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園/新疆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阿克陶縣雪松中學
目前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仍然有很多教師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開展實際教學。在備課時教學以應試為目標,沒有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沒有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尋找教學資源對課本閱讀內容進行補充。導致課前準備不充分,最終影響教學效果。從學生方面來說,課前預習只是簡單盲目地瀏覽文章,并沒有進行針對性預習,這也會影響課堂實際教學效果。
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比較注重教學的完整性和課堂任務是否完成。這就導致在閱讀講解中只是對文章內容進行分析,讓學生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和文章情感。而沒有就文章展開分析,補充文章背景,作者相關資料以及文章寫作的時代背景等。導致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停在很表面和狹窄的層面,從而影響閱讀教學效果。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結束后,教師通常會按照課本要求布置任務,讓學生對課文進行背誦或者是完成閱讀相關題目。但是這些都局限于課文本身,并沒有在課后對文章進行延伸,進行拓展訓練。這就會降低語文閱讀的教學效果,同時無法提升學生對于語文語文的興趣,長期下去會逐漸磨滅學生的學習熱情。
新課改要求初中語文教學教學突破傳統教學的桎梏,根據實際情況創新教學方式。以學生為主,在保證教學任務完成的前提下,培養和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因此,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要積極探索,不斷實踐找到有效的教學方法提升教學有效性。舉例來說:在《岳陽樓記》的課前準備中,初中語文教師要利用信息技術搜索查詢文章和作者相關知識,并且選取合適內容補充在課件類。比如說,對范仲淹的生平和所處時代進行補充。這樣更能讓學生理解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家國情懷。
初中語文閱讀課前準備不僅需要教師備好課,還要求學生積極開展預習,這樣能夠在最大程度上提升教學效果。在以往的課前預習中,教師只是要求學生提前閱讀課文,進行段落劃分。但是并未引導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并且在閱讀過程中自己提出問題,自己進行解答。所以在今后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在課前提出問題,讓同學們帶著問題去預習,并且引導學生自己查找相關資料解答問題。舉例來說:在《昆明的雨》這篇課文的預習中,提出讓學生帶著:看到題目你想到了什么?昆明的雨是什么樣的?昆明的雨和自己城市的雨相比有什么特點等問題進行預習。學生帶著問題預習能夠解決以往盲目閱讀的問題,同時還能夠在閱讀過程中提升學生的思考與總結能力。良好的預習能夠為課堂上的學習做好充足準備,保證學習的有效性。
初中學生的特點之一就是積極活潑,好奇心比較強。而傳統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以教師為主體,在課堂重點在于講解課文意思和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這樣的講解方式比較枯燥,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長期下去還會影響學生的思維發散能力。而縱觀初中語文課文,很多文章都有所“留白”,作者會給大家留下想象的空間。初中語文教師要好好利用這一點,在課堂講解中積極引導,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讓學生發揮想象力,置身與課文之中產生文學共鳴。這就需要語文老師在閱讀教學中創設教學情境,舉例來說:在《驛路梨花》的教學中,可以讓學生想象自己就像文中的梨花一樣開在山上,并且引導學生思考梨花在文中每次出現具體所指什么?在文章中梨花象征著什么?讓學生帶著想象與問題學習,能夠提升學習的專注度。同時設身處地的想象能夠讓學生更加理解梨花作為雷鋒精神的象征意義。
除了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情境設置引導學生發散思維,還可以通過鼓勵學生提問的方式讓學生發散思維。在以往的教學中都是教師提問,學生回答,這樣雖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鍛煉學生的思考能力,但還是會限制學生的發散思維。而通過鼓勵學生提問的方式能夠提升學生的自主探究與自主思考能力。舉例來說:在《愚公移山》的教學中,語文教師要利用學生天然的好奇心引導學生積極提問,如:愚公是誰?愚公為什么要移山?等有趣的問題。這樣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還能夠活躍課堂氣氛,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語文學習是一件需要長期進行的事,并且要將語文學習融入學生的日常生活之中,語文閱讀學習也是如此。在以往的教學中,閱讀教學結束后老師只是簡單的給同學布置課后作業。學生也只是簡單的完成作業,沒有對課文進行延伸拓展。雖然這樣也完成了教學任務,但是很難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所以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結束后,教師除了讓學生完成課文分析和課后作業之外。還要引導學生通過圖書、網絡資料等途徑開展延伸閱讀。舉例來說:在《中國石拱橋》這一課教學完成后,語文老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后自己去尋找課文
中提到的趙州橋和盧溝橋這兩個橋的相關信息。并且去查閱我國常見橋的類型還有哪些,各自的特點是什么,與石拱橋相比又有什么區別。這樣能夠讓學生了解更多課外知識,不斷豐富自己的思想。
除此之外,初中語文教師還要指導學生注意課后積累,在閱讀課外書籍或者課外材料事,看到有趣的知識或者是優美的字詞句,要拿筆記本摘抄下來做好積累。這樣不僅能夠讓學生加強知識積累,在寫作文時擁有更多素材。還能夠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記筆記習慣,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綜合能力。
正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初中語文課文需要反復閱讀,體會文章意蘊。首先在課前預習中帶著問題反復閱讀文章,一邊閱讀一邊思考,加深對課文的印象。其次,以讀促誦,欣賞學習精華語段,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指導學生反復誦讀文章精彩片段,并且進行圈點勾畫批注,體會文章感情。最后,在課后指導學生再次品讀文章,自行對課文進行摘抄品讀,加入個人理解。反復閱讀不僅能夠讓學生深入理解文章內容,還能夠通過大量閱讀積累語言素材。最重要的是能夠逐漸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提升學生的語文閱讀學習能力。
綜上所述,閱讀教學在初中語文整體教學中非常重要,會直接影響語文整體教學質量。以往的語文閱讀教學存在一些問題,導致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不夠,教學效果不理想。在新課改背景下,必須要積極采取有效措施解決這一問題。本文從課前、課中以后課后三個方面介紹了提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方法,希望通過以上方法能夠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促進初中語文教學水平的提升,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