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秀琴
【摘 要】隨著社會現代化的快速發展,在多種文化甚至一些腐朽享樂文化的沖擊下,加強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重大現實意義和長遠戰略意義尤為突出。如何把握教材,挖掘教材的深層文化底蘊,是新時期對教師的新要求。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只能更加注重傳統文化在小學教育中的結合與傳承。在這種教學環境的引導下,可以讓小學生慢慢實現民族精神文化的培養,讓他們從自己做起、從點滴做起,為繼承我國民族傳統文化而努力。基于此,本文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當中如何更好地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方法與策略展開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關鍵詞】小學語文;優秀傳統文化;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7485(2020) 30-0089-02
一、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意義
將傳統文化融入小學語文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是不斷培養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知識水平和相關技能,包括學生的思維、審美、語言建構以及文化理解等方面的能力。小學語文教學要不斷培養學生的傳統文化素養,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可以說,提高小學語文核心素養的必要途徑.是重視優秀傳統文化在教學中的滲透。當前,還應在教育教學領域,特別是小學教育教學領域貫徹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抓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
中國傳統文化蘊含著正確的價值觀和道德思想,這些寶貴的財富在今天仍然十分重要,能夠有效地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教會學生正確的傳統文化價值觀。傳統文化應融入小學語文教學中,使學生體驗傳統文化的魅力,提高審美能力,為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打下基礎。
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方法與策略
(一)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引導學生接受傳統文化
在實際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在課堂教學中正確引導學生接受傳統文化,促進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加深對傳統文化的理解,提高自身文化素養。因此,教師應重視不同學生的不同心理狀態,關心和愛護學生,并在此基礎上開展課堂教學,有效保證學生在課堂上以良好的心態學習,有效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但要做到這一點,教師應具備較強的教學能力和足夠的優秀傳統文化知識儲備,以便在課堂教學中更好地開展教學,在教學內容中滲透自身的文化背景和教學質量,引導學生更加自主、積極地參與課堂學習。
(二)挖掘古詩文中素材,充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應深入探索優秀傳統文化的滲透。古詩文中蘊含的趣味性材料,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學習漢語知識的興趣。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有較強的挖掘傳統文化素材的能力,能夠充分整合教材內容和利用教材內容進行教學,在潛移默化、由淺入深的環境中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傳統文化素養。
(三)創新教學方法手段,更好地滲透傳統文化內容
為了將傳統文化滲透到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對課堂教學方法進行有效的改革和創新,并通過這種方法更好地滲透游戲傳統文化的相關內容。因此,教師可以充分運用情境教學法,促進學生更好地融入優秀傳統文化情境中,從內心深處感受到優秀傳統文化自身的巨大魅力。例如:在教學《圓明園的毀滅》一課時,教師可以通過情境教學的方式,拓展與圓明園有關的優秀傳統文化知識。課前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向學生播放與圓明園有關的視頻或圖片,使學生在觀看視頻的過程中對圓明園文化和優秀傳統文化有深入的了解和認識。這對文物修復、文物保護等文化,對優秀傳統文化的未來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教師通過這種方法,可以更好地提高學生的文化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綜上所述,小學教育活動的開展對學生個人文化素質和個性的培養有著重要的影響,甚至會直接影響到學生未來的成長。將傳統文化融入小學語文教學,是提高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重要手段,也是培養學生正確價值觀的主要途徑,也可以實現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小學語文教育要適應新時代的新要求,勇敢肩負起傳承優秀文化的歷史重任,促進優秀傳統文化和教育的滲透,實現教育目標修身養人,從而塑造出具有深厚民族文化底蘊的新一代公民。
參考文獻:
[1]錢海萍.挖掘蘇州文化打造特色課堂——融合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與本地傳統文化的幾點方略[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20(04).
(責編 侯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