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燕
【摘要】機械識圖在中職教學中是一門基礎且重要的學科,現在在中職學校的機械制造以及自動化、電氣化、數控技術等機電類的專業都設置了這門課程。這門課程是為了讓學生學會認圖、識圖、繪圖,訓練學生的動手能力以及三維能力而出現的,并且為其它的學科作出基本的鋪墊,使學生能夠更好地進行后面的學習。為了獲得這樣的教學效果,需要中職學校的教師轉變該課程的教學方式,探尋優秀的教學手段,提升自我機械視圖能力水準,使課堂更加高效。所以,教師有必要將更多的精力花費在課堂上。
【關鍵詞】高效課堂? ?機械識圖能力? ?中職學校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20)31-184-01
只有掌握一種良好的機械識圖方法、具備優秀的機械識圖能力,才能夠在未來的識圖工作中正確閱讀以及正確理解各種機械施工圖紙所包含的基本信息以及識圖要求所表達的基本意思,從而更好地進行組織和指導機械施工,這也是從事機械及其工業相關技術專業的人員必備的能力。這就必然需要機械教師將復雜、煩瑣的機械知識理解變得簡單,從而完全可以將直接的知識教授給每個學生,使每個學生不僅可以更快、更好地學習掌握各種機械操作圖紙,還可以使每個學生完全能夠在實際的機械操作中自如地學習運用。
1.調整相關輔助材料內容,從滿足學生需要出發
機械識圖是一門非常基礎且重要的技術課程,在專業教學中需要滿足的是培育第一線的操作型技術人才。該系列課程主要培養的目標是廣大學生學會看圖和學習識圖的綜合能力。如何讓學生看圖、讀懂圖是這門課程的根本目標。因此,這門課程定位在如何提高學生的識圖能力,并且能夠準確地理解圖畫所表達的意思,并要求學生能夠快速地讀懂圖樣的加工要求和尺寸標注,能夠理解設計師的意思,精準地進行后續工作的指導。圖樣是設計師和操作者進行溝通的橋梁。現在的機械制圖課程的內容,主要側重于有較大難度的“制圖”,難度和深度對中職學校的學生來說都是一個大的挑戰,這與中職學校學生接受教育的程度有點不大相符。對中職學生來說,他們學習“識圖”的重要性應該大于“制圖”,因為在以后的工作中,不僅需要他們制圖,而且還需要他們理解圖。輔助材料主要可以分成識圖的基礎和技能。因此,教師在這個過程中更要集中與教學基礎知識和傳授常用知識。可以從電腦網絡中隨意收集一些與其相關的教學圖樣,通過由淺入深的方式讓每個學生深入其中進行模擬學習,讓在校學生在專業識圖學習過程中能掌握本學科專業識圖的相關基礎知識,構建專業知識培養體系,達到學生預期的綜合能力培養目標和人際感情培養目標。
2.改變教學模式,建構高效課堂
機械制圖的雙重授課教學方法、機械識圖思維能力的雙重培養實際上可以是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的雙重培養,即對三維空間所有形體的綜合想象和分析、綜合和形象表達能力的雙重培養,也可以包括對空間尺寸處理知識和空間公差處理知識綜合性和運用分析能力的雙重培養。所以,圍繞“以識圖為目標”,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可以這樣進行處理。
2.1Inventor軟件提高機械識圖教學效果的應用
通過Inventor軟件里的繪圖板塊能夠直接生成零部件圖。在裝配圖教學中的應用裝配圖是展示機械(或零件)的圖,因為組成裝配有許多且復雜的零件,同學們沒有關于零件的實用了解,裝配圖紙已成為學習機械制圖中的一大難題。Inventor軟件有著爆炸和隱藏部件的作用,利用爆炸功能能夠制成拆裝的動慢,讓同學們能夠在視覺上看明白零件的裝配環節以及零件之間的裝配聯系;利用隱藏性功能,能夠使同學們看明白裝配體中內部的結構造型,規避了原來的靜態課堂教育的不足,讓課堂會更加有趣、活潑起來。提供三維實體模型與直觀操作現有的教學模型重點有如下幾個模型:平面視圖模型,立體模型與動畫模型。
2.2激發和加強培養廣大學生自主學習應用機械制圖的學習興趣
作為制圖教師,首先要盡快轉變學校機械制圖教學課程的基本教學管理觀念,在利用現有的制圖教學資源的條件下,充分利用現有教學資源,不斷地探索新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改革,研究更加有效的制圖教學方法,盡最大的努力去幫助激發和調動培養廣大學生對學習使用機械制圖的學習興趣,這是如何調動廣大學生開發學習制圖主動性的重要基礎。為了有效激發和增強培養廣大學生實際學習應用機械制圖的學習興趣,教師首先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1)引用教學實例,提升機械制圖技術課堂教學的生動趣味性,調動廣大學生的實際學習活動興趣。教師還可以同時通過身邊人的實例,降低這些知識點的實際學習以及難度,從而充分激發廣大學生的課外學習活動興趣。(2)安排學生開展動手讀書實踐系列活動,激發學生動手學習書的興趣。機械制圖這門基礎課程具有實踐性較強的特點,在課堂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安排各種動手學習實踐教學活動,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覺感官,讓學生對圖有更多的探索空間,對不斷提升學生動手學習圖的興趣極為有利。
結束語
信息化手段有一定的吸引力,但如果缺少行之有效的教學路徑,往往無法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只有將信息化教學手段與教學路徑相結合才能在教學過程有效突破教學重、難點,提高教學質量。混合式教學、教學平臺、數字教學軟件、智能評測系統的應用,大幅度拓展了學生的學習時間、空間,突破了傳統課堂、實訓室和教學時間的限制,提升了學習效率。結合“機械圖樣識圖與繪制”課程特點,筆者探究了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學模式和路徑,希望能給機械專業信息化教學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呂欽松.讓乏味化“圖”趣橫生——機械識圖課程融滲思政教育的實踐與思考[J].職業,2020(06):83-84.
[2]張丹,劉貴森.融入模型制作的新型機械識圖課堂教學的實踐探索——以山東交通技師學院為例[J].職業教育(中旬刊),2019,18(10):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