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友紅
【摘要】新時代下,經濟全球化、信息網絡化和科技發展的日新月異對當代高校大學生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在復雜的世情國情面前,我們更應該堅持新時代高校辦學方向和立德樹人的宗旨,守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戰場和輿論制高點,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關鍵詞】 新時代;高校思想陣地; 堅與守
一、在黨建方面,堅持新時代社會主義辦學方向,明確立德樹人的宗旨,營造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協同育人的氛圍
(一)堅持新時代高校社會主義辦學方向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是辦好教育的根本保證。”現階段,世情國情都在發生深刻變化,制約高等教育發展的各種因素相互交織,這對新時代高等教育改革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解決高等教育改革發展中的問題,要牢牢堅持在黨的堅強領導下,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引導廣大干部師生深刻領會黨的理論創新成果,真正辦成讓學生可為、讓人民滿意的地方高校。
(二)堅持新時代高校立德樹人的宗旨
“才為德之資,德為才之帥”是教育的本質追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這一論述科學地回答了高校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為做好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發展高等教育事業指明了行動方向。高等教育發展水平是一個國家發展水平和發展潛力的重要標志。我們越是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國際競爭越激烈,就越需要發揮高等教育的作用,培養出高質量的人才。高校立身之本在立德樹人,只有培養出為國家作貢獻的人才,才能實現民族復興。因此,在當前形勢下,高校只有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這個核心點,才能完成好培養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務,不斷增強國家的核心競爭力。
(三)營造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協同育人的氛圍
立德樹人,不僅要講政治、講信仰,還要講思維方式、講智慧。新時代下,中國要想在世界舞臺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就需要用國際性的眼光培養國際化的人才,要求人才培養必須有新的理念和思維方式,要有適合全球化進程的創新能力等。僅靠思想政治教育是不夠的,課程思政在一定意義上補充了思政課程的相對不足。因此,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設立課程思政,推動高校合力育人也就顯得十分必要,這是真正體現立德樹人的根本。因而,要營造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合力育人、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的環境。
二、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守住自己的一顆 “紅心”,在課堂上守好“專心”,在改革創新上要有“決心”
(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守住一顆“紅心”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思想政治課教師政治要強,要讓有信仰的人講信仰,善于從政治上看問題,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讓有信仰的人講信仰,不僅要求思想政治課教師講好課,體現出科學理論的真理魅力,而且還要求思想政治課教師做好人,具有人格的魅力。而人格魅力的核心,就是具有堅定的理想信念。這就要求思想政治課教師不僅要多讀原著、悟原理,更要進一步挖掘和利用當地紅色文化資源來充實自己。一些紅色文化教育研究中心可以充分挖掘和利用紅色文化資源的優勢,發揮紅色文化資源的歷史價值和時代價值。一方面,通過對紅色文化資源的挖掘與研究,豐富自己對地方歷史的更深層次的理解與認識,更加堅定自己對馬克思主義思想、社會主義理想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等觀念的信仰。另一方面,在課堂內外宣傳紅色文化教育素材,不僅可以凝聚中國共產黨人崇高的理想、堅定的信念等精神力量,還可以激勵千千萬萬的高校學生投身于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去。因此,我們要充分利用現有的時代理論和紅色文化資源充實自己,使自己緊跟新時代的步伐。
(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課堂上要守好“專心”
當前正處于科技和生活日新月異的時代,高校大學生又是年輕的“00后”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須適應時代變化和學生的要求,以學生喜歡的方式來組織和實施課堂教學,讓課堂接地氣、有人氣。一方面,廣泛聽取學生意見、關注學生困惑、找準學生需求,有針對性地讓所講授內容入腦入心。另一方面,在教學實踐中,以“問題導入、情景帶入、團體浸入、思想深入”的教學方法,引發學生的關注,廣泛運用團體輔導、話劇表演等情景模擬形式,引導學生動腦思考、主動參與。比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在課堂上模擬《今天再談馬克思》微電影、《中國特色的堅守》話劇表演、“心中的未來”團體活動等,讓思想政治課以創新的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產生興趣。讓學生意識到自己和民族的復興、國家的發展的聯系,這樣不僅能讓思想政治課接地氣、入人心,而且能提升親和力與針對性,使高校落實好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有勇于創新的“決心”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有一股不服輸和不怕輸的勇氣和決心來面對思政課教學改革所面臨的困境:克服思政課具有強烈的政治性、復雜性與普通學生之間有一定的心理距離;克服受教對象的年齡、專業、性別、教育基礎等方面的不同;克服思政課內容廣、變化快,學習和講授難度增加的困難,并在解決一個個問題中探索出新方法、好點子,從而提升教學效果。
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必須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持社會主義新時代辦學方向,完成立德樹人任務。要時時明確“守初心,擔使命,找差距,抓落實”的總體要求,這就是對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者提出的時代要求。因此,新時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該與時俱進,做大學生成長路上的“領跑人”。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6-12-09.
[2]張邁曾.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 推進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N].光明日報,2018-09-22.
[3]新華社評論員.立德樹人,為民族復興提供人才支撐[EB/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12/08/c_1120083340.htm,2016-12-08.
[4]石書臣.正確把握“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的關系[J].思想理論教育,2008(11).
[5]劉建軍.怎樣才能上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J].求是,2019(04).
[6]劉筱彤.讓思政課接地氣入人心[N].人民日報,2019-04-30.
(作者單位:寧夏大學新華學院馬克思主義教學科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