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靜
來自黑龍江鶴崗的男孩“鐘美美”因在短視頻平臺上發布了自己模仿教師的幾段視頻,引發強烈關注。在“鐘美美”的模仿中,教師嚴厲,“兇”,甚至有些尖酸刻薄:“我從一樓就能聽見咱們班在吵吵!”“一棟樓里就聽你們講話了!”“后面的差生,一個比一個能作……”這些譴責張口就來。摔書,踹桌子,扔卷子,瞪眼睛,掄戒尺,這些模仿動作,把嚴厲型老師的氣質拿捏得死死的。不少網友反映“太真實了”,非常有共鳴。
鐘美美的視頻存在演繹加工的成分,集中反映了老師嚴厲的一面,因此也導致有的人會覺得這樣的師生關系存在問題。
教師該“嚴”還是“慈”?
一些教師害怕自己威嚴不足,整日板起面孔,不敢跟學生開一點點玩笑,一心想讓學生對其產生敬畏。這樣做的確不容易使自己的權威受到挑戰,但也會導致一部分學生迫于教師威嚴而表面服從,不向教師敞開心扉。而那些淘氣的學生可能會變本加厲地與教師對抗,因為這樣做會更有成就感。
也有一些教師,很在意學生是否“喜歡”自己,立志于和學生打成一片,對學生極度包容。這樣做雖然可以較好地與學生培養感情,但關愛變味兒成了溺愛,也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有時,教師的慈愛還會被學生認為是軟弱、好欺負的表現。可見,師生關系的“度”不好把握,動輒就容易過“嚴”或過“慈”。
想把握好這個“度”,教師們首先要先思考一個問題:
我們究竟為什么要經營好與學生的關系呢?
經營良性師生關系的目的,是為了有效地實現教學目標,如果不想讓自己和學生的努力都變成徒勞,就要在該嚴格時嚴格。這樣說也許少了些人情味,但我們不得不承認,有效的知識技能傳授和有效學習習慣的培養,是教育的首要目標。除此之外,才是對學生身心健康的把控與人格品行的塑造,這就要求我們在該仁慈時仁慈。
“嚴”還是“慈”,要視情況而定,不能一下子“嚴”“慈”到底。
形成良性的師生關系,有多重要?
良性的師生關系應該是師生在認知、情感和行為上的一致。在認知上,學生對教師認同度高;在情感上,師生心靈相通、達到情感共鳴;在行為上,師生之間行動一致。
通俗一點講,師生關系對青少年發展有非常重要的影響,甚至超過了親子關系對青少年發展的作用。舉個例子說,學生不喜歡某位教師,那就不會喜歡這位教師的課,學習成績差、偏科的現象就出現了。
良性的師生關系能夠調動教師教和學生學的積極性
教學相長是大家都明白的一個道理。當師生之間的關系親密、融洽時,這種積極的情感能使師生的大腦皮層處于興奮狀態。在這種良好的教學氛圍下,教師教學積極性的原動力被充分調動,學生對教師持欣賞的態度,從而對學習產生積極的態度和濃厚的興趣,學生強烈的學習愿望同時會感染和影響教師。
良性的師生關系有利于教學活動的開展和教學質量的提高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這樣認為:“師生之間是一種互相有好感、互相尊重的和諧關系,這將有利于教學任務的完成。”
這種和諧的師生關系使學生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輕松愉快地學習,師生在教學活動中互相配合,共同提高,教學活動的開展會格外順利,教學效果自然會更好。
良性的師生關系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綜合素質的提高
我們的教育是要培養具有健全的人格、健康的體魄、良好的道德品質和公民意識的學生。如果學生能從良性的關系中感受到學習的美好、精神價值的重要,就會激發出學習動機和道德動機,進而努力求真,向善,實現全面發展和綜合素質的提高。
作為教師,如何促進良性師生關系的形成?
1加強自身師德修養
高尚的師德是教師任職的基本要求和職業行為的根本保證。通過加強教育法律法規的學習,增強法制觀念,提高依法從教的水平;通過加強師德修養,營造教師為人師表的良好修養,自覺地專心授業,以身立教;通過心理培訓,學會愉快與人相處、自我調節情緒,增強抗挫折能力。教師自身的職業道德意志得到鍛煉,進而產生理想的育人效果。
2樹立正確的學生觀
師生之間雖然存在客觀的長幼之別,但他們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師不能凌駕于學生之上,強迫學生服從。
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認可和接受每一個學生的特點,幫助學生去發現自己的獨特并發展自己的長處。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水平和學習習慣等,從學生的實際需要出發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3加強溝通,關愛學生的成長
教師要善于通過多種途徑和方式與學生溝通,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動向。學生都有很強的自尊心,我們教師與學生的溝通一定要選擇好時間、地點,注意語言的藝術,用真情感化學生。
4改進教學方法,不斷提高教學水平
教學水平高的教師更容易受到學生的尊重和愛戴。教師可以通過提高教學的吸引力來優化師生情感關系。
5不斷反思自己的行為和態度方式
與學生發生沖突時,教師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冷靜全面地分析、考慮問題,敢于正視自身的問題,敢于做自我批評并向學生主動道歉。
《學生眼中的好教育》一書中提到:“師生關系的好壞,決定著一個群體乃至一所學校的文化氛圍和精神特質。在學習方式持續變革的信息社會,師生關系有必要在吸納更多愛與尊重的前提下,從傳統走向現代,從疏離走向共生。”我深以為然。
在建立良性的師生關系上,教師要多反思、多理解、多溝通,拿出師者的氣度與胸襟,用自己的學識與人格贏得學生的愛戴。如此,教師才能真正走近學生,真正走近教育,真正贏得社會各界更多的欽佩與贊美。也只有傾聽學生的學校,才是學生能真正獲得精神財富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