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修一
江西省大余縣池江中學
初中學習階段是學生的過渡階段,教師需要根據學生基礎與學習狀況在教學中采用分層導學的教學方法,分層導學不僅能夠增加師生互動,而且使初中生在數學課堂中的學習積極性更高。靈活地運用分層導學的教學法,能夠提高初中生對數學知識的認知、理解與實踐運用能力,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效果。
分層導學是在現代數學教學實踐經驗中不斷形成新穎的教學方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能夠最大限度地彌補學生在學習中的缺陷。分層導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認知差異與學習能力進行合理化的教學設定,教學設計中應該考慮到每個學生的實際感受,讓學生輕松愉快的學習。教師通過分層導學教學的引入,結合數學課本知識,運用多媒體的形式真實的呈現出現。從分層導學教學中實現師生良性互動,達成教與學的共識。
分層導學中分層的前提是科學性,根據學生在數學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及原因進行歸納總結,然后,教師在將學生進行分層劃分,將學生進行分為不同的層級進行教學,讓學生能夠在教學中跟著教師的教學方法與思維進行學習。在進行分層導學之前教師需要做的是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與知識能力,讓學生不要因為分層而影響學習。教師需要對每一位學生給予足夠的關心,讓學生能夠明白分層學習的原因和目的,分層是為了幫助學生能夠更好地適應數學教學方法與內容,其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的知識能力培養。
初中數學課堂的分層導學是針對數學教材中的知識點進行的,所以分層導學需要根據教材內容為基準才能夠更好地進行目標分層,規劃教學的方向。需要注意的是,分層教學設計應該根據知識點的難易程度進行設計,因為新舊知識點可以幫助學生鞏固舊的知識點,同時也能夠引導出的知識點,幫助學生更好的去學習。如果教學中不采取層層遞進的教學方式展開,那么學生學習起來就會有一定的難度,產生困惑的心理,通過教學目標分層能夠讓學生的學習目標更加的明確,學習的知識點更加清晰。
例如,在初中數學內容“三角形全等的條件”教學中,由于少部分學生的基礎知識與邏輯思考能力比較薄弱,所以在對圖形的理解上面存在一定的困難,這時候,教師可以將這一部分學生分為一個層級,在分層教學目標的設定中,可以讓他們先從三角形的邊與角的關系進行學習與掌握,通過對這些基礎知識的了解讓學生更好的鞏固基礎知識點,為后面的三角形全等的條件學習奠定基礎。對于班級中的一些中等偏上的學生,教師可以將他們分為一個層級,此時,教學目標可以從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基礎出發,運用“SAS”的概念來判定三角形全等,并且能夠通過逆向思維的形式進行逆向推理。
初中生作為九年義務教育的關鍵階段,教師應該根據初中生學習的差異化特點進行分層提問,設置好數學問題的難度等級,同時,分層導學應該根據數學教師的內容的重難知識點進行展示出來,老師需要了解分層導學的真正目的,對數學概念知識能夠熟練地掌握并且運用到數學課堂實踐中。分層導學方法的提出,能夠促進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的學習主動性增強。教師需要對問題的難易程度進行把握,讓提問更加的具有針對性、全面性、層次性的特點,從而滿足學生對數學學習的需要。在分層導學中教師會涉及相關的問題,展現知識提問是初中數學課堂的一個關鍵環節,不可或缺。因此,在分層導學的環節中需要教師考慮到不同的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能夠引發學生的思考。
例如,在初中數學內容“概率”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設計多個問題,讓學生選擇自己擅長的問題進行思考,第一個問題可以設置為概率與生活相關的,比如,生活中有哪些有趣的概率現象?讓學生舉例說明;第二個問題可以設置為一個具體的生活相關的概率時間,在投擲一枚硬幣后,正面與反面的概率是多大?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并且動手去實踐;第三個問題是通過對概率的學習去解釋生活中的一些概率事件,并且計算出概率?在上面三個問題中,前面兩個問題設置是相對簡單的,大多數學生能夠自己動腦思考與動手操作,對于第三個問題的難度就比較大,需要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的概率知識,對于優等生來說是可以嘗試去解決的,對于一些基礎落后的學生可以自己鞏固基礎知識的過程中不斷拓展自己的知識。
采用分層導學教學能夠使學生更好的參與課堂學習,課堂教學的效果也必然會提高。由于分層導學教學還處于初級階段,許多的數學教師在課堂中對分層導學的問題難以把握,這就需要教師在日常學習中關注學生的發展與學習能力水平,對學生進行分層教學與指導,讓學生去適應數學課程,激發學生數學課堂學習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