了提高食品監管效能的策略,希望可以有效提高食品監管效能,保障食品安全。
關鍵詞:食品監管;監管效能;提升策略
文章編號:1004-7026(2020)18-0154-02?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R95? ? ? ? 文獻標志碼:A
近幾年時常出現一些食品安全事故,相關部門沒有充分發揮食品監管效能,群眾對食品監督管理部門產生了一些意見。想要有效解決該問題,應結合實際情況通過科學合理的手段提升相關部門的食品監管效能,進而保證食品安全。
1? 食品安全監管機構現狀
2013年我國成立了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在2014年各省、直轄市、自治區分區也完成了組建工作,2015年底,全國各地市級別食品安全監管機構已全部成立。
目前,結合實際情況來看,我國食品安全監管還存在以下幾點問題。
(1)各個機構改革進度不一致。目前,大部分地市級的食品藥品監管體制已完成改革,但縣級改革進度差距相對較大。在行政經費和編制的影響下,部分區域還沒有完成改革,尤其是經濟欠發達地區改革程度明顯落后于經濟發達地區[1]。與此同時,部分地區雖然明確規定了機構職責,但受人員編制的影響,嚴重阻礙了食品安全監管的順利實施。
(2)教育培訓無法及時跟上。在食品監管工作中,市級和縣級食品監管機構正在不斷組建與完善,但監管人員沒有調整到位。部分監管人員沒有接受系統、專業的培訓;部分監管人員根據工作任務接受了培訓教育,但由于教育培訓內容缺乏系統性,導致教育培訓存在不及時的問題,這都嚴重阻礙了食品安全監管工作質量的提升。
2? 食品安全監管存在的問題
2.1? 食品安全標準體系有待完善
目前,我國不斷出現新的食品安全問題,例如食源性疾病、違禁使用農業投入品與添加劑、農藥獸藥殘留超標等引起的食品安全事件。出現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是我國食品安全標準體系不夠完善,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在養殖、種植、食品生產和經營中,沒有完善的質量規范。
(2)食品安全標準不夠統一和完善。想要有效監管食品安全,離不開食品安全標準。缺乏統一、完善的食品安全標準,很難充分發揮食品監管效能,難以有效保證食品安全。
2.2? 食品安全監測和預警體系有待完善
現階段,我國還沒有形成完整的食品安全檢測體系。根據相關調查顯示,很多農產品和畜產品沒有經過檢測便出現在市場,直接進入消費者手中。出現該種情況主要有以下原因。
(1)檢測機構、人員、設備等方面投入力度不足,導致食品安全檢測網絡沒有實現全面覆蓋,嚴重影響檢測效果。
(2)檢測檢驗資源過于分散。目前,衛生部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農業部門畜牧獸醫站、質監部門產品質量檢驗所等可以進行食品安全檢測工作,但這些機構各自從事自己的工作,信息資源難以實現共享。
(3)發布食品安全信息的途徑不夠統一和權威。目前,很多部門都在開展食品安全信息發布工作,這些部門僅依據某種產品幾個批次的抽樣檢測結果公布該產品的不合格率和合格率,無法真正引導公眾,甚至還會使人們無所適從[2]。
2.3? 食品產業規模化程度有待提升
我國工業還處于發展階段,在農副產品種植、畜產品養殖方面,大部分都是以家庭、個體為主,生產具有分散性的特點。食品加工業大部分都是中小型企業,還有一些小作坊,無論是管理還是技術方面都相對滯后。在此情況下,導致食品生產規范化、集約化、標準化程度較低,一定程度上給食品安全監管工作帶來了較大難度。
3? 提高食品監管效能的幾點淺見
3.1? 不斷完善食品安全標準體系
(1)需要完善食品安全體系相關標準與法規。在該過程中,既需要保證和國際標準接軌,還需要結合我國國情,有效提升我國食品安全標準水平。在完善相關標準與法規的同時,堅持公開原則,使公眾參與進來,避免出現企業綁架食品安全標準的情況[3]。
(2)需要強化企業實施標準。食品生產企業需要大力普及食品安全標準知識,梳理食品安全標準,并嚴格根據食品安全標準進行生產,保證企標高于行標、行標高于國標。有效提升企業的自覺性,使企業積極主動地執行食品安全標準。
3.2? 加強監管初級農產品的市場環節
(1)加強對農業生產經營者的培訓及指導力度。根據相關調查顯示,大部分農民的科技素養相對較低,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的認識不夠深入。因此應開展多種形式的培訓,提升農民農產品質量安全意識,使其具備較高的道德素養[4]。與此同時,還需加強對農民進行無公害農產品生產技術的培訓力度,給予農民技術指導,進而有效提升農業現代化管理水平和標準化生產水平。
(2)完善農產品全程監管制度。相關部門應對農產品生產種植養殖過程進行完善,科學合理規范食用肉類產品檢驗檢疫工作,創建完善的食用農產品產地準出制度與市場準入制度,進而保證好的食用產品進入市場。
(3)提升農業現代化水平。把分散農戶集中到專業合作社中,并對其提供社會化服務。相關部門需要把提升農產品質量與食用安全目標作為工作重心,開發有益于提高農產品安全的技術,保證農產品食品安全。
3.3? 注重監督和管理食品的加工環節
(1)應創建一支結構合理的監管隊伍。結合實際情況創建各級食品安全監管機構,包括市級、縣級、鄉鎮3個級別。把縣級作為監管重點,并設立村聯絡員和社區聯絡員。在實際工作中,應充分發揮鄉鎮專職人員的職能和作用,不斷提升日常監管力度,全面搜集食品安全方面的信息。
(2)加強對監管人員的業務培訓。應創建科學合理的培訓規劃,對安全管理人員進行培訓,培訓內容包括專業業務知識和專業技術等,進而構建一支具有較高素養的監管隊伍。
(3)注重食品檢測儀器的硬件建設。食品安全監管機構可以科學、合理配置各項資源,創建完善的檢測體系,利用多種途徑盡可能地爭取地方和國家的財力、物力投入,進而構建滿足當地區域的食品安全檢測中心,及時準確地檢測食品安全,促進食品安全檢測能力的提升。
(4)注重監管食品質量源頭[5]。在食品安全中,生產加工是非常關鍵的,只有加強對生產加工環節的監管,才能保證食品安全。因此,需要讓食品加工企業意識到食品安全的意義和價值,提升其社會責任意識和誠信意識,還要注重對企業員工進行培訓,使其可以嚴格根據相關標準和規范進行加工生產。此外,需要注重監管小作坊食品加工企業,特別是城鄉結合部的食品加工作坊。
3.4? 鼓勵社會力量的廣泛參與
食品安全問題屬于民生工程,與每個人都有密不可分的聯系。因此,想要有效提升食品安全監管效能,需要社會力量的廣泛參與。
(1)提升消費者的安全意識。對人們進行食品安全公共教育,并把相關食品質量事故與信息報告給公眾,使公眾可以及時獲取食品安全信息,正確認識和甄別安全食品,使公眾知道在發生食品安全問題時應該如何維權[6]。
(2)充分發揮社會和媒體的作用。鼓勵社會各方監督食品安全問題,使社會各界人士可以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食品安全中。此外,新聞媒體應積極回應食品安全問題,堅持社會責任、職業道德、新聞倫理,保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全面、理性、專業地報道食品安全問題。
3.5? 創建完善的食品安全檢測和預警體系
(1)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創建和完善食品安全監測和預警網絡。
(2)整合檢測檢驗資源,全面貫徹落實三統一制度,包括統一進行視頻抽驗、統一進行信息發布、統一檢測標準。與此同時,要注重信息交流和合作,創建食品安全信息發布途徑,保證途徑的統一性、權威性、公開性。此外,還可以構建食品安全信用體系,針對食品生產單位、經營單位以及個人創建信用檔案,并整理歸納成一個互聯網數據庫,形成完善的食品安全信用體系。
4? 結束語
在新時代背景下,通過提升食品監管效能,不僅可以減少食品監管問題,還可以提供給人們安全的飲食,有效提升食品監管工作水平。因此,在實際工作中,相關部門應結合實際情況,充分利用新體制與新戰略的優勢,利用多種新型監管手段,充分發揮食品監管效能,進而有效提升人們對食品消費的滿意度與安全感。
參考文獻:
[1]王世君,劉曉宇.我國食品安全監管形勢分析和對策——提升技術能力,打造專業隊伍,提升監管效能[J].食品安全導刊,2018(27):17,19.
[2]曹晨.大數據時代食品監管模式創新性[J].食品安全導刊,2017(15):11.
[3]盧蕊.新體制下提高餐飲服務環節食品安全監管效能分析[J].食品安全導刊,2016(33):31.
[4]王曉會.大數據時代食品監管模式的創新[J].糧食流通技術,2019(5):131-133.
[5]羅輝.中國食品安全監管的問題審視與機制向度[J].食品與機械,2019(8):100-103.
[6]鄧立倩.基于《食品安全法》進一步提高食品安全監管執法效能研究[J].現代食品,2019(16):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