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佳佳 朱向楠 陳琳 閆世玉 王治權
機械制造業作為支撐國家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主要源動力,在推進社會機械制造與生產質量與效率方面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時,高素質人才作為機械行業的核心供給,高校機械專業人才培養機構發揮了同樣重要的作用。基于當下智能生產技術的不斷創新,人機交互、無人生產等功能開始在市場內普及,為此“復合型”“多功能”工作崗位應運而生,并且在市場內就業崗位的占比越來越高。為了滿足社會對人才就業崗位提出的要求,高校整合了自身的辦學特點與教學現狀,實施了專業課程的線上教育研究,并更新了傳統的教育理念,制定了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1]。當前,“線上混合線下教育”“藍墨云班課”“釘釘課堂”“創客教育”“產教融合”等新式教學方式成為教育改革研究的側重點。在線課程教育有效地汲取了傳統教學的優勢,抓住了現代化社會為教學改革提供的機會。為了避免在線課程在高校教學中形成孤島式局面,高校采取了與市場企業合作、建立教學保障機制等措施。總之,在當下這個信息數據爆發式增長的社會中,只有將管理學、社會學、行為學等進行動態化融合,并通過不斷的實踐教學,才能掌握專業課程教育與新型人才培養的關系。為此,在創新型時代的推動下,本文將以開發機械專業人才的創新潛能為出發點,開展高職院校機械專業在線課程教育與人才培養關系的深入研究,為高校教學與人才培養提供有效的借鑒與參考。
在高校信息化教學背景下,專業課程在線教學已經成為教學工作實施中不可避免的問題,并且已經作為高校教育事業是否可持續性進行的基礎性問題[2]。機械專業在線課程教育的核心是指導學生應用力學、機械學等專業知識,完成對機械生產裝置零部件設計與維修等工作,以此使學生掌握更加全面的機械設備應用能力。在此過程中,在線教育的主要作用是為學生提供更加全面的學習服務,學生可通過線上學習平臺,精準地定位知識點,而該過程也是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關鍵環節。同時,在線教學在實施過程中,需要輔助信息技術、大數據技術、云計算等移動終端平臺,這些教學手段均是在傳統課程教學實施基礎上進行的。但是相比傳統的教學方法,在線教學又具備了一些傳統教學無法比擬的優勢[3]。例如:可充分利用課堂外的學習時間,學生在課余時間,打開手機便可隨時隨地學習,為此進一步證明了在線教育方式可為創新型機械人才培養提供支撐。
基于混合教學模式在教學工作中的廣泛應用,精品課程在線開放教學模式已經在不斷評估中被應用到“機械裝置設計與分析”“機械設備精度檢測”與“機械三維建模設計”等機械創新潛能開發課程中,并有效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學生在課程學習中的參與程度[4]。為了進一步辯證二者的依附關系,有關單位整合教學現狀開展了更加深入的調查,在調查中,無論是學生還是教師,均表示課堂45min的學習時間遠遠不夠,根本無法完成教學工作的基本需求。為此選擇開設機械專業在線課程的方式,延長教學時間與學生學習時間,確保了在規定時間內教學任務的順利完成,以此也可以將在線教育方式認為是機械人才培養的補充,在開設創新機械教學課堂的同時,增設開放式在線課程。
“機械創新潛能開發”課程是高職院校工程機械類院系的重點研究分支課程,也是進行機械裝置創新設計與后期維修的核心課程,在綜合型人才培養領域該門課程屬于核心教學課程。尤其是課程中的機械設計繪圖學習內容,是創新人才培養的出發點。在傳統課堂教學中,教師僅依靠板書與大屏幕的方式進行授課,長時間學習的學生難免會覺得單調[5]。同時,課堂教學工具缺乏全面性,針對部分機械空間類知識點教師無法在課堂中為學生直接傳授。但開放式在線課程的提出恰好解決了這一問題,在線上教學課程中教師可利用教學平臺,將空間類機械問題轉換成三維圖像,將客觀難理解的問題轉換成顯示類問題展示給學生,以此培養學生在機械課程學習中的空間思維。
著名的機械設計學家曾提出過一個公式:創新能力+空間思維=優質機械人才,由此也可證明機械創新潛能開發的學習在機械人才培養中的重要性。不僅如此,在進行在線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將多學科的核心教學內容與機械專業課程融合,在提高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同時為學生就業實踐打下基礎。例如:將創新創業實踐課程與機械設計課程融合,培養學生機械實踐應用能力;將機械智能制造課程與計算機課程融合,培養學生利用計算機完成智能生產線的能力等。總之,在人才培養領域,在線課程教育是機械創新教學的核心,線上教學工作的完備性直接決定了教學質量的高低,也決定了高職院校機械教學的效率。
無論是在線課程教育還是人才培養過程,面向的服務對象均是學生,在教育的過程中,二者的理念是具備一定相互連通性的。在人才培養中教師對學生傳授知識,教學課堂作為知識傳播的載體,學生作為課堂被服務的客體。在線上課程教育中,線上教學平臺作為教學的載體,教師作為教學的傳播者,學生仍作為被服務的客體[6]。以此證明了在一定層面上,二者是具有相同特性的,但在實際教學中,課堂教學過程更能客觀地反映事物的本質,而在線課程則是教學中發生數據或信息的表現形式,盡管如此,仍可將其認為二者面向服務者與發生事務的本質是相同的。
當下,高校教學工作的實施仍以線下教學模式為主,基于機械市場發展形勢的不斷變革,“信息化”教學方法成為了優化教學整體結構的主要路徑,提高教學資源的使用效率,為學生提供更加良好的教學體驗,成為人才培養與在線教學發展的必然趨勢。為了全面實現“教”與“學”的一體化發展,將在線課程中融合開放式教學資源,并整合學生在機械學習中對知識點的實際需求,適當拓展教學任務與課后工作,這些均是傳統線下教學無法實現的[7]。為了兼顧不同學生的學習進度,為學生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務,可在開放平臺上采用設計教學調查問卷、增設師生留言互動區等方式,建立教與學的直接聯系。制定機械設計創新性活動,引領高職院校機械專業在線課程教育與人才培養的共同進步。此外,在服務學生的過程中,通過對在線課程教學的建設,團隊教師鍛煉了選取機械教學素材、錄制微課視頻、教學網頁前期制作與后期維護等能力,緊緊跟隨機械行業發展的前沿趨勢,摒棄了傳統人才培養中教學內容枯燥的缺陷,并做到了對教學互動能力的提升,為全面提高機械創新能力開發與人才培養質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為了滿足新教改背景下社會對人才的需求,高校提出了機械專業線上教學模式,此種教學方式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高校機械專業孤島式教學現狀,并實現了對機械專業知識深度與廣度的拓展。總之,在線課程與人才培養之間存在著不可分割的耦合關系,轉變人才培養理念、創新教學手段、拓展教學資源已成為高校教改工作的必經之路,在人才線下培養課堂中,學生可通過實踐完成課程學習的基本任務,并在線上學習課程中通過與教師的交流溝通掌握相關機械知識點的應用要領,以此證明在線課程教育與人才培養二者之間是一種相輔相成的關系,只有通過學科之間的交叉學習,才能解決機械生產與智能制造中的綜合問題。