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華嬌
【摘要】教師可以稱之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在社會發展中起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近些年隨著我國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發展,對于教師的要求不僅僅停留于教學能力,同時還要注重教師師德的建立。作為教師除了具備強大的知識儲備,還需不斷加強自身道德修養。教師的道德修養將直接影響學生,為了進一步立德樹人,教師要積極探尋師德構建路徑,教師師德并不是天生的,而是要經過后期堅持不斷的實踐學習構建的。對此為了更好地構建教師師德,就要格外注重方式方法,掌握科學化多元化的構建路徑。
【關鍵詞】立德樹人? ?師德構建? ?路徑分析
【中圖分類號】G6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20)31-030-01
引言:學生教育關系著每個家庭,初中階段學生正處于思維發展的重要階段,在這一時期教師要做好榜樣力量,引導學生養成良好德育素養。因此教師師德構建承受著前所未有的壓力,這就要求學校教師不斷加強管理,開展多元化豐富化的師德培育活動。本篇文章基于立德樹人背景,對初中教師師德構建展開深入的探討分析,并對此提出相應具體的構建路徑。
一、立德樹人視閾下師德構建內涵分析
初中教師肩負著教書育人的重任,為學生傳遞文化知識的同時,還要注重學生德育教育,做好立德樹人的教育工作,培養新時代綜合性人才。師德常常被稱為教師職業道德,是教師教學的重要核心素養,是教師開展一切工作的前提與行為規范。并不僅限于教師的職業道德,還包括學生自身的的德育修養,是職業道德與個人道德的統一。立德樹人視閾下的師德構建過程,要兼顧教師個人能力與道德修養的養成。基于新時代發展背景下,對教師師德構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繼承我國師德傳統中的精華,結合當前我國社會發展實際,探尋師德建設新路徑,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引領師德建設。
二、立德樹人視閾下初中教師師德構建路徑分析
(一)通過學識夯實師德建設
過硬的教學能力、堅實的文學基礎、兢兢業業的工作態度都是初中教師所具有的基本素養,其中教師學識是一切工作開展的前提。立德樹人并不是抽象的存在,而是要體現在日常教學當中,師德構建的基礎前提就是教師要不斷夯實個人學識,緊跟時代發展潮流,積極吸納先進文化。
例如,隨著我國經濟飛速發展,我國文化信息發展速度較快,文化的包容性也越來越強,傳統教學中教師只需講解教材內容,學生也只需坐在座位上聽從教師的講解。新時代下的課程教學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作為初中教師應當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夯實自身文學素養,提升自身專業能力。當然專業學識并不能直接提升教師師德,但是教師脫離了學識,自身師德必然不能得到有效提升。初中階段學生擁有極強的好奇心,樂于探尋新的文化內容,對此教師只有不斷的鉆研與學習,才能跟上時代的發展,為學生學習指明方向,從而培養學生優良的德育素養。教師要組織學生開展新型教學模式,探尋新型教學規律,重視學生核心素養與綜合能力的培養。因此在立德樹人視閾下,只有教師進行不斷的創新,學生才能獲取全新的教學體驗,學校才能構建一支學識夯實思想素質過硬的教學團隊。
(二)仁愛構建師德
初中教師肩負著教書育人的重任,教師師德構建過程中要注重學生的主觀感受,注重學生心理,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制定與之相符的教學計劃,不斷加強學生思想道德觀念的影響,通過教師的仁愛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價值觀念。
例如,初中教師可以通過課堂教學,帶領學生點燃生活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建立新的目標,使得學生學習更富有意義。對于學生而言是受到專業的教育,對于教師而言是教書育人,是師德構建的過程。教師可以借助豐富的語言表達傳遞相應的思想觀念,語言是表達情緒傳遞文化的一種方式,教師要通過仁愛教育構建師德。教師富有感染力語言,能夠引發學生共鳴。仁愛教育更加注重學生的感受,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實際情況,在課堂中學生會無意識的模仿教師品格行為,教師教學模式對學生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教師是否包容尊重學生,也就決定了學生日后是否能夠具有耐心與愛心,能否尊重自我尊重他人。教師師德的構建必然離不開學生,教師要以贊賞的心態面對學生,對學生進行客觀化全面化的評價,將積極、辯證、熱忱的態度貫穿于整個教學工作當中。
(三)積極開展自我反思
從本質上來說師德就是教師心靈上對于自我的認知,對于教育工作的認知,師德構建過程就是教師自我剖析自我認知的過程,與內心不良思想作斗爭,實現自我改造與自我提升。因此師德構建過程中教師要不斷加強自我反思,做到吾日三省吾身。
例如,初中教師工作不僅僅是幫助學生找到存在的問題,引導學生走向正確的道路,同時教師也要正確認識到自我問題。俗話說的好認識他人十分簡單,認識自己卻十分困難難。就初中教師師德構建而言,如若教師不能對自我進行客觀化全面化的評價,根本無法形成師德修養,教師師德構建必然是低效的漫長的。因此教師要不斷進行反思,對課堂教學進行反思,對自我進行反思,及時檢討自己行為或思想上存在的問題。認識自我發現自我并不是最終目的,發展自我才是最終目標,當一個目標達成后,就要確立更好的目標,對自己進行更加嚴格的要求,只有教師嚴于律己,才能更好的引導學生。初中階段學生更喜歡從身邊探尋榜樣,教師更應當彰顯榜樣的力量,為學生的成長保駕護航。
結束語:總而言之,教師師德標準制定要更加科學細致,根據時代發展構建相應有效的構建路徑,教師師德建設管理制度執行得更加科學有效,最大限度地培養提升初中教師師德,不斷推動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郭冬雪,周欣,王秀宇.新時期加強初中青年教師師德建設的措施研究[J].中外企業家,2018(34):171.
[2]都維雄.芻議農村初中教師師德現狀與對策分析[J].湘潮(下半月),2012(0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