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菲亞 郭林如
河南林業職業學院
至于女權主義,凱特認為,女性對感官損傷的抵抗受到地域、年齡和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影響,但女權主義的定義是不同的。根據歷史發展,女性主義可分為自由主義、馬克思主義、現代社會主義、女同性戀理論、后殖民主義和生態女性主義。女權主義的意義是有爭議的,但基本的假設是相同的。在當代社會,女性的身份地位較低,不僅在當時的法國,對于其他國家來說,女性都遭受了一定的壓迫與歧視,而《飄》的主題則體現了女性應該徹底打破這一現象,提升女性地位,釋放女性。
在《飄》正式發行之前,許多美國媒體已經獲得了讀者的接受和認可。當時,美國流行周刊將其進行發表,暗示著新時代女性已經到來。隨著女性主義的發展,瑪格麗特·米切爾對《飄》的渴望充分反映在他對女主人公斯嘉麗身上,斯嘉麗有獨特的邏輯思維,通過女主人公,讀者可以更好地理解當代社會的興衰。
1.戰前女性主義。
斯嘉麗穩定的成長環境,良好的教育,以及與生俱來的人性和智慧,使他與眾不同。作為家里的長女,母親的良好品質在斯嘉麗身上得到延續,與此同時,他父親的品質——自信、敢于冒險、坦率、性格堅強、易怒,繼續在斯嘉麗身上延續。但是,由于父親性格差異較大,這使斯嘉麗有著兩種不同的人生觀、價值觀,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種分裂人格。只有母親在時,斯嘉麗才會展現出安靜、溫柔、善良的一面,但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叛逆成分。到了19世紀末,大男子主義仍然在美國社會中占有絕對優勢的地位。
2.戰時女性主義。
隨著戰爭的加劇,查爾斯與艾希禮都要去打仗了。不幸的是查爾斯在參軍后不久就被殺了,因此,斯嘉麗在結婚兩個月后成了寡婦。對于只有17歲的斯嘉麗來說,丈夫的不幸犧牲帶她來了嚴重的抑郁癥,而查爾斯的死意味著男性地位的喪失。斯嘉麗很難繼續享有上流社會的權利。此時的斯嘉麗知道女人活下去有多難。內戰正式爆發后,斯嘉麗離開了亞特蘭大。她和查爾斯一家呆在一起期間,她目睹并感受到了塔拉莊園內的喧囂生活,這重新點燃了她對生活的斗爭。在這里,斯嘉麗突破了社會對女性的嚴重束縛,斯嘉麗不在乎別人怎么想,不僅敢于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而且敢于挑戰文化傳統。后來,斯嘉麗表現出了令人欽佩的人格魅力,管理著整個家庭的事物。面對艱難險阻時,斯嘉麗頑強、勇敢,努力抗爭生活。
3.戰后女性主義。
戰爭結束后,斯嘉麗仍然保持著同樣的狀態。為了幫她度過難關,斯嘉麗決定去找瑞德借錢。絕望中,斯嘉麗把希望寄托在弗蘭基身上。為了拯救桃瑞園,斯嘉麗同意嫁給弗蘭基。婚后她經營木材生意。為了過上好的生活,提升當代女性地位,斯嘉麗不得不通過多種手段來提升木材的市場地位,提升木材的競爭力,保證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站穩腳步。因此,斯嘉麗積極采取多種營銷手段,促進企業全面發展。在她不斷的創新發展下,斯嘉麗的生活質量得到了全面改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斯嘉麗和家人們的生活質量。斯嘉麗變成了一個非常獨立的女人,無論在經濟上還是個人生活上,都不需要依附于于男人,久而久之,斯嘉麗意識到了她自己的社會價值。
1.女性主義的覺醒與廢奴運動。
伯格,一個美國社會學家,曾經說過,在19世紀,美國只接受和尊重女性作為一個好妻子和好母親的角色。因此,所有女性(不管她們的知識水平和思想狀態如何)都必須盡其所能地扮演這個角色。在男性主導的環境中,女性的獨立思考會受到抑制。一旦一個女人表現出智力上的優越性,她就會被當作”女人的職責”而被避之唯恐不及。在當時社會,女性十分認同自己的地位,并沒有意識到女權的重要性,久而久之,女性遭受雙重壓迫,內戰前的南方社會由男性主導,他們壓迫聰明、獨立的女性個性,這對女性發展來說造成了很大的影響。但隨著斯嘉麗“傳說”不斷的流傳,人們逐漸加強了對女性的認知。
2.女權主義對美國南方文化的沖擊。
18世紀晚期,在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時期,提倡“自由、平等、友誼”的口號。男人和女人都受到自由思想的影響。有了這個口號,布爾喬亞婦女開始為性別平等而斗爭。1848年,第一次女權會議隆重舉行。會議討論了許多問題,如婦女的權利、公民身份、社會和宗教。這份宣言標志著女性解放運動的開始,并宣言:“自我發展是比自我犧牲更高的職責”是女性解放運動的主導意識形態,這種意識形態席卷了整個美國,在本世紀達到頂峰。
1.有利于進一步促進我國女性地位的提高。
斯嘉麗的樂觀進取精神,敢于拋棄傳統觀念,反對人類中心主義,追求個人獨立和尊嚴,對我國環境保護政策的制定、女性對政治權力的追求以及教育和就業機會的平等有著重要的啟示意義。做好生態女性主義思想的研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我國環境保護事業發展。
2.有利于進一步促進我國生態道德觀的教育。
在《飄》中,戰爭的殘酷對女性、土地和環境的破壞,也是對自然的人類中心主義,這種人類中心主義的直接結果是對自然環境的大規模破壞。
(1)拓展道德教育內容,重視生態道德教育。日本的道德教育長期強調道德教育,始終注重調節人與社會的關系,而我國的環境道德教育開辟了環境道德教育的新領域,總結了一系列環境道德教育。
(2)把生態道德教育融入課堂,融入心靈,培養具有正確生態價值觀的青少年。正確的生態價值觀要求人們在自然本身和人與自然的關系中建立一種理性,它是一種自然平衡,并以此為理由來協調人與自然的合理關系。我們的生態道德教育需要引導年輕人理解人、自然和生態系統之間的關系。人類與自然環境密不可分。我們應該改變過去以人為本的思維方式,把人看作是環境的成員,樹立人與自然的有機整體觀念,提高青少年的環境意識,這種關系將有助于進一步推進我國的生態道德教育。
3.進一步促進我國生態文明的建設與社會和諧發展。
首先,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出發,在詳細分析近代西部大開發自然中心弱化的基礎上,中國主張建立一種新的、平等的生態文明發展觀。盡管存在理論上的限制,但重要的是要關注婦女的生存和我們生態系統中的危機。《飄》中提到了,對于女性來說,女性應該提高自身地位,加強女性與自然社會的和諧共處,只有這樣才能提高當代社會對女性的認知,實現多樣化社會和諧發展。其次,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生態失衡正在逐步加劇,各方面能源正處于枯竭的狀態,這對我國生態環境的發展來說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如果這一問題不能及時解決,會直接影響國家、社會的穩定發展。斯嘉麗作為當代新時代女性形象,有著堅強、叛逆、獨立等特點,將斯嘉麗的女性特征與自然的結合可以有效的確立對我國發展的科學認識,促進了社會、人與自然的和諧,為共同建設做出了貢獻。中國的偉大夢想為中國生態文明的進一步發展和社會和諧提供了理論支撐。
《飄》的生態女性主義思想十分明確,斯嘉麗的身上反映了人類建立一種無等級、無剝削的社會文化的愿望,這種文化尊重性別差異,人與自然、男人和女人、過去現在和未來和諧相處,以建立一種新的倫理價值觀。本文對《飄》的生態女性主義進行了簡單的研究,文中還存在著一些不足,希望我國專業技術人員加強對《飄》的生態女性主義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