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祥 張奉
◆摘? 要:數學是小學階段重要的基礎學科之一,以創新為主要發展引擎的社會經濟與科學技術迅速發展的新時代,創新已經成為當前各個領域普遍關注的焦點。在教育領域如何有效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也已經成為當前探討的主要內容。作為我國基礎教育體系中的小學教育教學,在學生的整個學習生涯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是為小學生今后的學習與發展打下堅實基礎的重要環節,因此,在這個階段培養小學生的創新能力尤為重要。本文將對小學生創新能力培養進行簡要闡述,分析小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要性,并提出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策略,希望能夠為相關工作提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創新能力;培養;策略
小學數學教學中,充分發揮小學生教學主體作用,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索,培養小學生創新能力,不但能夠激發小學生數學學習興趣,提升小學生數學知識應用能力,還能開闊學生數學思維空間,促進小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一、小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相關概述
(一)創新能力的內涵
所謂創新能力是指人們在順利完成某項活動時,發現新規律,獲得新思想和新方法的能力。針對小學數學教學而言,小學生數學創新能力主要體現在求知欲望更加強烈,想象空間更加開闊,在學習態度上能夠積極主動的學習、探索;在學習行為方面,能夠綜合、靈活運用自己所學數學知識,找出新方法和新思路解決遇到的各類問題,實現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二)小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要性
1.能夠激發小學生數學學習興趣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加強小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教師將正確處理“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之間的關系,注重小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結合小學生成長發育規律和思維特點,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活動進行精心設計,構建適合小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索的教學情境,營造輕松、開放的教學氛圍,學生能夠大膽質疑,積極思考,從而提高小學生數學學習興趣。
2.促進小學生數學知識的靈活運用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通過創新能力的培養,教師將會更加注重學生發散思維訓練,讓學生對所學數學知識融匯貫通,形成網狀的知識體系,學生能夠在運用舊知識的同時對新知識加以理解和感悟,進而提升小學生數學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促進小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提升。
3.有助于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水平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對學生創新能力加以培養,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不僅需要充分了解小學生思維特點和成長規律,還需要在教學方法方面不斷探索,摒棄傳統灌輸式教學模式,確立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以及教師的主導地位,式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形式更加多樣,內容更加豐富,從而促進小學數學教學水平的進一步提升。
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策略
(一)結合生活化教學情境,培養學生發散思維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結合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創設逼真的問題情境,能夠讓學生將生活經驗融入到數學問題思考中,讓抽象的數學知識和概念獲得直觀反映,在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的同時,讓學生的思維更加開闊,從而培養小學生創新思維。例如,在學習陰影部分面積,長方形面積周長章節時,教師可以利用學校內的建筑,向學生提問,學校花圃是由哪些部分組成。“學校的花圃,長為8米,學校為了綠化建設,決定加寬花圃的面積,花圃的面積比原來多了12平方米,那么現在花圃面積是多少呢?”在對這個問題進行提問的同時,讓學生動手畫出題目中所包含的內容,這樣不僅便于學生理解,也讓學生形成了畫圖解決問題的思維模式。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結合學生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的事例,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學生將生活經驗與數學問題結合起來自主思考,形成頭腦風暴,逐漸找到最簡單、有效的計算方法,在學生思考問題的過程中,學生會考慮到各種計算的可能性,能夠促進學生發散思維的發展,從而提高小學生創新能力。
(二)利用數學實驗,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采用數學實驗的方式,讓學生在動手實踐中,找出數學中的規律,不但能夠讓學生感知到數學源于生活,提升小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認知,還能夠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精神,提升小學生創新意識。
例如:在進行“梯形面積”教學中,教師準備了方格紙、剪刀和格尺等實驗材料,讓學生通過實驗,對梯形面積計算公式進行驗證。
學生利用直尺在方格指上畫出梯形,然后用剪刀將梯形剪下來并進行拆解和拼接,經過學生實踐操作,找出了三個驗證梯形面積的途徑。
1.將梯形拆分成了兩個三角形,經過拼接后成為一個平行四邊形,根據平行四版型面積計算公式,推導出梯形面積計算方法;
2.將兩個梯形進行拼接,得出一個大的平行四邊形,根據梯形面積為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得出梯形面積計算公式;
3.將梯形拆解成兩個三角形和一個長方形,將兩個三角形拼成一個大三角形,通過大三角形面積與長方形面積相加,得出梯形面積計算公式。
利用數學實驗方式,能夠將枯燥的數學公式推導過程變得更急直觀、形象,學生能夠在實驗過程中找出多種方法,讓學生將數學知識與生活實踐結合起來,在體驗到數學知識魅力的同時,促進學生創新意識的提升。
(三)通過小組合作,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能夠讓學生針對數學問題進行探討和交流,在共同學習中,每個學生都能夠達到表達出自己的見解,通過群體效應,讓思維空間更加開闊,學生之間能夠相互啟發、相互輔助,對自己的想法積極嘗試,形成創新的主觀愿望,從而促進小學生創新品質的形成。
三、結束語
培養小學生的創新能力是我國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改革以及發展中國學生核心素養的要求,同時也是社會時代發展的要求。小學生是祖國未來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新時代的小學數學教師要時刻肩負起自身的教學職責和育人重任,在新課程改革教育教學理念的指導下不斷創新教育教學模式與方法,有效結合小學生的身心成長特點、心理特征以及認識規律提高培養小學生創新能力的有效性,為小學生未來更好地發展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王祥杰.淺析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9(06):166-167.
[2]于葆華.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策略[J].新課程·上旬,2019(08):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